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大悍匪之中原悍匪-老洋人张庆(一)

中原豫西和豫西南一带,山多地少,土壤贫瘠,民国时期,尤其是在北洋政府统治年间,天灾兵祸,连年欠收。农民纷纷破产,走投无路之下,纷纷上山做了土匪。在这各派军阀不断混战、兵荒马乱的年代,造就了一些颇懂得战略战术,而又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巨匪。豫西巨匪张庆,就是这个时期的土匪头子,以绑架洋人闻名。他势力最盛时有喽啰近3万人,长短家伙近万支,纵横数省,占据县城十多个,令各地军阀大伤脑筋。

浑号的由来

老洋人,他本名张庆,又名张占彪、张廷献、张国信(庆),是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4月17日,他出生于河南汝州宝丰县小屯镇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因他长得身材魁梧,黄发深目高鼻,很像当时的西洋人,所以后来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老洋人"。汝州这一带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东端,西有唐代都城长安,北有东都洛阳,东有宋代都城汴京。那时,西方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甚至欧洲人,来到中国经商,并在此生活,难免会留下些混血后裔。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些后裔早被汉族人同化。或许老洋人身上真有些洋人血统也未可知。然而老洋人八辈贫农,自然也不会留有什么宗族家谱可以探究。所以这只是人民的一种揣测。

古代丝绸之路图

另一种说法是,张庆有一次听到人说起洋人有多厉害,他便愤愤地说:“我比洋人更厉害,我是洋人的老子!”这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以中国人的观点看来,儿子怕老子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比"洋人"更厉害的自然是"洋人老子"了。于是周围的人戏谑的称他为“老洋人”。

其实,自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各种不平等条约下,外国人又有所谓的治外法权。别说普通百姓,就是政府及官兵都对在华洋人竭力保护,不敢有丝毫怠慢,所以许多地方的土匪更是不敢去冒犯洋人。因为只要不犯及洋人,官府的剿匪总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反之,则要成为国际事件,政府迫于列强的压力只能动真格的。而张庆两次拉杆子起事,都敢去触犯洋人,甚至绑架洋人,或是杀洋人,如此硬茬,一向欺软怕硬的河南各地洋人一听说他来了,无不到处躲避,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于是乎,“老洋人”的名号也就渐渐的为人所熟知。

为求活命,加入杆匪

张庆10 岁那年,持续好久的灾荒年景,让张家耗尽了所有的资产和粮食。张庆的父母爱子心切,把家中不多的吃食都留给了两个儿子,而他们由于长期忍饥挨饿、营养不良,先后病故。失去了父母的爱护,幼小的他们,在乡下毫无经济来源,张庆只能靠哥哥张林到处想办法弄到的一口东西,勉强存活,艰苦度日。此时的兄弟二人相依为命,为了生存,变得性格坚韧、争强好斗。某日张庆薅别人家麦秸垛麦草取暖,被人发现后,将其捆绑在外树上冻了一夜,因发誓:“不在外混个人样,决不入后张庄村。”鉴于连年的灾害不见好转,1911 年夏秋季节,走投无路的张林、张庆哥儿俩,只能跟着乡亲们一起投奔了当地土匪头子白朗,兄弟二人被编入白朗的骨干近卫队“大旗棚”。

白朗起义,痛失兄长

清末民国初,河南省农村灾荒严重﹐经济凋敝,再加上河南都督张镇芳作威作福,横征暴敛,导致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灾民成群。满腔壮志的土匪白朗联合宋老年、李鸿宾等绿林头目,充分利用灾民对清政府失望、怨恨的反抗情绪,积极联合其他绿林头目,以舞阳县母猪峡为根据地,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聚众抗官,于1912年吹响了白朗农民起义的号角。白朗起义军根据敌众我寡的特点,不断避实就虚、声东击西、通过机动快速和长途奔袭,先后转战豫鄂皖陕甘五省,征程数千里,先后同北洋政府军队二十多万人作战,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攻破县城四十余座和许多关隘,所到之处"劫富济贫",沉重打击了各地的封建势力,冲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袁世凯戎装照

起义军最盛时期,兵力已经发展到二万余人,白朗自称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但由于组织不严密,长期流动作战,给养不足,主力队伍战斗不休、疲惫不堪,军纪松弛,大小头目思乡心切,以及西征陕、甘的战略失策,终于在两万余陕甘步骑的紧追之下,兵败甘肃临潭,伤亡数千人,白朗本人及主将宋老年负伤,猛将邱占标战死。而张庆的哥哥张林,在与陕军陈树藩的战斗中被打死。

此战过后,白朗心灰意冷,分兵返豫,结果于7月回到老家宝丰后遭到官府阻拦。8月初,白朗率领数百人在鲁山石庄与拱卫军牛桂林、刘善保团及镇嵩军张治功团奋力搏斗,负伤身亡,年仅41岁,起义至此彻底失败,众土匪做鸟兽散。

改名投军,兵败起事

侥幸活命的张庆返回临汝老家(1913年民国政府裁撤府州为县,汝州直隶州更名为临汝县),为躲避官府追查,后改名张廷献,投宝丰大营村丁香玲部当差。因受歧视,约九人携械趁夜逃走,从此结伙拉杆,活动在豫南一带和京汉线上。民国十年转投河南陆军督军赵倜之三弟赵杰总司令的宏威军中当兵。说来也巧赵倜任命的第一混成团团长兼任豫西镇守使丁香玲手下,曾出过赫赫有名的东陵大盗张殿英。

赵倜(1871-1933),字周人,河南汝南人,北洋军阀

1922 年5 月,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赵倜、赵杰兄弟选择与奉系联合,在郑州东二里岗与直系军激战,结果宏威军被直系冯玉祥部打败,退往豫东中牟县,又被吴佩孚勒令解散。该军小部分退往山东,其余大部分无处可去只能持枪为匪,这也成为河南重要匪源之一。

这时的张廷献(张庆)已在宏威军中当上了连长,面对何去何从,他选择率领所部及收拢的散兵300 多人于6月12日在中牟县发动兵变,拉杆子起事(当地把拉起土匪队伍称为“拉杆子”)。他率众从中牟南下豫西,一路经过宝丰、鲁山、栾川、卢氏等县,然后又北向直指陕州。他所经过的沿途各县普遍是地瘠民贫,素来盛产蹚将(河南土匪自称“蹚将”)。伏牛山、外方山、熊耳山、崤山等几条东西走向的大山脉,从南到北依次排列,一向是土匪们与官兵周旋的大好场所。因此,老洋人的队伍一路高举旗帜前进,一路不断有许多贫苦农民和人少势单的土匪补充进来。

招兵买马,做强做大

1922年7月中旬,老洋人带队到达陕州城下时,此时土匪已达数千人之众,陕州守备丁保成听说前来攻城的杆首名叫张廷献,便派人打探此人是否就是当年宏威军驻守灵宝县的张连长。

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丁保成便命令守军大开城门,并邀老洋人进城叙旧。原来丁保成当年曾在灵宝县巡缉队担任副领官,与驻军连长张献廷相识相知,关系甚密。当晚丁保成大摆酒席宴请老洋人,并宣布全体士兵加入蹚将队伍。此时的老洋人喜出望外,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大量兵器装备和人员补充,于是立即任命他为自己的参谋长。在此稍事休整后,这伙土匪按原定进军陕西的计划,西攻灵宝县,逼进潼关。驻守潼关的镇嵩军悍将憨玉琨奉陕西督军刘镇华之命,率部东进援救灵宝守军。在陕、豫军的内外夹攻之下,老洋人采纳了参谋长丁保成的建议,被迫放弃入陕的打算,沿豫陕边界南下,打着反抗军阀、不扰民的口号,进入豫西广大山区活动。

刘镇华(1883年—1952年),原名茂业,字雪亚,河南省巩义市人,镇嵩军统领

这时,匪队中已陆续加入了陈青云、张得胜(德盛)、李鸣盛、崔二旦(金声)、李老莫(振亚)、常建福、韦凤岐等大小30余杆(一股土匪称“一杆”),,总人数八千余人,实力大增,老洋人被众匪尊为“老架子”、又称“总架杆”,也就是总首领的意思。他们自称“河南自治军”。

绑架洋人,获利颇丰

1922年8月16日,他们进入陕州地区,攻占了观音堂火车站,俘获了陇海铁路雇佣的法籍工程师纳诺尔、希腊籍工程师米克尔及中国助理工程师4人,勒索3000银元及手枪4支。法国使馆当即向北京当局施压,要求救人,陇海铁路交通被迫中断两日。当地政府无奈,只能同意老洋人的条件。

民国时期,陕州观音堂火车站

随后老洋人兵分两路,一路西进到达潼关,遇挫后转而南去。另一路小分队白天中、黄建升、李晚成等,转而骚扰驻扎在洛阳的吴佩孚,1922年8月25日夜,绑架了洛阳东关的省立第八中学包括校长在内的41名师生,制造了轰动全国的绑架事件。同时,这个小分队摸清了吴佩孚每月初一或十五会去洛阳关帝庙上香的习惯,策划暗杀吴佩孚。行动当日,吴佩孚仓皇逃窜,虽说小分队被其卫队击溃,但是吴佩孚在河南的颜面彻底扫地。

由此可见,虽说老洋人的队伍打着“自治军”的旗号,且队伍中相当部分骨干是赵杰宏威军的溃兵。但是,宏威军本来就是一支白天是官兵、夜晚是土匪的队伍,一旦溃散为匪,自然更是为非作歹。这些兵痞子,久历沙场,枪林弹雨司空见惯,陈尸遍地也习以为常,对生死早已看淡,所以心狠手辣,杀几个人,烧几间屋,根本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所以只要军阀给予好处,就受阀利用,哪里会真心反对军阀。

其次,那些为生活所迫而沦为土匪的贫苦农民,其主要动机就是要通过土匪生涯,掠些钱财,抢个女人,以便使家庭能过上富裕日子,有个儿子延续香火。纵然老洋人真的有心不扰民、不架票,也无法完全阻止他的部下不抢掠、不绑架,否则,这些人就要弃他而去,自立山头。况且,规模近万人的匪队,无粮无饷,每到一地,仅靠当地商会店东、地主老财供应吃住,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遇上官军围剿,为了活命,他们哪还会顾得上空洞的口号。活下来才是首先要考虑的。

自立为军,抗击吴军

1922年9月,老洋人将各路杆匪,编为12路50个营。而后公推军界要员任应歧为“河南自治军”总司令,想凭借他在军界的声望和人际关系,寻求反直派系的支持。于是任应歧派副司令楚正太、参谋长解琨携带自治军名册及500大洋,赶赴山东联络奉系军阀张宗昌,以便获得粮饷军需支持。 谁料二人在郏县被吴佩孚手下截获,得知了“河南自治军”的意图。

吴佩孚(1874.4.22—1939.12.4),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

本就对其大动肝火的吴佩孚和河南督军的冯玉祥大为不安。他们制订了三路合剿的计划,由冯玉祥任总指挥,意欲在豫西将老洋人这伙土匪一举歼灭。1922年10月23日,老洋人率众从临汝、鲁山、宝丰地区撕开吴佩孚军队的重围、向东逃窜,撤往豫东南。途中,老洋人还以响应孙中山的革命为旗号,将“河南自治军”改名“河南护国军”,于是乎数千名土匪高举着“河南护国军”的旗帜,呼喊着"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以历史上农民起义口号作幌子),一路经过鲁山、方城、叶县、舞阳、郾城等县。

10月27日他们在京汉线上打垮了靳云鹗陆军第十四师的狙击,28日攻陷上蔡县城。老洋人进上蔡后,命令部下当街四处高喊:“老百姓不要慌,俺们是打富济贫,替天行道!”并打开县府仓房,叫群众取粮拿物,不让空手出城。上蔡的三个大劣绅百尺镇团总葛培茂、县商会会长娄金鹏和陈海鹏则被斩首示众,县知事(县长)方孟超被活捉。29日,老洋人率众离开上蔡,连陷项城、沈丘、新蔡等县城。

(未完待续)

引自资料

《老洋人(民国巨匪)》360百科

《白朗起义》

《河南文史资料》

《河南督军赵倜》

《关于老洋人的史料》临汝县文化馆

《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研究》李文楼

《郏县志》

《豫西土匪探秘》

《民国日报》1922.2.10

《晨报》1923.2.4,1923.5.25

《大公报》(长沙)1922.12.29,1924.1.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上蔡   鲁山   洋人   潼关   灵宝   宝丰   白朗   悍匪   中原   军阀   河南   土匪   民国   张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