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是1840年,为何说,1895年才是清王朝真正崩溃的开始?

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华民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被他国强开国门,中国空前屈辱的百年近代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但是,你知道吗?清王朝的真正崩溃,却是要从1895年开始。

1895年到底发生了那些事?而这中间的55年, 中华民族又经历了哪些觉醒与抗争?

坚船利炮开国门

清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王朝的早期,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但限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都未能实现质的突破。

但这一切都被1840年的炮声打破,天朝上国的美梦,自此而终。

1839年,广州虎门的海滩人潮涌动,随着清朝重臣林则徐一声令下,一箱箱鸦片被投入火堆销毁。而鸦片贸易的暴利,让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尝到了甜头,因而林则徐的行为让英国大为光火,在多方交涉无果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国只派出了几千人的远征军,而中国则是拥有大量的军队。起初清廷统治者对战争局势还很乐观,可是结果却很令人失望;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领跑优势,实现了军事装备的近代化换装,而中国士兵们仍拿着大刀长矛作战。

虽然林则徐等一大批爱国将领率领军队多次击退英军的进攻,但由于双方军队实力对比过大,中国损失巨大,这时候道光皇帝害怕了,开始倾向于和谈,而在议和过程中,清朝不但赔偿给英国大量的钱财,还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一时间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但是当时清朝统治的根基尚未动摇,反而让当时的士大夫和官僚认识到我们的国力之虚弱,一批有识之士开始认识西方,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起步。

自我挽救的开始

洋务运动开始以后,中国人在各方面开始学习并追赶西方,造船厂、机器局、新式学校等相继建立,现代的海军也开始建立,一度有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八个字,在政治体制不变革的情况下,尽量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使国家强大,改变被侵略的命运。

洋务运动实质上是洋务派经过和顽固派、保守派相妥协后,主导的一场自救运动,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来说,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甲午战争的失利

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完成,日本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它将目光投向了当时中国的藩属国——朝鲜。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拥有“天朝上国”之称的清朝输给了撮尔小国日本,清王朝的遮羞布被无情撕开。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朝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朝承认朝鲜的自主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两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设立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的签订造成了以下几个恶果,令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宗藩体制崩溃:朝鲜长期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而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承认朝鲜的自主权,实质上就是将朝鲜半岛的控制拱手让给日本,这让清朝丧失了对藩属国的宗主权,清朝东亚霸主的地位朝不保夕,“天朝上国”的美梦自然不复存在。

暴露真实实力:洋务运动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的真实实力捉摸不透,因而不敢妄动,结果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让西方列国大为震惊,要知道日本以前一直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唐时就向中国派遣使者学习中国文化。如今小弟将大哥胖揍了一顿,让西方列强知道了清朝不过是“虚胖”,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清政府腐朽无能的本质。

国家动荡:甲午战争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虽然也割让了国土,但由于面积不大,且土地开发度较低,因而并未引起广大民众的激烈反应。而《马关条约》一下子割让了大片历朝历代苦心经营的土地,尤其是台湾岛上的中国百姓就有数百万之多,朝廷为了一时之和平,将祖宗传下来的土地拱手让人,凉了民众的心。

后来台湾省人民拒不接受《马关条约》,与日本抗争半年之久,让日本伤亡三万多人,比甲午战争中清朝官方军队打死打伤的日军还多。

丧钟为谁而鸣

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尤其是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在国防建设方面的成果毁于一旦,清政府的自救行动宣告失败。

甲午战争的失败促进了举国上下深刻反思,社会各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因而才会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的产生,只可惜“戊戌变法”太过激进,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蛋糕,导致以慈禧太后为主的保守派大肆打压改革派。“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使中国失去了追赶世界脚步的最后良机。

同时甲午战争的失败,也严重伤害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彻底打醒了中国人,大清朝的统治开始进入不可挽回的崩溃阶段,虽然后来也采取了废科举、办新式学校等新政,但是大清朝统治期间的这场败仗成为了人民心中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疤,后来孙中山先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成为了团结人民的最有力的号召口号。

总结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国内社会各界不再对清政府抱有期望,各地爆发了反抗清朝统治的起义。

数年以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的傀儡。一个被外国控制、不能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政府,灭亡是迟早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甲午战争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洋务运动   朝鲜   列强   英国   日本   清朝   中国   清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