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常被门阀困扰,为何不杀掉其全家?处境与韩国三星很相似

#古籍里的历史#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一些皇帝似乎显得非常愚蠢,明知道大臣图谋不轨,但却迟迟不敢动他们,任由大臣在自己面前蹦哒。

对此,不少观众总是想着:要是自己当皇帝,绝对当这些奸臣一网打尽,通通斩杀。

然而,当我们参加工作后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并非是非此即彼,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懂得妥协的艺术。

——举个例子,我们和某位同事因为男女朋友关系闹得生死相对,但公司有一个项目需要合作的时候,为了彼此的工资和项目的收益,我们也只能咬着牙与对方配合。

我们在工作中尚且如此,在更加残酷而且更加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其实更需要如此,皇帝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的人,他们往往是最能隐忍最能维系各方利益的平衡者。

当然,这些说法比较宽泛,接下来来详细分解下皇帝和门阀的关系。

一、门阀的起源

门阀制度大概起源于东汉的中后期——其实如果大家去查看东汉皇帝的历史就会发现,东汉的帝王往往年龄很小,而且在位的时间极短。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现象,就在于东汉中后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党争,其中有宦官和大臣的斗争,也有大臣抱团与皇帝的斗争。

总而言之,在这种激烈的斗争下,皇帝变成“消耗品”,大臣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到了后来,虽然桓灵二帝在危难之际集中的权力,可士大夫抱团的现象已经无法改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有人成为三公之一时,那么此人的家人以及学生都会被他安插进入官场,如此就容易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其家族也能数代延续其权势。

——例如三国演义中最典型的四世三公的袁家,三国前期最引领潮流的袁绍与袁术兄弟。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朝廷的高位者最多也只能靠着血缘关系维持自己的集团,那些门生未必会服从于他。可事实就是,因为袁家人不仅在政治上拥有很大的实权,而且还垄断了选官的途径。

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度、征辟制度,表面上是提拔有德行的人,可评判德行的标准都是由省部级官员来判定,而这些省部级官员全都受到袁氏家族的影响。

如此一来,所有想要当官的人,必须要得到袁氏家族的庇护,而一旦他们投靠了袁氏家族,他们就必须要表忠心,或者贪污受贿,或者为袁氏家族当“马前卒”。

随着彼此间利益纠葛的加深,二者逐渐成为了牢不可破的联盟。如此,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诞生,他们就是门阀。

其实从字面意义就能看出,门指的是高门大姓,代表着身份和影响力,该群体内的人为了维系家族传承,就必须要寻找门当户对的存在进行资源重组。

而门外的人想要改变自身的阶级,也必须想尽办法挤入其中,成为他们的“看门狗”,甚至还成为对圈外人打击最狠的“二狗子”。

而所谓的“阀”,则指的是封锁,因为他们垄断了文化舆论和选官任官的权力,所以他们独立成为的一个阶层,针插不进,水泼不动,就连皇帝也未必能够随意插手其间。

当然了,东汉后期的门阀制度尚处于萌芽状态,袁绍、袁术相继灰飞烟灭,而且接下来的三国大乱斗中,刘备为首的草根阶层曾一度给门阀制度造成巨大冲击,所以门阀制度的崛起还需要时间。

二、九品官人法和东晋特殊环境

九品官人法也被称之为九品中正制,该制度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它将世家大族对选官任官的权利以合法的形式保证了下来。

从此以后,官员选拔将不再按曹操的唯才是举,而是按照血缘的高低贵贱来评判。

如此一来,高门大姓的子弟纷纷被推荐入朝为官,而他们入朝为官后,又进一步提拔其他的高门子弟,以至于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的现象。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大夫进入朝廷,再加上魏晋以来,出现比东汉后期更严重的结党现象,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门阀群体不仅扎下根来,而且还开始谋求新的权力。

时间来到西晋时期,由于历史篡位的缘故,司马家族不得不拉拢其他的豪族,承认其地位,进一步扩大九品中正制,因此西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变得更加严格。

然而这还不够,西晋王朝因为统治的愚蠢,最终遭遇永嘉之乱,西晋王朝很快灭亡。

——在混乱之际,西晋王族的一支琅琊王,得到了琅琊王氏的坚定支持,成功在江南站稳脚跟延续了晋政权,史书称之为东晋。

到此为止,门阀制度达到了历史的最巅峰,历史称该时期为“王与马共天下”。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此时的门阀制度达到巅峰呢?其实答案很简单。

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代表,他们拥有着无限的权力。但皇帝的权力不仅仅来自于法律的赋予,而且来自于实力的支撑。

在和平年代,权力不断传承,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军队,自然能够镇压一切不法分子。可是在东晋建立之初,琅琊王根本不被重视,不仅坐不稳皇位,连王位都坐不稳。

就在这时候,是王氏家族带领诸多逃难的贵族,通过种种手段捧起了琅琊王的权威,通过种种联姻和利益勾结的手段,最终确保了南方士大夫和北方士大夫的合作,大家共同承认这位王爷。

也正是在该基础上,琅琊王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

从这一段可知,东晋的开国皇帝权威和统治基础来源于南北世家大族,因此他不得不承认门阀制度,没了门阀他本身也失去了统治的可能。

当皇权和门阀对碰之时,我们总是以为皇帝非常强大,门阀势力只不过是地方势力。但结合东晋的历史来看,答案恰恰相反。

以“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家来看,当时王导掌握朝廷政权,得到各方认可,被称之为贤相。而他的兄弟王敦则手握重兵坐镇江荆,为东晋王朝第一实力派人物。

政权和军权被他人所掌握,皇帝又为之奈何?

当然,皇帝有着不可替代的合法性,所以历史上的晋元帝也曾想要反抗,例如他培养重用的刁协等亲信势力,试图通过改革来打击地方豪强,削弱王氏家族对中央的控制。

而且他还派出宗室成员镇守地方,希望从王家手中夺回军权。可是晋元帝的最终改革结果如何呢?

史书记载,此举导致了大名鼎鼎的王敦叛乱,王敦得到所有世家大族的默许和支持,轻松打败了朝廷军队,掌握了整个朝政。在大溃败之下,晋元帝在羞愧中死去。

以晋元帝为案例,哪个皇帝不想独自掌握大权?哪个皇帝不想消灭那些威胁自己的人?但皇帝与门阀大族对抗时,除非有绝对的实力,否则根本无力应对。

综合史书来看,晋元帝不是一个无能之辈,在一些学者看来他还比较聪明。

可即使如此,他的诸多手段也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也向我们证:,至少在东晋时期,门阀制度牢不可破,即使皇帝亲自下场,也只有死无葬身之地。

三、门阀制度的衰亡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皇帝无法动摇门阀制度,只能王与马共天下,那么这个该死的门阀制度又是如何衰亡的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动荡的社会秩序是所有世家大族和门阀制度的火葬场。

众所周知,东晋王朝虽然空前稳定,而且还打败了90万大军来袭,可门阀制度的保守落后也逐渐酝酿了变局,大名鼎鼎的刘裕登场了。

根据史书记载,刘裕靠着北府军出身,类似于军人政变上台,所以他更加依赖军功集团,对于世家大族的那一套已经不太看得上了。

而在刘宋后,又出现了齐、梁、陈三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动荡就是对世家大族的血洗,不断的秩序重组又给了寒门上升的空间,于是世家大族越来越衰落。

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军人掌握权力,门阀大族失去对暴力机关的掌控,同时因为战乱时的生存所需,选才走向世俗化,又失去对选官制度的掌控,他们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弱。

等到了隋唐时期,按照史书的说法,唐太宗以非大姓出身入正统,于是开始修百家姓,大力推出关陇集团,大力打压世家大族。

在著名的影视作品《贞观之治》中有多处体现,以崔姓为代表的门阀大家逐渐落魄,他们被迫沦落到和魏征这样的寒门结亲,关陇贵族取代了他们的地位。

——另外,唐太宗时期推行科举制度,九品中正制逐渐被取代,寒门的力量疯狂崛起,门阀逐渐让位给了新贵族。

那么问题来了,在门阀制度消亡以后,皇帝是否能够任意妄为而不被利益集团所绑架呢?答案还是不能。

在门阀制度崩溃后,乡绅豪族的力量同样存在,而且这帮人存续时间更久,对皇权的影响更大。

四、皇权与乡绅豪族的对立与妥协

如果说世家大族是一个庞大的组织,那么乡绅和豪族就显得有些分散,但他们的存在依旧影响着一个政权的更迭。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宋朝被元朝消灭了,元朝又是如何以异族统治中国的呢?

一方面是以忽必烈为代表的领导者主动汉化,逐渐适应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其实是大批的汉人地主和乡绅豪族认可了元朝的统治。

元朝统治者可以在上层随意的内斗,它的制度可以尽可能的粗糙。但乡绅和豪族总能维系地方的统治和稳定,并且在出现叛乱时支持元朝平定内乱。

这一点也可以看看“当年明月”的书,当年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及搞得天下民不聊生的主力,永远都不缺少地主和乡绅,他们既是维持地方统治的重要基础,也是压迫农民的主力军。

而到了明清交界时,清朝能够以20万人统治全中国,也全靠了那些地主武装力量和是大幅阶层的认可,这才有了从山海关打到昆明湖的传奇战绩,这才有了幅员辽阔的大清。

当然了,清朝也曾尝试和世家大族豪族势力对抗,比较著名的有雍正时期的官绅一体纳粮。但当年却爆发了激烈的对抗,例如有举子罢考,还有各地的抗税。

在历史上雍正有偌大的骂名和污名,很难说和他的打压地方势力没关系。而且,他的种种措施到了乾隆年间也最终被立刻废止,地方豪族和乡绅依旧逍遥。

即使在清朝灭亡后,到蒋介石统治时期,他也被迫和大金融资本家以及各大地主联合,代表他们的利益,最终在不断的内耗中被我党所击败。

正如建国大业中蒋介石的著名台词: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

五、与韩国三星类似的处境

综上所述,无论是门阀,还是后来的乡绅豪族还是大地主武装,他们都是代表着对基层的掌控,对资源的垄断,这些人在特殊的时期,不仅能够威胁皇帝,也能决定国家的命运。

即使在和平年代,他们在绝对力量上无法与皇帝对抗,可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大量的人口,他们依旧能够与皇帝掰手腕。

正如田余庆先生所说:历史的结论是,只有皇权与士族共治天下,平衡和秩序才得以维持。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对于门阀和那些大地主利益集团,从来都不能用暴力手段来应对,只能靠着种种权利与利益的博弈,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诸多改革才会成为绝唱,张居正也才会成为全民的偶像,毕竟改革动的就是这些利益集团。

——改的不好就会丢,天下改的好了也会留下千古骂名,人家张居正也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皇帝也不例外。

既然连明面上的政治打压都要谨慎,那么去杀人全家就更加不可能了。

详情可参考晋元帝夺权,为什么他会被世家大族孤立,就是因为他惹了众怒。而皇权一旦得罪了整个世家大族,那么这个政权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若大家还不能理解,我们甚至可以举一个现代的案例,韩国的三星。

谁都知道三星是财阀,三星严重的影响了韩国的发展。可如果哪个总统去把三星给抄家了,其后果就是韩国的政治经济全面动荡,就连这位总统也不一定能够活着走出青瓦台。

当然,还要强调一点,中国和韩国还是有所不同的,中国古代之所以皇帝无法离开盟法和豪族的支持,是因为古代的统治能力有限,统治者和百姓之间始终隔着一个豪族和门阀,那就只能皇权不下县了。

但到了现代社会,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国家和百姓心连心,中央对乡镇的掌控力早已今非昔比,所以中国不存在门阀和豪族,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三星这样的存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三星   门阀   皇帝   豪族   乡绅   大族   皇权   东晋   处境   世家   全家   困扰   古代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