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陈桥兵变也好,当皇帝也好,这全是蓄谋已久的

在五代时期,社会普遍存在着权力上的竞争,因此赵匡胤的崛起对他本人和他的部下来说,可能并不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说他被迫似乎难以令人相信,说他自愿也未必准确,更适合形容他们怀揣着雄心壮志。举例来说,赵匡胤领导的部队在陈桥兵变后成功入城,其中一名老将杀死了韩通。韩通曾多次预言赵匡胤不是池中之物,迟早会背叛。赵匡胤并未追究杀害韩通的王彦升,而是将他罚了一顿,后来还授予了他都指挥史的职位。这表明就连韩通的儿子都能看出赵匡胤的野心,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因此,陈桥兵变和赵匡胤的登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准备的,而非一时决定。因此,所谓的被迫似乎不成立。



陈桥兵变确实涉及一场阴谋,但赵匡胤本人并不知情,这是一群以他为核心的人秘密策划的。要支持这一观点,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从历史事实来看,赵匡胤的性格一直是坦率豁达的,他在战斗中多以勇敢取胜,与阴谋家的行为格格不入。其次,赵匡胤在出兵前听到自己将成为皇帝的预言,表现出惊慌失措,这不符合一个策划已久的阴谋家的反应。最后,他登基后对柴氏家族和前朝文武官员都表现出善待,如果他有不良意图,很难如此宽容。因此,可以说陈桥兵变是一场计划周密的行动,但赵匡胤并不知情。



实际上,陈桥兵变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赵匡胤的参与度非常高,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精明的策略家(如“烛影斧声”事件)。周围的将领和谋士都察觉到了他的野心,因此支持他成为建国功臣,享受了无尽的荣华富贵。总的来说,陈桥兵变可以说是赵匡胤主导的行动,而不是被迫的。



在历史上,第一个冒险尝试的人通常是最成功的,但成功率通常会递减。举个例子来说明,李煜的弟弟曾作为使臣前往宋朝,但结果却被宋朝假称李煜的将领林仁肇要谋反,李煜毫不犹豫地将他处死。这导致了李煜的失败,但也反映出后来的皇帝对军事将领的警惕。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武将登基的情况屡见不鲜,皇帝们缺乏制衡权力的经验,因此对权力的威胁变得更加警觉。赵匡胤作为一名孤儿寡母的人,在采取行动之前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陈桥兵变可能被包装成是为了应对北部辽国的入侵,但实际上是他们策划已久的行动。辽国在960年前后发生重大变故,太子反叛,这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去入侵其他地方。赵匡胤并没有立即出兵抵抗辽国的威胁,这也表明辽国入侵只是一个掩盖行动,一切都是有预谋的。因此,可以说赵匡胤并不是被部下胁迫,而是为了确保合法性而采取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兵变   皇帝   孤儿寡母   阴谋家   蓄谋已久   深思熟虑   宋朝   部下   将领   野心   权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