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0月,左宗棠率军赴江西,扼守景德镇,阻止浙江太平军西进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当李秀成兄弟大举图浙的消息传入北京,清廷因绿营基本被歼灭,只得于1861年11月20日诏命曾国藩统辖苏、赣、皖、浙四省军事,并令曾国藩饬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挽救东南大局。但曾国藩认为,援浙时机尚未成熟。

曾国藩对未来战略布局的构想

湘军自攻克安庆以来,声誉隆起,势力骤增,成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最主要的军事力量。但是湘军所占地盘与它的势力是远不相称的。曾国藩以湘军为工具,自成派系,湘军势力伸张到南方诸省,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集团。浙江巡抚王有龄隶属两江总督何桂清派系,何与曾国藩矛盾很深,浙饷不给湘军,曾国藩大为恼怒。他早对浙江以大批银饷供应江南大营垂涎三尺,一直找不到控制浙江的机会。

现在清廷令湘军入浙,对曾国藩来说,这当然是一次盼望已久的好机会。他谨慎地考虑援浙的最佳时机。曾国藩坐视王有龄部与太平军互相厮杀,坐收渔翁之利。如果过早援浙,湘军虽胜,也不过是客军,地盘仍属王有龄控制,对曾国藩集团并无实惠。当杭州失守,王有龄自杀时,湘军援浙时机业已成熟,必须立即从太平军手中抢夺富饶的浙江,置于湘系集团控制之下。

就在杭州被克前夕,王有龄行将灭亡之时,曾国藩密折保举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取代危城中的孤臣王有龄,他函嘱左宗棠:“经营浙事,全仗大力,责无旁贷。”(2)清廷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左宗棠终于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政治野心,结束了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独立组建左系湘军,投入夺取地盘的搏战。但他的实力有限,要想从太平军手里夺得浙江并非易事,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曾国藩没有把握,疏称:“现在苏浙两省膏腴之地,尽为贼有,窟穴已成,根柢已固。贼数号称五十万……东南大局,收拾愈难。”(3)面对新的军事态势,曾国藩不得不重新调整进犯计划。湘军进攻的重点是天京,按照曾国藩“先剪枝叶,后拔本根”的战略方针,详细地制定了“三面出击,四路进攻”的进犯计划,所谓三面出击就是:① 东面,李鸿章固守上海,并进图苏常,以牵制李秀成部;② 南面,由左宗棠率万余人从皖南进窥浙江,与李世贤部对峙;

③ 西面,则由曾国藩直接指挥的水陆湘军,兵分五路向东推进,突攻金陵。湘军与太平军的军事角逐构成了三个主战场,即分别以苏州、杭州、天京为中心的苏南上海战场、浙江战场以及天京附近战场。不过这三个战场并非平行。左宗棠、李鸿章显然是为了进行战略配合,攻击李氏兄弟的战略后方,牵制他们的兵力,战略重点则是直捣天京。

左宗棠入浙,双方力量对比和军事布局

早在1860年10月,左宗棠即已率军开赴江西,扼守景德镇,以阻止浙江太平军西进,双方对峙1年多。1862年2月,左宗棠升任巡抚,立即拉开了进攻浙江的帷幕,他把这场战争看作实现自己政治野心的重要阶梯。当时,浙江清军大部被歼,太平军显然居于战略优势。李世贤计划“由处扑温,并欲乘势阑于闽境”。1862年3月,清闽浙总督庆端移驻浦城防堵,疏陈清军在浙江兵力分布态势说:

衢防有李定太七千,左抚进攻开化六千,足为声援。江山、常山已派李元度八千扼扎片岭,参将薛师率闽兵千五百在峡口驻守。蒲城一路先经派总兵关长龄等节节防守。江山、蒲城等处小路纷歧,又添募祝善铨等勇三千协防,而龙泉、松阳、政和三路仅有林文察等勇四千,参将杨三益等勇三百,尚形单薄。清军总兵力不到3万人,重点在浙赣边界,闽浙之间单薄,李世贤遂在浙赣边境转入战略防御,并试图抽调兵力进军福建,延伸江浙基地。

不过李世贤面临着严重危机,天京渐危,需要支援,浙江处于敌人战略围困之中,太平天国统治极不稳固。因此,李世贤难于自由发展,尤其是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后,积极采取进攻战略,迫使李世贤保卫浙江,入闽计划旋即搁浅。相形之下,浙江前线力量对比不利于左宗棠吞并全省的计划,李世贤还控制着力量优势与战场主动权,挫败左系湘军不是不可能。当时,仅李世贤所属兵力约为清军的7—8倍。双方具体兵力分布状况如下表:

浙江清军与太平军力量对比表(5)但在素质上,太平军与清军很难评估优劣,因为各部清军参差不齐。若与左系湘军比较,太平军素质低劣。左系湘军训练有素,纪律较严,指挥集中统一,部队精干。李世贤军派系复杂,大致分侍殿将士、洪春元系、天地会系、浙江会党、回朝扶主军等山头,李世贤能够集中指挥的只是侍殿将士,其他派系将领只是依附关系,不易驾驭和控制。尤其是洪春元直属于天王指挥,对李世贤暗中监视。

双方互相提防,显然是侍王不能调遣的,而且,各部盲目扩军,新兵居多,未加整训,补给困竭,因此战斗力不强。左系湘军初期入浙,兵力不足,但李氏兄弟在浙江基本采取了战略防御态势,全省分为四个战区,即:金华战区,由李世贤亲自负责防守,主要是浙西、浙中地区;宁绍战区,由李世贤部将黄呈忠、范汝增等负责防守;杭州战区,由陈炳文、汪海洋等负责把守;嘉兴、湖州地区,由李秀成遣将驻守。

当时杭州战区与湖州战区比较平静,东北角的嘉兴一带由李鸿章分兵牵制,处于胶着状态。宁绍战区虽有洋炮的轰鸣,但中外联军人数尚少,还不敢大举进攻。金华地区是主要战场。李世贤率20万大军与左宗棠8000湘军对峙激战,关系着浙江的安危。当时浙江境内配合左宗棠进攻的清军还有三支:一是原浙江提督陈世章,宁绍台道张景梁,勾结列强,以定海、舟山等地为据点,进窥宁、绍两地;一是闽军总兵秦如虎、林文察等,进扰温、处两地;

一是台州等地区的官绅团练,频繁骚扰太平军占领区。这些势力都严重牵制了太平军的兵力,影响着金华地区的战局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洪秀全此时与李氏兄弟在政治权力和战略指挥上都产生了严重分歧,给浙江战局的前途投下阴影。陈玉成兵团被歼灭以后,李氏兄弟“兵多将众”,经常抵制中枢号令,引起洪秀全的猜忌。为了削弱李秀成的兵权,天王乘他经略浙江之机,封陈坤书为护王,肢解李秀成势力范围。

李氏兄弟“其心不服,未有战心,各筹一路”(6)。在大局日益恶化的危急关头,李氏兄弟只想牢牢地控制住苏浙,洪氏兄弟则要调二李保卫天京。二李不敢公开抵拒,只好消极迁延,却又不在东线倾力发动战略进攻。这样,既不能集中兵力与湘军决战,又放过苏浙战场上的弱敌左宗棠、李鸿章。太平军分兵驻守苏浙各地,机动能力逐渐丧失,在占领浙江后只派了少量将士进攻上海,大部分处于无所作为的状态。这就给了三路敌军从容准备、持续增兵进犯的时机。

左系湘军的组建

1852年,太平军进军湖南后,左宗棠立即被胡林翼推荐出山,就任湘抚张亮基、骆秉章的主要幕僚,与曾国藩、胡林翼等共同筹划组建湘军,实为湘军主要首领之一。1860年6月26日,左宗棠奉诏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他受委在长沙自募湘军。主要将领皆系湘楚旧部,按照湘军建制设营训练,计有5000人,由王开化总理全军营务,刘典、杨昌浚等襄办。

这样,左宗棠摆脱了幕僚生涯,有了自己的实力,左系湘军开始形成,但并未独立。1860年10月,他率军援赣,充当曾国藩的偏师。及至就任浙江巡抚,左宗棠虽有了象征性的地盘,但还受制于曾国藩的战略指挥。入浙前后。他大力扩展左系湘军。左宗棠多年参与湘军运筹,建立派系武装自然轻车熟路。他与其他湘军将领不同,在体系与指挥权限上,使左系湘军从曾国藩系统中独立出来。曾国藩不能轻易调遣左系兵将。

这样,保持左宗棠对左系湘军的绝对控制,左宗棠亲自抓选将、募兵两大环节,严格训练,约束官兵,厚饷以刺激军心。在入浙以后,由于兵力不足,他大力裁减与改造绿营等异己军队,“就存兵力严为挑汰,束以管制”(8),把异己力量整合为左系湘军建制。如李元度的15营裁并为5营,归自己指挥。同时,左宗棠还把亲信骨干安置到要害职位,刘培元调为衢州总兵,蒋益澧为浙江布政使,左系湘军即由8000人猛增为2.1万人。

左系湘军羽翼渐趋丰满,一个新的地方实力集团逐渐生成。李世贤面临的正是这一强敌。浙江得失关系到李、左的前途命运,双方必然拚力争夺,一场激战迫在眉睫。

参考资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革命运动·太平运动》,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缩微胶卷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迄2001年已经出版26册,其中第1—2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朱学勤等纂《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太平军   浙江   太平天国   景德镇   湘军   巡抚   战区   派系   江西   兵力   兄弟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