简述殷商的内外服制度

商王朝在政治构建上,比夏王朝有了长足的进步,它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内外服制度,在周初文献《尚书·酒诰》里,提到了殷商的内外服制度是“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其中担任“内服”之职的多是商王的亲族,一般和商国是统属关系,而“外服”多是服从的异邦,和商国就是平等的关系。

在众多外服官职中,最重要的是“侯”,意为负责侦察的“斥候”,也就是军师长官。“某侯”也写作“侯某”,族名,人名,地名一般是三者合一的。在殷墟发掘出的甲骨卜辞中,出现过“周侯”一词,一般认为就是被商王册封的周族首领,也就文献中记载的,对季历、文王的册封。

外服具体的还有甸服、男服、卫服。“甸,田也,治田人谷也”“男,任也,任王事”“卫,为王捍卫也”。还可能有“犬服”和“牧服”分别负责田猎和畜牧的职事。这些外服有点类似于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指定服役制度。

内服也是这种性质的职事,内服的“百僚”指众多的官署,“庶尹”指众多的长官,“亚”指次官,“服”指具体指挥服事的职官,“宗工”“百姓”即是从事服役的各族族长,“里居”指族长兼任地域长官。这样看来,商代内服有了一定的政府雏形,初步形成了一个集权政体。这些中央职官都是一族之君,率领自己的整个家族在为商王服务。

在具体的职事方面,那些专业化的职务往往由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比如周阵营里的武将辛甲,其实此人本身是辛国(有莘氏)的国君,从商朝投奔周朝后,就担任太史的职务,太史一职涉及天文历法,专业化较高。直到周平王东迁时,周太史仍然是辛国的国君辛有在担任;甚至辛有之子辛董到晋国仍然担任太史。著名的史官董狐就是辛有的后裔,为什么晋国权臣赵盾拿董狐没办法?为什么齐国权臣崔杼杀齐太史杀到手软,也无法找心腹替代而作罢?其实正因为“太史”这一专业化职事世代由他们有莘氏家族来担任的。

商朝大都邑的边界被称为“四鄙”。“四鄙”之外就是“四奠”,也就是内服所在的区域。“四奠”之外就是“四方(四土)”,也就是外服所在的区域。“四方”之外的是“四至”,也就是商人所知最远之地方。当然,这些称呼都只是一种观念。

殷商疆域从考古发现的商文化的分布来看,中商时期已经几乎扩展到:东到山东泰山、沂山一线,西到陕西岐山、扶风一线,北到长城,南达长江。

但是到商朝后期,湖北、陕西、山西、江苏等外围地区已经被其他势力占据。可以说明现在河南省的北部、中部、东部以及河北省的南部,即后世所说的“王畿”,这一带才是商王朝真正的核心统治区域。武王伐纣一举攻灭商朝后,据《逸周书》记载,周王朝迅速发兵攻略了这片区域,并且设置了“三监”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殷商   晋国   国君   职官   王朝   权臣   商朝   长官   也就是   区域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