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仅仅是一场小型战役,为何导致了前秦帝国的崩溃?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远山竹叶

编辑 | 远山竹叶

前言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三个让人耳熟能详的成语一经谈起,就会让人不自觉想起开始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自恃兵力强大,决心灭掉东晋,统一南北,但是却不料这也是让他的王朝覆灭的祸源。

其实,无论是统治根基尚未牢固的前秦,一向眼高手低的苻坚,都已经预示了这一场战争的最终结果。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小小的战役,却直接导致了前秦帝国的崩溃。

淝水之战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并不算规模最大的战役。

苻坚作为北方的统一者,拥有雄厚的国力和庞大的军队,而此时的东晋还处于政治军事尚未发展壮大的时期。

太元八年七月,秦王苻坚发布诏令,大举发兵进攻东晋,每十个成年男子中征收一人作为士兵,勇武有力的二十岁以下良家子弟则被任命为羽林郎。

苻坚指挥着六十余万戎卒和二十七万骑兵,于八月开始进军,旗鼓相望,千里前后。

主力军于九月抵达项城,凉州和蜀汉之兵分别抵达咸阳和彭城,东西相距万里,光运输粮草的船只就多达一万余艘。

苻坚的同母弟阳平公苻融率军三十万先行抵达颖口,而东晋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并有谢琰、桓伊等八万北府兵北上迎战前秦军。

当时寿阳是淮南地区重要的堡垒,太元八年十月,前秦军先锋苻融攻陷寿阳,寿阳守将徐元喜被俘。

胡彬率领援军退屯硖石,刘牢之率五千精兵直奔洛涧,攻击苻军梁成的军队,大破秦军,斩杀梁成和弋阳太守王咏,又阻断秦军退路。

谢石等与水陆并进的晋军向淝水推进,苻坚和苻融登上寿阳城楼,见晋军阵势严整、士兵有战意,并以为八公山上的草木是晋军,心生惧意。

秦军在淝水列阵,谢玄要求对方后退,让晋军渡河决战。

苻融暗中向后撤退,谢石劝谢玄采纳朱序的建议,主动进攻,晋军在十一月向淝水推进,秦军在撤退过程中陷入混乱,最终全线崩溃。

最终,苻融被杀,苻坚身中流矢,仓皇逃回洛阳,而晋军追击秦军,许多逃跑者因草行露宿、冻饿而死,最终,晋军收复寿阳。

尽管前秦军数量庞大,以苻融为先行,苻坚为主力,分阶段进军,水陆并进。

然而,在淝水之战中,苻坚和苻融的军队遭到了东晋谢石等将领的顽强抵抗,尽管苻融先行攻陷寿阳。

但在后续的战斗中苻军陷入混乱,最终全线溃败,这场战役标志着前秦在东晋面前的失败,东晋军队在谢石、谢玄等将领的指挥下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事实上,作为统治者的苻坚本身并没有其展示出的那般强大,收复北方地区之后,苻坚没有偃旗息鼓修生养息,不顾统治根基不稳的实际情况,最终才导致的大败。

前秦帝国的统治根基薄弱

要知道,苻坚讨伐东晋是在一手打造出强大前秦帝国的王猛过世之后才进行的,那么王猛究竟何许人也?

作为前秦势力崛起和扩张过程中的重要谋士,王猛以博学和谋略而闻名,并担任前秦的丞相,主导了许多重要的内外事务。

早在临终之前,王猛就表达了他的担忧,认为前秦内部各部族的豪族势力和东晋的存在是问题所在,劝告苻坚不要贸然进攻东晋。

他认为“不可贸然讨伐东晋”“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应逐渐铲除他们”是重要的。

这也就反映了当时前秦政权内部的隐患,即统治基础不牢固的问题所在。

而当时中原北方的鲜卑人势力主要由慕容氏的前燕和拓跋氏的代国组成,王猛摧毁了前燕,而北方部落也在一年后被灭,但这些势力的残部依然强大。

至于西羌,则与氐人长期在河西和关陇地区争夺领土,只是在前秦强大时才暂时蛰伏。

此外,自永嘉之乱以来,胡汉矛盾在北方长期存在,北方著名士族如清河的崔氏、范阳的卢氏等,并没有与前秦政权合作。

即使苻坚本人提倡儒学、承认士族特权、兴办学校,并大胆启用汉人官员如王猛、吕婆楼、梁平老等人,却未能在北方士族中获得支持。

北方士族从内心深处仍然将晋室视为正统,因此,前秦政权在北方的统治局限于氐人、汉人寒门和一些被苻坚吸引的人。

其中,氐人族群的力量是前秦政权的根基,是苻坚立足乱世的基础,但他们被苻坚派遣到各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从而埋下了中枢衰微的隐患。

可以说,王猛作为前秦的重要谋士,在苻坚势力崛起和扩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失去了王猛的前秦,就像是失去了利齿一般。

他对前秦政权内部各部族势力和东晋存在的担忧映射出前秦的困境,只是当时的苻坚沉醉于自己所创下的功勋,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而已经被自己虚幻的功绩蒙住双眼的苻坚,更加是盲目自大地选择了御驾亲征,这成为了前秦王朝覆灭的直接导火索。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苻坚为何将氐族人分散至各地,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苻坚效仿周朝初年的分封制度,让诸宗亲各自领地,分散居住在方镇,类似于古代诸侯国的模式。

另一种说法认为,苻坚以分封为名,意图削弱本族保守势力的阻碍,完成所谓的“兼怀天下”的伟业。

苻坚希望实现孟子所提倡的回归传统的仁君模式,以实现不分胡汉,使四夷归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圣王”,流传千古。

然而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引发的“六镇起义”来看,前秦显然不具备完全践行孟子所说的“王道”的条件。

在王猛去世后,苻坚不顾族弟符融的反对,受慕容垂等人的唆使,颁布了动员百万大军南征东晋的诏令。

起初北方士族对前秦的政策并不支持,而北方流民也归顺东晋组建北府兵,以及朱序内心的思想转变,都反映出了王猛遗言中关于东晋仍然受人心所向、是天下正溯的看法。

此外,前秦在一系列扩张之后没有及时停止脚步进行巩固,导致淝水之战的惨败。

然而,仔细研读有关秦晋淝水之战的记载,可以发现这一战役本身只是一场普通的小败,不足以导致整个前秦帝国的崩溃和解体。

那么,为何在此战之后,前秦帝国直接覆灭了呢?其实问题的重点在于苻坚的御驾亲征。

苻坚在一系列扩张胜利后变得过于自信,他不顾前秦内部氐人与鲜卑、西羌仍存的敌对关系,以及汉人大士族不愿全力支持的现实,贸然发动了百万大军南征。

军队规模庞大导致军队质量和调配效率下降,巨大的物资消耗使前秦失去了战略定力,无法进行长期消耗战,最终在与东晋北府兵的淝水之战中被算计。

而苻坚的御驾亲征不仅无法鼓舞士气,反而因为御驾后撤导致前秦军队溃散。

前秦在淝水战败后,国家军政体系陷入崩溃,只有太子率领少数老弱病残守卫长安,鲜卑、西羌纷纷起兵叛乱。

之后,苻坚被羌人姚苌杀死,紧接着就是前秦的灭亡,与此同时,东晋未能借淝水之战的余威北上收复失地。

荆州桓氏与晋廷再度对抗,晋廷内部也因为北府兵指挥权而争斗不休。

后来,北方逐渐被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重新统一,南方的东晋最终被北府兵刘裕统领取而代之,南北朝时期随之来临。

结语

东晋兵微将弱的确是一个事实,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长江天险与北府精兵而已。

但是一场战争胜利与否,并不仅仅看对战双方的兵力对比,谢安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以“没事人”一样来稳定人心。

而苻坚仰仗着自己看似强大但实则早已经千疮百孔的帝国军队,最终败给了东晋,让后人不禁感叹:不是东晋太聪明,而是苻坚太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前秦   帝国   寿阳   西羌   士族   御驾   鲜卑   东晋   战役   势力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