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检举张静甫杀害杨虎城,张被枪决34年后,其妻为何来信喊冤?

1983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沈醉,忽然接到一封书信。

写信的女人名叫曾庆云,她写这封信给沈醉,是为了给她死去的丈夫申冤。

曾庆云的丈夫名叫张静甫,是当年杀害杨虎城的主犯之一。

一封书信

1949年,沈醉被解放军抓捕之后,为了将功折罪,交代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其中就包括张静甫的罪行。

正因为沈醉的揭发,所以没多久,张静甫也被解放军抓捕归案。

张静甫本人承认,自己参与了杀害杨虎城的行动。因此,人民法院判处了他死刑。

这本是一件毫无争议的事情,沈醉确信,自己没有冤枉张静甫。

因为,杀害杨虎城这件事情,沈醉虽然没有经手,可是他作为军统的特务头子,自然知道不少内幕。

张静甫当年绝对受到了国民党高层的指使,参与了此次事件,再加上,有张静甫自己的供认。更不用说,当年张静甫跑到重庆领赏的时候,沈醉是亲眼见证的。

这样多的证据加起来,曾庆云又有什么立场,为死去的张静甫喊冤呢?

可曾庆云却说,张静甫只不过是一个从犯,当年的事情有诸多的误会。

张静甫死去这34年,曾庆云一直满心痛苦,希望能够解释清楚当年发生的一切。

可是,她的丈夫当年又实实在在当过特务,所以,曾庆云不敢开口。

直到80年代,沈醉出版了一本名为《军统内幕》的书,在书中,沈醉洋洋洒洒写到了不少当年的旧事,也包括张静甫杀害杨虎城一事。

这本书出版之后,卖的很火爆。

曾庆云也看到了书中的内容,这一下子勾起了曾庆云的伤心事。

眼看随着书籍的传播,自己丈夫的罪名又被翻来覆去的谈起,曾庆云无法忍受。

于是,她鼓起勇气给沈醉写下了这样一封信,她在信中说:

“目前,中央正在大批平反冤假错案,为此,我特郑重地向你申明一个事实,这就是我的丈夫张静甫没有参与杀害杨虎城将军。而且,我丈夫在云南起义时,还遵照你署名的卢汉将军起义通电手令,到昆明市军管会作了登记。可是,你在你写的《军统内幕》等书中,指明我丈夫是杀害杨虎城将军的主要凶手,我认为这很不负责。”

这封来信,让沈醉辗转难眠,难道,当年的事情真的有误会?

出于谨慎,沈醉给云南政府方面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够调查一下当年的事情。

沈醉(右)

含冤不白

云南省公安厅复查历史遗留问题办公室的负责人孙川,接下了这个案子。

孙川很快联系到了曾庆云。

要查清张静甫是不是被冤枉的,就必须要调查清楚曾庆云所提到的两个关键证据。

第一就是杨虎城被害时,张静甫的所在地;

第二是张静甫当年在起义时,是否有过投诚的行为?

可调查这些事情,说来简单,其实根本就无人证明,仅仅凭借曾庆云的一面之词,根本没有办法断案。而且,目前孙川能够查到的资料,对于张静甫都是很不利的证据。

从重庆以及云南的一些档案馆之中,孙川发现,在1948年的时候,蒋介石曾经秘密召见过毛人凤,要求毛人凤想办法杀害杨虎城。

蒋介石知道,全国解放近在眼前,他不希望自己昔日的敌人杨虎城得到解救。

所以,他打算先下手为强。

不过,此时杨虎城被关押在贵阳麒麟洞,如果毛人凤想要悄无声息的解决掉杨虎城一家,那最好的办法,是将杨虎城带到重庆动手。

如果强行将杨虎城带离重庆的话,那一定会引起杨虎城的警觉,同时,解放军也有可能收到消息,提前组织营救。这样的话,毛人凤就没有办法向蒋介石交差了。

所以,他决定想个万无一失的办法,把杨虎城诱骗到重庆来。

不过,这些年来,杨虎城一直饱受国民党的虐待,他又怎么可能相信毛人凤的话呢?

这时候,就轮到了张静甫出马。

张静甫的身份非常特殊,一方面他是军统特务,可另一方面,他又是杨虎城身边的军医。

因为他陪伴了杨虎城一家很长时间,所以,杨虎城对他是比较信任的,毛人凤就要求张静甫出面。

张静甫便想了几个理由,把杨虎城哄骗到了重庆,并最终导致杨虎城一家被特务残忍杀害。

这件事情,沈醉便是最大的证人,如果不是张静甫出马的话,杨虎城是万万不可能放下戒心的。所以,张静甫必然就是参与杀害杨虎城的主犯。

在看到这些资料之后,孙川的心中很是纠结,既然已经确认了这些证据,那么,这件案子还有必要查下去吗?

但思考了多日之后,孙川是决定继续深入调查。

这不仅仅是为了还给张静甫一个清白,同时,也是希望杨虎城将军能够瞑目。

孙川之所以认为这件案子还有调查的空间,是因为他发现了另一个证据。那就是,当年云南起义的投诚人员之中,的确出现了张静甫的签名。

杀害杨虎城,这是一个大罪过,如果张静甫真的犯下了这样的滔天大罪,那他绝对没有胆量投诚。

所以,或许真如曾庆云所说的,张静甫虽参与了这件事情,却并非主谋。

可是,张静甫已经被处决了,谁又能知道他当年到底做了什么,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实在没有头绪的孙川决定远赴北京,去请教沈醉,沈醉则给孙川提供了更多的细节。

在沈醉的回忆之中,他是1949年9月30日,在昆明接到了毛人凤的电报。

电报中提到,杨虎城被秘密处决,同时,负责看守杨虎城的特务队也就地解散。

毛人凤之所以给沈醉发这封电报,是因为那支就地解散的特务队,随后被编入了沈醉的名下。

毛人凤还特地提到,接下来,这几个特务要到重庆去领赏,让沈醉小心安排。

参与看守的特务众多,所以,沈醉并没有见到特务队的全部成员,他所见到的特务代表就是张静甫。

所以,沈醉才认为,张静甫肯定是主谋。否则,为什么每次重大事件都是他来出面呢?

沈醉是这样认为的,可办案多年的孙川却反而觉得,这恰恰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若是如沈醉所说,参与了这件事情的特务非常多,那又如何能够确定张静甫是那个主谋呢?他有没有可能只是一个被推出来挡枪的棋子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孙川看到了新的希望,如果当年那些参与杀害杨虎城事件的特务还有人在世,并且留在大陆的话,那么,他们就是此案最关键的证人。

沈醉对孙川说,他所知道的,一共有14个特务参与了此事,张静甫是其中之一。

张静甫是已经死了,至于剩下的13个人是否还活着,住在哪里,他也不知道。

但这已经让孙川非常振奋,哪怕只剩下一个人活着,他就有信心查出当年的真相。

于是,孙川抱着极大的决心,用三年的时间跑遍了全国天南海北,终于,从当年那些特务口中拼凑出了一段被遗忘的真相。

而让沈醉震惊的是,原来,他对当年的事情的确存在误解,张静甫并非凶手。

抽丝剥茧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毛人凤决心杀害杨虎城之后,就把目光放到了张静甫的身上。

张静甫当时虽然有个军统特务的身份,但其实,他并不接近军统的核心圈层,只是个边缘人物。

张静甫为人比较善良,对杨虎城一家的遭遇很是同情,所以,相处这些时间以来,他一直对杨虎城一家颇为照顾。

后来,杨虎城的夫人在监禁期间不幸身亡,张静甫于心不忍,便帮助杨虎城操办了后事。

因为这件事情,军统认为,张静甫和杨虎城走的太近,有传递消息的嫌疑,于是免除了他的职务,还将他关押起来。

正因如此,杨虎城愈发的信赖张静甫。

不过张静甫被关押没多久,毛人凤就找到了他。

毛人凤对他说,只要他能想出办法,把杨虎城骗到重庆去,立刻给他官复原职。

张静甫还有养家的重担,所以,面对毛人凤的承诺,张静甫一下子昏了头。

他并不知道毛人凤骗杨虎城到重庆,是要杀害他,所以便兴冲冲的找到杨虎城,将自己的目的据实以告。

杨虎城出于帮助朋友的心理,所以最终下定决心,从贵阳前往重庆。

杨虎城也没有料到,军统会突然对自己下杀手。

10月10日,毛人凤召开了奖赏会,给张静甫等人发了赏钱。但是,孙川在调查过程中却意外发现,这些特务所领到的赏金其实非常微薄,张静甫也不过拿到几个银元。

如果他是杀害杨虎城的主要谋划者,那这些赏金就显得太过寒酸了。

沈醉得知这个消息,大感狐疑。因为,他明明记得张静甫当时领走了几千银元,还有七根金条,怎么最后只变成几块银元了?

而在之后的资料中,孙川才明白为什么金钱的数目会出现偏差。

张静甫当时去领的,并不仅仅是自己以及那些特务的赏钱,还有一部分是云南特务站所的活动经费,这些经费才是大头。

回去之后,张静甫立刻就把自己领取的经费上交了毛人凤。

所以说,在杨虎城这个事件里,张静甫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利益。

真相大白

在长期的调查中,孙川找到了一个名叫杨进兴的特务口供。这个人,的的确确参与过杀害杨虎城的行动,但是在他的口供之中,并没有出现一个叫做张静甫的人。

杨进兴这个人可是出了名的穷凶极恶,甚至在建国之后,他还隐姓埋名,潜逃多年,直到1955年,才被缉拿归案。

这样一个人,为了脱罪,肯定是把自己能想到的同伙都招供了出来。

即便这样,他供述的名单里还是没有张静甫的名字。

那就说明,张静甫在杀害杨虎城这个事件里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沈醉所认为的那么重要。

而且,沈醉根据当年的名单认为,参与杀害杨虎城的特务是14个。实际上,这14个特务很有可能只是看守杨虎城的名单,而实际参与了杀害行动的,是杨进兴口中所说的6个人。

孙川认为杨进兴的口供,是更加有力的证据,因为杨进兴是亲历者,而沈醉当年只是旁观者。

虽然沈醉对于张静甫的控诉也绝非诬告,但是,由于当年认知不全,导致张静甫的实际罪行被夸大了。

而且,当年的审判过程并没有那么合乎标准,在张静甫承认自己参与了杀害杨虎城事件之后,法院便给他判了死刑。

但事实上,从张静甫的角度而言,他虽参与了这件事情,却并非他的行为,导致了杨虎城的死亡。从头到尾,他都是一个被指使的角色。

以张静甫的实际罪名来看,他是绝对罪不至死的。所以当年的事情,的确是冤枉了他。

在调查清楚一切之后,孙川将所有的证据交给了云南省人民法院,希望法院能够重新审理当年的案件。

1989年,法院终于决定撤销当年对于张静甫的死刑诉讼,还给了张静甫清白。

得知这个消息,曾庆云喜极而泣,他们一家人等这一天,等的太久了。

这么多年,曾庆云始终相信自己的丈夫不是那样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但是,摆在明面上的罪行,让她也不由得怀疑。难道,是自己看错了丈夫吗?

好在,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张静甫终于恢复了名誉,而他的家人们也可以摆脱困扰,恢复平静的日子。

孙川始终无法忘记这件特殊的案子,一切案件,都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坚持不懈,追寻真相,才是真正要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军统   银元   云南   特务   重庆   案子   证据   来信   年后   当年   丈夫   事情   张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