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人物记(15)-非暴力不合作·圣雄甘地

千秋人物记(15)---非暴力不合作·圣雄甘地

人的一生可以平平淡淡,可以有无限放大后的精彩。当不甘于平庸的时候,离成功就近了一大步。

时势造英雄,英雄更推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圣雄甘地有不可磨灭的一席之地--“非暴力不合作”。

他以和平方式争取国家独立,推动社会变革,激进者抨击其保守,顽固者痛恨其革新。而他成功了,糅合诸多语言、文字不同的民族合而为一,最终缔造了两个独立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


一、复杂的印度


衬托甘地睿智和伟大的,是印度多源的民族构成和复杂的历史纠葛。

历史上,一群又一群征服者自中亚而来,以白色人种为主,雅利安人是其中优秀代表,种姓制度是它留给印度的遗产。

种姓制度以血统论为基础划分社会阶层,又称贱籍制度,肤色是其外在划分依据,肤色越白越高贵,肤色越黑越低贱。它以统治阶层婆罗门、刹帝利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次种姓,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聚落种姓,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种姓制度,规范规定了印度人的方方面面,它首先维护统治阶层利益,既得利益者无不大力推广实施。西方殖民者是白色人种,种姓制度有利于他们统治南亚次大陆,被其固化,并制定了一整套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压制压榨当地非白色人种土著居民,印度的上层与西方殖民者是合作共生共存关系。

而印度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统一过,是英国殖民者完成了印度4500年(古印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以来首次统一,并扩大扩张了印度。与中国相关的麦克马洪线,即英国殖民者1914年非法划定,中国藏南问题由此而来,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被印度当局非法窃取,印度称之为“阿鲁纳恰尔邦”。1962年,因争夺藏南地区,中印之间爆发边境冲突。

如果没有西方殖民者,南亚次大陆依然诸国林立,互不统属,各有其数千年历史传承,不可能整合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英国人数百年殖民开拓,征服这片广袤土地,印度这一古老称谓不可能涵盖整个南亚次大陆,衍生出政治性,进而被当地土著居民接受为统一独立国家标志。印度,以一个古老的地理名称,被英国人演化为了一个国家。

印度有几百个民族,大部分讲自己的民族语言,用自己的民族文字,全国有超过1652种语言和方言,没有单一主体民族,有15个族群人口超过千万,最多的印度斯坦族仅占全国总人口约30%。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在印度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整个印度,出个省,甚至出个村,就像出个国。语言听不懂,文字不认识,彼此交流竟不得不使用来自于英国的英语。

印度能够存续到现在,是一个奇迹,而这一奇迹的缔造者一是印度教,二是圣雄甘地,奠基于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二、不寻常的思考者


旱季(3~5月)、雨季(6~10月)与凉季(11~次年2月)交替出现在印度次大陆。赤道在南,酷热无比,降水极多。

公元1869年10月2日,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家境富裕,身处上流社会,属于印度高种姓群体,家族世世代代垄断当地相当部分权力。

甘地的父亲虔诚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等印度教教义,生活简朴,自律性极强。甘地在父亲呵护和引领下成长,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3岁,便在父母安排下成婚。

新娘子与他同龄,没有读过书,如印度大部分女人,被知识隔绝,被宿命支配,随波逐流,浮沉一生,相夫教子。

生活平淡,无有忧虑。一天天长大,胡须冒了出来。

“想要世界变成什么,你先要变成什么。这才是你能带来的改变。”---甘地《甘地自传》

1888年,19岁的甘地,第一次离开印度,远渡重洋,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学习法律,决心当一个正义感满满的律师,也是家族为世界大变局作的一个尝试。

欧洲文明蒸蒸日上,世界潮流滚滚向前。甘地如饥似渴汲取着西方文明。

学成归来,竟是无用武之地。一个有着法学学位、英国律师资格证的伦敦大学高材生,在偌大的印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安稳吃饭的碗。

冷言、嘲讽和冷漠,他一个人默默承受。就如他在英国伦敦的高楼大厦中,对印度教教义的迷茫、否定和肯定。

远在南非谋生的印度人需要他的律师资格打官司。1893年,24岁的甘地离开一事无成、沮丧了许久的印度,来到英国统治下的淘金圣地--南非,为当地的印度人代理案子。

肤色白皙,奈何不是纯种盎格鲁-撒克逊人(英国本土主体民族),甘地在南非处处碰壁。

英国人的傲慢刻在骨子里,他们是“日不落帝国”的子女,大英帝国殖民地遍布整个世界,在每一块殖民地,他们都是至高无上者,是天选的统治者,是文明的代言人,是上帝福音的传播者。

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怎么有穷人和富人。在他们看来,土著,天生就该被他们统治、压迫和剥削。

甘地被深深刺痛,没有祖国可以依仗的族群是可怜的。心中那根刺越扎越深。


三、身体力行的智者


南非如同一个大大监狱,禁锢了太多有色人种的灵魂。种族歧视根深蒂固,黑人和印度移民举步维艰。甘地遭遇到了一连串的种族歧视和种族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遭受的苦难,让他无法平静下来。

“这种侮辱使我感到难受,但是由于过去我已忍受过很多这类的侮辱,我已习惯于这种侮辱了。我因此决定忘却这一次侮辱,尽可能对这件事情采取心平气和的态度。”——甘地《甘地自传》

怎么可以真的忘却,可以真的不计较呢?

他要做些什么。他选择了与南非印度人站在一起,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争自由、争平等。他唇枪舌战白人法庭,他不惧被捕入狱慷慨激昂做演讲,如大多数正义感爆棚的年轻人,无惧生死,只为南非印度人争一片自由天地。

一个第一场官司就因为怯场而不敢去的律师,在印度声名狼藉不堪,在南非如日中天。一群又一群印度裔团结在他周围,莫名的他成了领袖,名声传回印度,他成为了引人注目的大人物。

但他以印度教的教义约束自己: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以精神感召力影响着周围每一个人。

在甘地领导下,经过20年艰苦卓绝斗争,南非印度人胜利了,他们获得了与英国白人相对一致的权利,他们欢呼雀跃,为他们的胜利。

而南非黑人还被种族隔离制度隔离着,乘车坐下等车厢,购物和吃饭不得进入白人专用商店和餐厅,如上海租界那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南非需要曼德拉,曼德拉需要南非成就一番种族平等伟业,享誉世界。

一个民族被压迫得狠了,觉醒与独立是水到渠成之后的必然选择。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是谓政治。

南非印度人胜利除了时间漫长得催人白发生,似乎特别容易。竟然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和平请愿、和平示威、和平谈判。没有枪林弹雨,没有血雨腥风,没有尸横遍野。甘地从中看到了印度国家独立的希望。


四、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的“圣雄”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那一年,他46岁,白发爬上双鬓,驼背如落幕老人,站在夕阳下,孤孤单单。

“人的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但却不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却总好偏听一面之词。人只有一张嘴,却总能说出两面话。”——甘地

他要亲眼看一看印度,看看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之间)之后的印度,路在何方?力量之源在哪里?贞德女王(大起义领导者之一,英属印度土王遗孀)遗志继承者还有多少人?他的非暴力斗争思想是否适用于印度?

他乘坐三等车游历印度各地,看蝼蚁般劳动一年四季不得温饱的首陀罗和贱民,看谨小慎微经商难以养家糊口的吠舍,看和英国人合作贪图金银醉生梦死的婆罗门和刹帝利。

他的心痛得要流血,这颗英国女王王冠上的钻石,暗淡了,年年月月日日为宗主国输血,血总有一天要流干。

不肯睁开眼的人太多了。他说:

毁灭人类的有七件事:1. 没有原则的政治;2.没有牺牲的崇拜;3.没有人性的科学;4.没有道德的商业;5.没有是非的知识;6.没有良知的快乐;7.没有劳动的富裕。

在这阔别已久的祖国,在这沉默已久的印度,他要唤醒世人,以他的方式。

他到处宣讲他的非暴力斗争主张,一双草鞋,几件旧衣服,吃简简单单的素食,苦行僧一般行走在印度。

他不是圣人,人们称呼他为圣人;他不是英雄,人们呼唤他为英雄。

他对英国抱有希望,他相信在印度展示义无反顾的决心和鼎革天地的力量后,英国会给予印度自治,直到独立。

他和英国做了交易,他支持英国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号召印度人民为战争付出,换取英国在战后给予印度自治。

一战结束了,种种许诺化为一场空,不被兑现。甘地由一个大英帝国“忠实追随者”变成了不合作者。

乞求强者垂怜,乞求强者开恩。牺牲自我,为那一句承诺,为那些许可能。人们只有死心国家独立恩赐之路不可行,才愿意选择不合作,选择对抗。

如清末的宪政,千呼万唤始出来,竟是皇族内阁,保皇派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不再能左右中国政局,国家精英站在了满清对立面。几年后,几千人发动的武昌起义,水到渠成颠覆了愚昧落后、封闭封建前政权。

1919年3月,甘地号召全印度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他坐在老旧的纺车旁,身体力行纺线。“回到纺车去”,回到印度的传统中去,自力更生,不与殖民当局合作。他放弃英国授予他的一切荣誉,做一个印度人,以印度为荣。

妥协只有在斗争之后,有了力量支撑才有实现的可能。不买英国商品,哪怕没有衣服穿,哪怕没有铁锅做饭,哪怕粮食烂在粮仓里,也不卖给英国人,英国殖民地经济深受打击。

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英国米字旗摇摇欲坠。

给宗主国输血的力度被加大了。1930年年初,印度殖民当局制定了《食盐专营法》,大幅度提高食盐的价格和税收,影响到了亿万印度人的日常生活,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坚决反对。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轰轰烈烈拉开了序幕。

1930年3月,61岁的甘地,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率领80位信徒开始了"食盐长征"(参见"食盐进军"词条)。

甘地把头发剃光,在修道院旁顶着炎炎烈日表示:当局如果不取消《食盐专营法》誓不罢休。

他要带着他的信徒步行到遥远的海边煮盐,哪怕一天煮出一小勺盐,也要反抗暴政,迫使殖民当局做出让步。

道路泥泞,餐风露宿,人们自带干粮。一万人聚集,两万人聚集,十万人聚集。远行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蔓延无边无际。殖民当局害怕了。

甘地被捕入狱,他绝食不屈服。

他以高昂的斗志鼓动印度人民争取国家独立,不屈服、非暴力、不合作。一个个参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人们高喊着甘地的名字走进监狱,将监狱看做是朝圣的圣地,要与甘地一起坐牢。

从牢房里,到牢房外,人群拥挤,密密麻麻,安安静静坐着。贱民来了,首陀罗和吠舍来了,刹帝利和婆罗门也来了,后来,狱警也静坐下来,军人也静坐下来,公职人员也静坐下来,印度坐到了火药桶上,武装暴动一触即发。而个别地方,火星已经点燃,警察被杀,殖民地官员被刺死,拿起枪的人越来越多。

殖民当局真的害怕了。1931年1月,释放甘地和被逮捕的群众,撤销了取缔国大党(类似于我国清末保皇党与革命党的合体)的命令,并承认沿海人民煮盐的合法化。“食盐进军”取得了初步胜利。

出狱后的甘地,不再留头发。粗茶淡饭,不拿不用一丝一毫英国物品,哪怕是治病的药,他的身体一天天孱弱。

他打破了高种姓不接触贱民的传统,传授给他们知识,认下一个又一个义子、义女,坚定做革新印度传统社会先行者,不计毁誉。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这样评价他:“瞧,那位伦敦法学院毕业的善于煽动的律师,现在却装成东方人常见的苦行僧模样,半裸身子,瘦如骨柴,居然还心安理得地与副王(印度总督)平起平坐,进出王府,装模作样与英王的代表一起用餐喝茶,真是令人作呕。”

而哪怕面对英国首相,他也是高傲的,从不低下高昂的头颅,他告诫印度人:

“他(张伯伦,1937年到1940年任英国首相)以一种相当文雅的办法使我们懂得强权统治是对的、或者是刀枪的法则。然而我们没有刀枪。我们甚至连承受刀砍枪刺的神经和筋肉都没有。”---甘地语

他坚持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张。

1942年4月,一边是印度群众反英情绪高涨,一边是日本侵略者迫近印度,甘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发起了第三次不合作运动,并准备发动第四次不合作运动,英国强力撕下面具,强力镇压。

但国家独立的地基已被筑牢,只待春蚕化蛹成蝶那一刻。

甘地的不同寻常在于以和平运动取代了暴力革命,以宗教式祈祷消泯了枪林弹雨,以羔羊般沉默代替了恐怖分子的喧嚣血腥。或许软弱,但是伟大,小心糅合零碎四散的英属印度成为一个整体。而在同时期的欧洲大陆和东亚地区,法西斯们正滔滔不绝发表蛊惑人心演说,独裁者们正声嘶力竭鼓吹改天换地革命。

任何想从伟大人物的身上汲取力量,提高自身修养的思想者.都不应错过甘地。正如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所说:“他不是教徒,却比任何教徒都要虔诚。”


五、印度独立,巨人陨落


千百次蝉蜕,终于一飞冲天。

1947年8月15日,英属印度独立。

再好的兄弟,也有纠葛。外敌一去,内斗必生。

同一年,同一日,印度、巴基斯坦分治,因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不同宗教信仰划分为两个国家。

甘地信奉印度教,归属印度。他含辛茹苦哺乳出来的孩子,不是完整的。他哀求过,嘶吼过,最后被一颗子弹送走了。

开枪的是一个印度教教徒,时间是1948年1月30日,理由是甘地偏袒穆斯林和巴基斯坦。

惊闻噩耗的爱因斯坦说:“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

甘地一生四次入狱,1922年、1930年、1933年、1942年,在狱中他通过绝食倔强对抗强权,宣示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不服从。

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大部分古老历史传统和殖民地时代遗产,圣雄甘地被印度人尊称为“国父”,而外来语言英语竟被指定为印度中央政府唯一官方语言。

而这不能不提到这个国家的特殊性:全国共有语言和方言1652种,使用人数最多的印地语约占全国总人口30%,有15个人口超千万民族(依据印度2016年人口统计数据),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书写系统,传承历史都在千年以上。英语作为中央政府唯一官方语言是这个独立国家妥协下的无奈选择。

甘地能够在如此条件下缔造出独立统一印度,何其伟大。

1965年,印地语被增补为中央政府官方语言。21种地方性语言被确定为所在地政府官方语言,包括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孔卡尼语、马拉地语、乌尔都语、古吉拉特语、奥里亚语、旁遮普语、阿萨姆语、克什米尔语、信德语、尼泊尔语、梵语、曼尼普尔语等等。另外,登记的其他语言超过1000种。

民主选举、联邦制等制度设计不得不被这个复杂的多民族族群采用,吵架总比干仗好。

在印度,没有哪个政治人物,敢鼓吹少生孩子,这个族群生的少,那个族群生的多,等着被边缘化和被吞并吧。所以,印度可能成为世界上首个被人口问题拖垮的国家,而移民偷渡可选择的周边国家只有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能够大量承接过剩的印度人口(中国计划生育腾出了大量生存资源,就如拉丁美洲人偷渡美国,东南亚人、印度人大量偷渡中国只是一个在将来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印度最新人口统计数据如下:

2018年印度人口13.53亿(2018年中国人口13.95亿,某国际机构预测8年后印度人口将超越中国,再60年后,中国人口将不足印度人口1/3) ,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全国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其余分别为: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纳达族占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而可以预见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在印度必然实现。中国整合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建立类似欧盟的亚洲联盟,印度是领袖资格有力竞争者。

圣雄甘地,开创了和平建国新模式,免于流血牺牲,集聚最大共识,摒弃传统陋习,开启了印度现代化之路。

传承在,社会安定不动乱。革新有,国家发展有进步。

人之为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人如此,政党也如此。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不愿意变革,或者变革了但跟不上时代步伐,都将沉沦沉没在历史尘埃之中。

人们盼平等,人们欢呼雀跃期待自由,民主是实现二者的手段,是被历史和现实筛选过后的一条合适道路。

我们嘲笑印度,谁又在嘲笑我们?

独裁到最后,只是少数人的独裁,是一群人的狂欢,腐败腐朽直至腐烂。平等乃是弱者所期盼,自由却是强者所渴望。大众里的平凡人和精英都照顾到了,普通人安贫乐道,先行者个性张扬,社会才安稳,思想才活跃,文化才昌盛,科技才进步,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未来。

国家是大部分人组成的,历史是少数人推动的。

甘地,改变了一条伟大道路的历程。

传统印度,种姓制度还在。现代印度,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精英和平凡者皆有来处、用处和归处。国家融合混一那一天,将是印度次大陆一飞冲天之时。

甘地
行一段旅程,生死、寂灭不定;
他,垂死老翁,问何处天灯 摇摆黎明;
夕阳与风,露珠晶莹、天底下鸟飞过苍穹;
他诵经,祈祷仁爱、不杀生;
何处蹒跚身影,匍匐至落叶飘零;
何处意志坚定,牢狱颂湿婆神显灵;
过往不空,真理意义渐分明;
素食三餐,烛火摇曳太通红;
他,纺车吱吱 线条拉长光影;
奥义太难懂,化作幽灵,说众生不能平等;
他读吠陀经,张口梵音轻轻诵;
赎我啊赎他,赎转世众生皆复本来姓名。

超脱了生死,皆是幻灭。


七、后 记


五个小时,草草写了甘地生平。以和平方式推动国家变革,非暴力正是当前中国大踏步向前所必须。

一个族群惟有勇于面对新挑战,敢于拼搏新未来,正视问题,革新自我,争自由、求平等,开风气之先,才能走向世界之巅。

单一制民族国家,有其优势,有其劣势。文化一统,举国如一,是其优势;包容并蓄不足,盲目排外,是其劣势。

当前,地区一体化加速推进,中国正当其时。以东方文明为内核,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囊括中日韩越新,包容泰缅马老柬菲印文,兼融中亚五国,屹立世界东方,为黄种人在未来世界争一席之地。

2019年6月23日



参考资料:

1.360百科、百度百科:甘地、印度、张伯伦、尼赫鲁、食盐进军等词条内容;

2.《印度史》;

3.《甘地自传》(甘地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甘地   非暴力   印度教   南非   种姓   印度   印度人   英国   民族   国家   千秋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