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生产从中国转到印度?苹果公司的大局观意味着什么

富士康印度建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已经实现了一部分订单的转移,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真的上去了吗?印度就真的能完成对中国的挑战吗?我们来看看!

今日大纲:

·苹果试图进行战略转型,以结束对中国制造工厂的完全依赖。

·苹果的战略是在印度培育中国水平的供应链。 ·

“零新冠”引发的中国政治和社会问题以及中美之间的冲突已成为原因。

·惠普和戴尔等其他巨头也试图通过“中国加一”战略规避风险。

苹果试图进行战略转型,以结束对中国制造工厂的完全依赖

如果说电子产品有一个故乡的话,iPhone的故乡可以说是在两个地方。美国和中国。在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乡和苹果公司的故乡加利福尼亚州,他们决定如何制造 iPhone。使其成为现实的工作是在中国。如果你看一下iPhone的背面,有一个表示原产国的短语,可以称为出生证明。

“由苹果公司在加州设计,在中国组装。” 这不仅仅是一句话揭示了产品的诞生历史。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句子,压缩并表达了前苏联解体后全球化30年间电子工业的发展方式。原创技术、设计、软件等无形资产由美国等先进国家提供,制造则委托给中国。不,驾驶它当时有句谚语说,鸡蛋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在中国生产的公司,用俚语来说,就是“面包”,却受益于成本降低和生产效率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其他国家对群众的依赖已经变得危险的高度。 然而,随着世界历史潮流转向后全球化,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苹果现在正试图结束其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工厂生产 iPhone 的“排他性依赖”。

苹果公司的目标是在几年内将其 iPhone 年产量的 20% 在印度生产。这不仅仅是增加卷分配的问题。一部 iPhone 包含大约 1,500 个零件。这项任务需要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其中包括负责 iPhone 实际制造的台湾富士康。

此外,苹果正试图将美国总部开发新机型并准备量产的功能移植到印度。

这是苹果几十年来的首次战略转变。并不是要把中国的生产功能挂在印度身上,而是开启了印度作为中国水平的生产基地“平行发展”的长期愿景。关键产品完全依赖中国生产的风险太大,所以他们正在尝试建立另一个生产基地,这样即使中国生产出现中断,全球管理也不会有大问题。这就是“去风险”的意义所在。

这种降低风险的供应链重组是惠普和戴尔等其他巨头要么领先、要么落后、或者正在计划做的事情。在美国商界,它正以“中国加一”战略的名义蔓延。

这对中国来说不可能是好事。今年中国出口持续下降(7月份也持续下降14.5%),青年失业率飙升至20%以上。即使苹果等外国公司成倍增加投资,也还不够。苹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可能公开表示:“现在,我们要发展印度。看来我们太依赖中国了。” 但这种变化是如何得知的呢?

这是通过《Nihon Keizai》(日本经济汉字)报纸的英文媒体《Nikkei Asia》进行的。《日经亚洲》通过动员多年来报道大中华区电子行业供应链的台湾和日本跨国记者来报道中美在半导体行业的冲突。我一直关注他们的文章,因为它们现实、深刻、快速,但他们特别提到了苹果的战略转变,说这是一个经过几个月跟踪和证实的“大故事”。 据该媒体报道,苹果决定将供应链改为中印双体系,主要原因有两个。

1. 去年10月中国工厂骚乱

2. 中美地缘政治冲突

去年10月,新冠疫情在中国大陆郑州的一家iPhone制造工厂爆发。当时采用严厉的检疫政策来坚持零新冠。许多工人被困在工厂里。甚至连大米也没有适当配给。无法忍受封锁的员工的不满最终爆发为骚乱。

郑州是全球最大的台湾工厂,富士康根据苹果公司的分包合同生产 iPhone。据说,当时的情况比外界所知的还要糟糕得多。经过骚乱和镇压,连工厂内部都一片狼藉,生产中断了一个多月。外媒报道称,郑州富士康20万名员工中,已有2万名员工离开公司。

时机也是最糟糕的。现在是在圣诞节购物季之前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的时候了,圣诞节购物季不仅是美国的一年中的旺季,也是主要消费国的一年中的旺季。日经亚洲报道了一位当时熟悉情况的高管的话。

“苹果公司吓坏了,我们也吓坏了。这是没人预料到的。当时别无选择。”

据称,这一情况给苹果高管敲响了很大的警钟。中国一直是苹果历史性增长的一部分,自 2007 年 iPhone 首次推出以来,其产量占总产量的 95%,但现在它需要分散风险。

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COO)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挺身而出,主导了有关生产多元化的讨论。印度成为替代方案。有几个原因。

首先,印度有潜力成长为仅次于中国的巨大市场。本来,海外建厂时,进入终端市场是首要考虑因素之一。这是因为把工厂放在销售货物的地方是最方便的。据咨询公司德勤预测,到 2026 年,印度智能手机用户数量预计将超过 10 亿。印度人口比中国多,年轻人口比例远高于中国迅速老龄化的人口。

苹果在印度市场仍落后于三星和中国企业,但随着印度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以及苹果在印度的生产正式启动,它预计将大幅提高其市场份额,就像在中国所做的那样。

印度拥有许多会说英语的IT相关人才。由于印度政府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制造业振兴运动,因此也承诺提供大量支持。在越南,由于三星电子等企业已经建设了大规模的制造基地,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少,导致苹果很难如愿降低生产成本。

苹果的生产主管和富士康负责制造流程的高管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并开始执行大幅提高印度产量的任务。虽然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日经亚洲》报道称,今年 1 月左右的内部评估结果显示“超出预期”。

“聚焦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 印度作为“可持续替代方案”

有关苹果和富士康在印度扩建工厂的文章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在行业媒体上流传。不过,《日经亚洲》之所以赋予文章“大故事”的含义,是在对苹果合作伙伴进行广泛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这是一次超越“在印度增加生产工厂”的战略转型。

苹果的愿景是让印度成为中国的可持续替代品,苹果的许多合作伙伴都相信这一点。

这一信念的基础是苹果公司努力将一种名为 NPI(新产品导入)的新产品生产流程移植到印度。

NPI是加州总部的设计师、分包商制造现场的设计师、工程师共同努力,将图纸实现为实际产品量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数千名工程师,并需要对研究和测试设施进行额外投资。这不仅会在中国进行,也会在印度进行。

苹果已经设定了在中国和印度同时生产新iPhone机型的目标。如果iPhone 16问世,首发生产的准备工作将在中国和印度工厂按照相同的时间表同时进行。过去,当一款新的 iPhone 机型问世时,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在印度工厂生产。苹果最近已将这一时差缩短至一个月,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其缩短至 10 天。

就像在中国一样... 苹果试图将其供应链根源移植到印度
实际组装iPhone的富士康位于印度东南部金奈附近的Sriperumbudur工业园区,占地68.8万平方米(约20.8万坪),通过数万名工人三班倒轮换生产产品。日经亚洲报道称,富士康也在考虑在班加罗尔追加投资。

苹果正试图在印度建立一条供应链,数百家供应商在那里采购 1,500 个零部件。目前,苹果排名前188的供应商中,超过80%在中国拥有至少一家制造工厂,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么在印度建工厂,要么能够向印度无缝供应中国制造的零部件。

苹果致力于培育其在印度供应链的一个例子是,它将金属 iPhone 外壳的制造委托给印度塔塔集团。这项工作需要材料和精密加工等高科技,只能由经过长期业务证明的合作伙伴公司来承担。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在汽车、化工和钢铁行业拥有子公司,但缺乏精密电子制造行业的经验和技能。塔塔甚至还达不到苹果前 200 名供应商的水平,但《日经亚洲》报道称,苹果已连续第四年教导塔塔生产 iPhone 金属框架。

在印度移植供应链并不容易。韩国企业也经历过不少中央政府或高层政要许下的诺言到了地方政府最后却出岔子的情况。以苹果为例,众所周知,令人头疼的是其主要供应商要么是中国公司,要么雇佣了中国从业者。

为了提升印度工厂的水平,中国工程师不得不去印度出差,或者派印度员工到中国接受培训,但中印关系并不顺利。

为了让苹果在中国的商业伙伴接管印度的中小企业或工厂,印度的竞争对手有时会动用地方政治进行干预。最终,苹果将不得不介入并调动印度高级官员来解决问题。

尽管如此,苹果仍在推进其在印度供应链的发展,同时抑制供应单价上涨的需求。苹果现任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是这方面的专家。蒂姆·库克不像史蒂夫·乔布斯那样拥有想象产品概念并深入消费者思想的愿景。库克是一位运营专家,他在中国建立了一条供应链,可以在20年内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实现乔布斯的愿景,他被选为乔布斯的接班人,因为他做得很好。

“对冲”中美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

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人相信经济和国际政治是分开的,但即使是苹果这样的公司也会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苹果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组装”“加州设计”的iPhone,是因为美国冷战胜利后出现了拥抱中国市场的世界历史潮流。

自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挑起对华贸易争端以来,贸易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美国试图通过增强印度的国力来遏制中国。苹果公司是一家美国公司,正试图分散地缘政治风险。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印度##印度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苹果公司   印度   库克   中国   中美   亚洲   美国   工厂   苹果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