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臣工好脸色

别给臣工好脸色

彭广军

雍正殚精竭虑、辛辛苦苦在皇位上干了十三个年头,眼见快不行了,就单独召见接班人弘历面授机宜,其中着重谈到了如何统御臣工的话题。雍正强调,对待臣工最为要紧的是不能给好脸色,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是蜡烛胚子,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水就泛滥……弘历诺诺点头,表示记住了皇阿玛谆谆教导。

雍正谈话内容,归根结底就四个字:严刑峻法!

雍正十三年(1735年),弘历拿到了皇权接力棒,即位当了皇帝,是为乾隆。年轻的乾隆帝沿袭了先皇的领导风格:独揽大权。“盖权者,上之所操,不可太阿倒持。”

而在实际工作中,或许是见多了老爸的严苛,乾隆心里比较同情满朝文武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的境遇,于是打定主意要人心换人心,对臣工开始春风拂面、和风细雨、温情脉脉。这让刚刚在雍正手下受尽“压迫”的大小官员感激涕零,人前背后热泪盈眶地表决心,说一定要尽心尽力,努力工作,不辜负当今圣上的关心爱护。

然好景不长,官僚集团慵懒贪贿的劣根性渐次死灰复燃,并很快甚嚣尘上,为官不为,混日子等现象十分普遍。自觉点的早晨还到单位点个卯,脸皮厚的根本连照面都不打成天见不到人影子。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前朝雍正的高压政策,官员想腐败不敢腐败的风气亦悄然变向,并呈报复性反弹趋势。

乾隆六年左右,一些地方的贪污腐败现象相继曝光。

山西巡抚喀尔吉善奏报属下贪腐,即山西布政使萨哈谅“收取钱粮税款时,擅自提高税率,平时则作威作福,纵容家人,宣淫部民”;学政喀尔钦“贿卖文武生员,赃证昭彰,并买有夫之妇为妾,声名狼藉,廉耻荡然,请旨革职。”

乾隆接报后十分震怒,认为“朕自登基以来,信任各位臣工,体恤官员的辛苦,增加俸禄,厚给养廉,恩情可谓优渥了。朕以为天下臣工,自然会感激奋勉,实心尽职,断不致有贪污腐败以犯国法者。不料竟然有山西布政使萨哈谅、学政喀尔钦如此秽迹彰彰,赃私累累,实在是朕梦想之不到。朕以至诚待天下,而这些人敢于狼藉至此,岂竟视朕为无能而可欺之主乎?”

这事儿对乾隆从宽御下的领导理念打击颇大,他痛定思痛后总结原因说:官员见朕办理诸事往往从宽,遂以纵弛为得体。

除了官员队伍问题重重,社会风气亦每况愈下。各级官吏阳奉阴违,名义上是奉行乾隆“宽大为怀”的指导原则,以“人性化治理”为借口,工作不作为渐成气候,该管不该管的事情均一律懒得烦神,爱咋咋的,以致社会风气越来越不堪,治安形势不断恶化。比如雍正时期对私盐盘查很严,偷运私盐者一律以重罪论处。乾隆登基之初,觉得于心不忍,发布命令允许百姓贩卖少量食盐:“贫穷的老少男妇,背盐四十斤以下者,概不许追究。”

此令一出,百姓着实得了实惠,但不久后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奉旨背盐”者,通往盐场的道路常常为之堵塞。人们化整为零背着三十九斤九两的食盐冲关过卡,渐次成了职业,致使盐税大量流失。

乾隆认为,那么多奸民趁机钻空子,公然违背食盐专卖,无所畏惧。看来这些奸顽之民,不容我行宽大之政也!

通过对即位十几年管理实践的深刻反思,乾隆意识到自己宽大政策失败了,官员们想方设法阿谀迎合成了工作主旨,因为“朕于事之应宽者,宽一二事,则诸臣遂相率而争趋于宽。真于事之应严者,严一二事,则诸臣相率而争趋于严。”

乾隆对官僚集团的印象分越来越低,他认定官员们行为的出发点大都是自私的,即“诸臣之趋承惟谨者,多出自私自利之念”。于是他想起了皇阿玛的“政治交代”,誓将百官关进权力笼子。

执政十三四年后,乾隆领导风格为之一变,最为典型的是,由“宽严相济转变为以严酷为主”。说是矫枉过正也好,说是封建皇权固有的禀性也罢,反正由“务从宽大”骤变为严刑峻法,生杀予夺逞情而为,可怜文武百官即刻被恢复了“水深火热”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雍正   乾隆   严刑峻法   私盐   皇权   食盐   山西   宽大   官员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