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创燕京大学、反日本侵华,回美瘫痪13年,魂归杭州

1949年8月18日,新华社播发了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一下子让司徒雷登成为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美国人。

1876年6月,司徒雷登在中国杭州出生,他的父母亲是美国传教士。

11岁时,司徒雷登回到美国读书,长大后成为牧师。

28岁时,司徒雷登带上妻子,再次回到中国杭州,跟随父亲在中国传道布施。

司徒雷登在中国所做的事情,远远高于传教。


第一、创办世界一流大学

1919年元月,司徒雷登来到北京,将两所即将倒闭的教会大学联合起来,组建燕京大学。

由于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司徒雷登被拥立为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司徒雷登走马上任,面对的是重重困难:学生少,教师少,资金少。

当时学校只有94个学生;教员中只有两位博士学位;经费严重短缺,甚至教员的工资只能发放一半。

司徒雷登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行动去改变困境。

从1922年开始,他经常到美国去募集捐款,带回燕京大学。

在其后15年的时间中,他往返中美十次,其中有一次竟然募集了150万美元。这在当时,绝对是巨额财富。

一边筹集经费,一边挑选校址。司徒雷登看中清华园西边的一块土地,用6万块大洋买下,使得燕京大学规模扩大六倍。


1929年,燕京大学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它融贯中西、中西合璧,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中国大学。有人评价说:

“燕京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个学校及国际主义理想的感情。”

燕京大学不仅外表美丽,她的内在也极其辉煌。

从1919年创办到1952年停办,仅仅存续33年,但是她培养了大量的精英人才。

即使遭到日本侵华战争的极度破坏,燕京大学总共注册学生还是近1万名,其中不乏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燕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加上其他行业卓有建树者超过100人。也就是说燕京大学培养的杰出精英占其总学生数的1%还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上各个大城市的中国新闻特派官,90%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

为了把燕京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司徒雷登实行开明的用人政策。燕京大学规定:

教师不必信教,中外平等同酬。


陈寅恪、郑振铎、谢冰心、钱玄同、费孝通、张友渔、斯诺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都曾执教于燕京大学。

在燕京大学,教授月薪360块大洋银元,校长月薪500大洋银元。司徒雷登自己只拿教授的工资。而且燕燕大学从不拖欠教师工资。

获悉美国铝业大王霍尔有一笔巨款遗产,将用于研究中国文化。司徒雷登奋然前行,成功说服哈佛大学与中国燕京大学合作,并于1928年春天,在北平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哈佛燕京学社的建立使得燕京大学真正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为了获得老朋友克里夫兰律师的50万美元赞助款,司徒雷登研究世界发展方向,给燕京大学注入世界理念、未来理念。燕京大学让美国名流看到这是一所一定要辉煌的大学。

一年之后,出于对司徒雷登的信任,同时看好燕京大学的未来,老朋友克里夫兰律师,一次捐款150万美元,而不是原来承诺的50万美元。


第二、反对日本侵华

司徒雷登主政燕京大学期间,不仅积极培养中国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司徒雷登亲自投身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活动中。

北洋政府与日本就山东问题进行谈判时,燕京大学的师生员工停课六个星期,以示抗议。师生的行为得到了校长司徒雷登的支持。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当天,在校长司徒雷登支持下,燕京大学的英国籍教授起草宣言,责问英国当局。

九一八事变后,燕京大学几百名师生走上大街游行示威,大家齐声高呼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带头高呼口号的人就是司徒雷登。

1934年,北京学生反对国民政府对日不抵抗,组织学生到南京请愿,燕京大学学生罢课。


远在美国的司徒雷登,得知这一消息,立即从美国赶回中国,并且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大会上,司徒雷登的一番话令人倾佩,他说:

“我在上海下船时,首先问来接我的人,燕大的学生是否也去南京请愿了,我听到答复‘是’,这才放心。如果此次燕大学生没有参加请愿,那说明这些年来,我的教育就完全失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日军不断挑起事端,逮捕燕京大学师生。

此时,在美国领事馆和日本驻军司令部之间,总有一个美国人在奔走协调,从中斡旋,他就是司徒雷登。

虽然十分辛苦,但司徒雷登总是以那些抗日的师生而骄傲。

北平沦陷期间,那些没有机会到后方去读书,又不甘心到敌伪大学上学的中国青年,首当其冲选择燕京大学。

从七七事变发生到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四年多时间中,司徒雷登担任燕京大学校长。为了能够正常办学,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行悬挂多面美国国旗,避免被日机轰炸。


司徒雷登特别聘请一位说日语的燕大校友作为学校外事工作秘书,专门与日方联系,谈判周旋,也保释营救被捕的燕大学生。

日本军方向司徒雷登要求,让日本青少年进入燕大学习。司徒雷登一方面表示同意,另一方面坚持用中国学生同样的考核标准作为录取依据,最终没有一个日本人能进入燕京大学学习。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与美国彻底翻脸。蓄谋已久的日本宪兵队在12月7日早上.包围了燕京大学。

日军打算逮捕司徒雷登,但是没有找到他。日军逮捕了燕京大学师生18人。

当时司徒雷登正在天津募捐,日本宪兵队将他逮捕后押送到北平。

为解救司徒雷登,美国政府多次与日军交涉。这让日军认为司徒雷登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反而对他看管更加严厉。

燕京大学所有被捕师生都被释放之后,日军继续关押司徒雷登,直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司徒雷登才重获自由。此时,他已经被日军关押四年之久。


在日军监狱的四年中,司徒雷登基本上完成了自传,出狱后,他将自传整理成《在华50年》这本著作。

1945年,杜鲁门任命司徒雷登为美国驻华大使,他积极为中国的和平而努力,但最终未能如愿。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三个月后,司徒雷登接到美国政府指令,立即返回美国。

在中国生活了近50年的司徒雷登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踏上中国这块土地,但是,他的心中始终思念着中国。

返回美国之后仅仅三个月,司徒雷登身患中风、卧床不起,偏瘫了13年之久。

1962年9月,创办燕京大学,积极投身反抗日本侵华的司徒雷登在华盛顿一家医院溘然长逝,终年86岁。

司徒雷登临死之时表达了两个愿望,这两个愿望都与中国有关。其中一个是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安葬到他妻子坟墓旁边,他妻子的坟墓位于北京燕园。


从他的愿望可以看出,司徒雷登已经把自己当成中国人,而且还有叶落归根的中国传统情怀。

由于种种原因,司徒雷登的愿望没有很快实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加上燕京大学校友的多方努力,2008年,司徒雷登去世46年后,他的临终遗愿终于实现了大部分,他的骨灰回到中国,被安放在杭州半山安贤园,而不是北京的燕园。

离开中国60年后,司徒雷登终于魂归故乡,被安放到他的出生地中国杭州。

如果有机会到杭州旅游,可以到安贤园去看看司徒雷登的坟墓,墓碑上刻有:

司徒雷登

1876——1962

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其他内容没有刻上。

司徒雷登是一位美国人,生在中国,在中国生活了50年。他反对日本侵华,被日军关押将近四年;离开中国60年,去世后46年,他终于魂归故乡,安放到中国杭州。

我是学习历史张老师。

谢谢阅读,请您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燕京大学   司徒   燕京   北平   杭州   日本   美国   日军   中国   师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