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书吏:总督、尚书都是虚的,只有他们才是大清朝真正的当家人


晚清时期,胡林翼,这位备受赞誉的名臣,凭借其丰富的官场经验,深谙其中的潜规则。他洞悉皇帝的喜好,处理上司的善意,驾驭下属的手法。然而,在他看来,面对官场中的种种权谋,最为棘手的莫过于六部的书吏们。

六部作为清朝中最繁忙的行政机构,对于其中堂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明代时,尚书、侍郎往往从本部主事开始,逐步晋升至员外郎、郎中。这样,他们可以深入了解部务,不至于被书吏们左右。


然而,清代的情况相对复杂。六部实行满汉双轨制,旗人在提拔任用方面享有优先权。这种不公平的官员选拔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导致六部堂官的业务能力急剧下降,从而为书吏们掌权创造了机会。

科举制度培养出的进士并不一定是合格的行政人才,他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胜任工作。然而,在汉族官员的情况下,他们虽然能力强,却不一定能成为六部的掌印官。这种不协调的官制是六部政务萎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清中期以后,六部堂官和司官的了解程度下降,各种案牍文件都需要书吏们的参与。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各级司郎中、员外郎等人,并非六部的真正决策者。繁杂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几乎无人深入研究,具体的部务都需要书吏们来处理。

同时,清代六部堂官的频繁调动也是书吏们掌权的重要原因之一。皇帝为了加强集中统一的权力,很少允许大臣在同一个部门长时间任职,往往每隔三年或五年就会调岗。然而,书吏们不受此限制,他们常年在同一部门工作,世代相传,成为一种世袭的编制外专业岗位。


因此,有句俗话说得极是:“铁打的书吏,流水的堂官”。在官场中,堂官、司官虽有时会彰显官威,但绝不敢得罪书吏们,因为书吏们掌握着具体的部务,可对其施加掣肘。

虽然书吏们身份低微,但他们掌握着实际的权力。他们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条款与尚书、侍郎等上级官员对抗。书吏们称呼尚书、侍郎为“某老爷”,自己则被称为“某先生”。尽管官吏之间偶尔会产生争执,但总体来说,堂官、司官往往会抖一抖官威,但对书吏们敬而远之,生怕在具体事务中受到限制。


书吏们虽非正式官员,但他们掌握了许多财富的捞取窍门。从儿童时期起,他们的家庭并没有教授他们四书五经,而是教授了他们各种律例,以及财富积累的方法。在六部中,吏部和户部的书吏尤其肥水不流外人田。吏部书吏多以索贿地方官员为主,通过各种潜规则获得肥缺。户部书吏则通过奏销制度大肆索贿,成为大行贿者。


刑部书吏在重大案件发生时也有机会大肆索贿,各地督抚为了避免被指责案件办理不力,往往事先行贿。礼部书吏则在会试、大婚、册封后妃等重大活动中获得利益,兵部书吏则希望战乱不断,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会不断增加。

六部书吏的财富和权力在清代的京城尤为显著。他们多数集中在东城,被人称为“恒多华宅”。与一般京官相比,他们的经济状况更为优越。


总体来说,清代官员约三万人,而书吏却有几十万之多。正如嘉庆帝所说:“本朝与胥吏共天下”。书吏在官场中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虽然身份不显赫,但却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了无可忽视的力量。

六部书吏虽然地

位较低,却因其独特的地位和权谋手段,对封疆大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尽管书吏并非正式官员,然而他们却拥有一种特殊的权力,足以左右大臣们的决策。


在官场中,书吏巧妙地运用称谓之礼,将司官称为“某老爷”,自己则被尊称为“某先生”。这种表面的尊卑关系,实际上隐藏着权谋的较量。堂官、司官虽然可能在某些时刻展示权威,但他们深知书吏的能力和资源,因此在具体事务中常常避免与书吏发生直接冲突。

书吏们虽然无法在官场中立足,但他们精通利益的驱动。自幼,他们并不受四书五经的熏陶,而是学习律例和赚钱的窍门。吏部和户部的书吏特别富有,吏部书吏主要以索贿地方官员为生,按照惯例,外地官员如果想要得到重要职位,必须在吏部花费不菲的代价。相同的情况也适用于选为知县等职务,只要贿赂足够,不论出身与资历,都可获得丰厚的职位。


与此相类似,户部书吏也以掌控财政为生。他们通过朝廷的奏销制度,以及军费报销等渠道,大肆索取贿款。督抚们为了确保自己不被指责办事不力,往往会提前行贿。这种权谋手段不仅在京城内部流传,甚至曾国藩也在面对类似情况时采取了行贿的策略。

刑部书吏在重大案件中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督抚们为了避免被指责,会事先行贿。礼部书吏则在各类重大庆典中收获丰厚的利益,兵部书吏则盼望战争持续,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财富会不断积累。


书吏们在清代的京城中地位突出,多集中在东城,被戏称为“恒多华宅”。与普通京官相比,他们的经济地位更为显赫。尽管他们并非官员,但这些书吏们却通过权谋手段和财富的积累,实际上成为了官场中的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尽管六部书吏地位较低,但其在清代官场中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他们通过独特的权谋手段,掌握了部分实际权力,影响了封疆大吏们的决策。虽然书吏们在官场中并不引人注目,然而他们精通的权谋和积累的财富,使他们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了清代官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书吏   尚书   督抚   当家人   吏部   户部   权谋   侍郎   总督   官场   清代   清朝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