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粮食大战:带头对苏断粮,美国为啥被全世界毒打?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清源

编辑|t


“粮食禁运是对外政策的一种武器,不是国内政策的武器。现在决定取消禁运不但在判断上有误,而且时间也不对头。”

“取消粮食禁运还给美国盟国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1981年4月,美国总统里根决定取消对苏联的粮食禁运,随即遭到了西欧盟友的唾弃与不满,批评之声四起。

此时,距离美国1979年实施粮食禁运刚好过去两年的时间。

这两年间,美苏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苏联面临着粮食欠收的窘境,人们食不果腹;

美国则因为断粮问题既要安抚国内的农场主,又要与其他国家统一战线,疲惫不堪。

(里根)


那么,美苏之间的“粮食”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


前兆:美苏对峙与粮食出口特别许可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刚刚离开人们的视线,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美苏之间悄然拉开序幕。

1947年夏天,杜鲁门政府将经济遏制战略付诸实践,抛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这一计划意在使西欧经济独立发展,给共产主义运动制造紧张,破坏苏联人与其卫星国的关系。

(苏联签署莫洛托夫计划)


苏联发现美国的意图后,迅速在东欧以“莫洛托夫计划”抗衡,东西方经济圈由此泾渭分明。

自此,美国对苏联穷追猛打。

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通过了第17号行动文件《对苏联东欧实施出口管制》。

两周后,美国商务部发布新闻稿:

自3月1日起,凡是向欧洲运输的各类商品将要求持有特别许可证。

商务部强调,这一法令不是对特定物资的流向施以禁运,而是限制无益于世界复苏的商品运输。

(美国港口码头)


关于向苏联及其卫星国出口的所有物资,商务部明确指令:不论它是否是美国稀缺商品,必须经过特别许可。

这样一来,美国完全掌握了对苏联贸易的审查和批准权,用行政手段监控了商品输出。

美苏贸易关系深深打上了冷战的烙印。


跌宕起伏:粮食贸易开启

二战后,生产过剩和价格低廉一直是困扰美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960年,一英亩土地收获的玉米比十年前多出50%,同期每工时的全国农业产量翻了一番。

即便农产品销路不断扩宽,过剩痼疾依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很少有人把苏联看作是余粮的潜在市场。

不足为奇,同苏联进行粮食交易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冷战的藩篱不允许拿粮食去喂饱敌人。

(苏联粮食厂)


出口特别许可证不仅是这种政治敏感的表现,而且无形中阻碍了美苏粮食贸易的通畅。

诚然,双边对等贸易是一种合作共赢的交换形式,要有卖有买。

苏联在战后相当长的时期多是粮食进口市场上的陌生人。

丰年不用说,如遇农田歉收,或忍饥挨饿待到来年,或宰杀牲畜糊口充饥,很少向外购买粮食。

如此一来,美国的政治敌视和苏联的勒紧裤腰带使得两国在粮食市场上长期没有交集。

直到1963年,美苏才首次碰面。

当年,苏联粮食大面积歉收,国内经济形势严峻,人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这种局面使得苏联政府在年一改往日的“苦行”作风,决定向加拿大等国进口粮食以弥补不足。

(苏联粮食歉收)


然而,当加拿大外贸部长米切尔夏普宣布已卖给苏联五百三十万吨小麦时,边境另一边的美国农业部长奥维尔弗里曼却在为巨额的库存犯愁。

受加拿大卖出小麦的刺激,美国与农业相关的利益集团同意卖粮食给苏联,一些政府人员也发表了类似观点。

左右权衡下,1963年10月9日,肯尼迪总统批准向苏联出口四百万吨小麦,唯一的附加条件是这批粮食的必须由美国船只运输。

之后这项限制条款成为强制规定,旨在避免码头工人拒绝装载和歧视苏联货船。

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的第一次粮食对话就此翻开崭新的篇章。


带头断粮:里根治下的粮食禁运

1980年,罗纳德·里根在竞选中击败吉米·卡特,成功竞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

(里根)


里根上台之初面临的国内外局势都是糟糕的,美国内部的经济发展低迷,失业率持续攀升;

国际上,由于70年的缓和战略和伊朗的人质危机事件让美国的国际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因此,里根总统上台后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对内恢复经济,对外重新拾起美国大国的地位,所以针对苏联的挑战,里根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政策,在经济等方面对苏联施加压力。

1979年苏联武装进兵阿富汗,作为回应,卡特政府对苏联实施了粮食禁运政策。

美国政府希望以粮食禁运政策给苏联的经济施加压力,但是这种通过贸易与政治挂钩的方式粮食禁运是一把双刃剑。

在短期内是可以给苏联的经济施加压力,但是同样也增加了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苏联进军阿富汗)


由于70年代的战略缓和,美苏迎来了经济上的高峰,因此美苏的经贸是彼此牵制的关系,美国对苏联的粮食禁运政策也大大影响了美国农民的利益。

美苏经济贸易的冷热受到政治关系的制约,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则是美苏经济贸易的分水岭。

在1977、1978、1979年三年,美苏的贸易额分别为18.57亿美元、27.89亿美元和44.77亿元,呈大幅度递增之势。

而粮食贸易作为美苏经贸的大头,每年的进口额更是递增。

此外,美国还制定了新的粮食协议,规定美国对苏联出口的粮食贸易额为600-800万吨,小麦和玉米的比例各半,后期想扩大贸易额必须征询双方的意见。

(美国援助苏联粮食)


但是苏联从美国购进的粮食大大超过了这个数目,尤其是在苏联粮食歉收的情况下。

“1977-1978年两年内,美国向苏联出售了谷物1480万吨,出口总额约为22亿美元。”

可见,美国每年对苏联的粮食贸易额是巨大的,苏联的粮食进口大大依赖于美国,1980年,美国对苏联的粮食禁运可谓是重重一击。

但是,粮食禁运给美国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美国的粮食禁运政策,导致美国市场混乱,并且花费22亿美元用于买进被取消的合同”。对苏联的粮食禁运同时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此外,政府虽然下达了缩减对苏联的粮食出口的政策,但是一些别国的农场主和商人却并不愿意遵循禁运的政策,对他们来说,利益才是最根本的。

他们认为粮食禁运并不能起到打压苏联的目的,美国对苏联粮食禁运的政策只会推动其他国家的趁虚而入。

(美国取消禁运后各方反应)


事实证明,美国的粮食禁运政策并不能作为长久之策。

美国对苏联的粮食禁运,加拿大成为了最大的赢家,1980年到1981年,阿根廷向苏联出口粮食1500万吨,超额利润达25%。

在国内,反对粮食禁运的情绪不断膨胀;

在国际市场上,西欧盟友态度摇摆不定,美国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困境。

因此,取消粮食禁运问题逐渐提上日程。

里根在总统竞选口号中承诺将解除粮食禁运,他上任后即着手解除粮食禁运问题,但是由于国内政党意见不一而延迟了。

最终为了国内政治的需要,1981年4月20日,里根发表声明,宣布解除对苏联的粮食谷物禁运措施。

针对是否解除对苏的粮食禁运,美国政府内部发生过分歧。

美国农场主及一些商人利益集团是十分赞同解除粮食禁运的,他们认为通过禁运打压苏联是达不到目的的,禁运只是损害了他们利益而已。

但是民主党派一些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时候撤销禁运会让苏联觉得没过是在放任他们对阿富汗的武装侵略,可能会对波兰局势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国务卿黑格也持相同观点。

黑格等一些代表反对在苏联正做好干涉的准备波兰之时取消禁运,认为这样做会破坏美国对待苏联扩张所采取的强硬政策,“可能向莫斯科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

支持粮食禁运的人认为禁运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而反对的人则认为禁运对苏联没有造成任何伤害。

可见,在美国政府内部,还是有大部分官员反对解除粮食禁运,甚至有人提出要全面禁止与苏联的所有贸易。

但是,这一建议在当时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一政策不可能得到西欧盟友的支持。

美国政府深知,一旦扩大对苏联的制裁,将给苏联和西欧盟国传递错误信息,只会加剧当前的紧张局势。

(苏联解体)


但不可否认的是,取消粮食禁运也确实让美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在1982年美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最终让苏联的军费开支拖垮了苏联经济,从而导致苏联的分崩离析。

参考资料:

James Graham Wilson,Adam M. Howard,ed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81–1988, Volume III, Soviet Union, January 1981–1983,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16, Documents 1-260.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 30、 31、32、33 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

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十二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5 年。

Joseph S. Nye, The Making of America’s Soviet polic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

Kendrick Oliver, Kennedy, Macmillan and the Nuclear Test-Ban Debate, 1961-1963, St. Martin’s Press, INC, 199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美国   阿富汗   西欧   粮食   苏联   里根   全世界   大战   美苏   政策   贸易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