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成就了常平义仓

战国时,李悝对魏文侯说:“善于实行平行夹法的人必须小心地注意到年成有上中下三等。

上等收成是农民自己留四成,还余剩四百石粮食;中等收成的自己留三成,余三百石;下等收成是自己留一成,余一百石。小的灾年就只能收一百石,中等的灾年收七十石,大的灾年只收三十石。所以上等年成时,政府就用平价收购农民粮食的四分之三。给农民留四分之一;中等年成平价收购二分之一,下等年成收购四分之一。使得百姓正好够吃,粮价平稳,就不再收购了。小灾之年就发放下等年时所收购的粮食;中等灾年就发放中等年时所收购上来的粮食,大灾之年就发放上等年时所收购的粮食,用平价卖给百姓。这样做,即便是遭受水旱灾害或闹饥荒,粮价也不上涨,百姓不流亡,这是由于取了有余之年的收成补了不足之年的收成。”李悝的主张在魏国实行之后,魏国因此富强起来。

这是“常平义仓”的始祖。后世一些迁腐的儒者,却以竭尽地力来责罪李悝。不竭尽地力难道要竭尽民力吗?难怪这些不敢设富强之道的腐儒,最终也没能力能让国家富强。

【阿唔悟道】《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徹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到时手忙脚乱。

中国古代是个小农经济的社会,而小农经济最不稳定的就是天灾人祸的攻击,由此便会演变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在探讨如何防止天灾时老百姓饥饿的问题,所谓未雨绸缪便是应对这一问题最好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魏国   义仓   灾年   小农经济   粮价   年成   收成   未雨绸缪   年时   富强   平价   粮食   成就   常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