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的现代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陇南市区的春节社火 陇南发布


陇南,古名武都。史籍及考古、民间传说、民间祭祀活动明,寺洼文化居民氐人应是今陇南的原住民。大约尧时,西(今甘肃礼县东部一带)迁来东夷嬴人和仲受命测日。商末周初,一支东夷嬴人辗转迁来今礼县东,并名此地为西犬丘。周成王时,嬴人恶来后裔被迁西垂。这里封秦崛起后,其上层于公元前763年东迁,但族众仍在祖邑留守繁衍。公元前四世纪前半叶,羌人爰剑之孙卬害怕秦国攻伐,率领同族的部落南下,其中一支来到参狼谷(今宕昌县理川镇)一带,开疆拓土,史称其为参狼羌、武都羌、宕昌羌。西汉景帝时,研种留何率种人求守陇西塞,于是徙留何等于狄道(今临洮)、安故(今临洮县南),至临洮(今岷县)、氐道(今礼县西北)、羌道县(今宕昌县西南舟曲县东)。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十二月,广汉塞外(指今宕昌县舟曲县一带)参狼种羌二千四百口内属,分广汉北部为属国督尉(治阴平),管理原有的氐人和安置归附的羌人。

文县白马藏族 刘启舒摄


《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安史之乱”后,今陇南大部分地方被吐蕃攻占。唐收复失地以后,被吐蕃人征服的部分羊同人、吐谷浑人、党项人、羌人、氐人等形成的奴部--嗢末(浑末),则流动于攻占地《新唐书·吐蕃传》(6108页)记载:“浑末,亦曰嗢末,吐蕃奴部也。虏法:出师必发豪室,皆以奴从,平居散处耕牧。及恐热乱,无所归,共相啸合数千人,以嗢末自号。居甘、肃、瓜、沙、河、渭、岷、廓、迭、宕间”。

唐以来,吐蕃人、女真人、蒙古人、满人等少数民族以武力先后攻占陇南自然地理和经济交通条件较好的城镇及军事要地,推行其民族文化,曾不同程度打上某些烙印,然而他们均被汉化”。

嘉庆吴鹏翱纂《武阶备志•番夷》(曾礼校注《阶州志集校笺注》,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4,422页)记载,嗢末“其在阶文等州者皆与氐羌杂处,自分部族。中朝人总以西蕃名之,不复别其汉种、唐种也。五代时衰弱不能为患,至宋宁熙七年,武都夷内附。凡内附者为熟户,今谓土户者是,与齐民无异。”

民国三十六年朱绣梓《重修西和县》(西和县志办公室校点《西和县》2006年7月豫内资新出发通字035号,111页)记载“东北乡鲍家河附近有王西番家庄,本唐时吐蕃之裔,居久而冠以汉姓者,然亦即同化矣,似无庸区分。”正如陈启生陇南地方史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5,42页)所说,“自公元1371年元蒙在陇南统治结束,至公元1911年清朝灭亡共540年……是内地人口通过屯田、经商、流放、迁移等多种渠道,持续流入陇南,与原有居民融合,使陇南最终实现‘汉化’。同时,原居少数民族形成固定的聚居区域,出现了现代陇南汉、藏、回为主体的民族构成和人口分布。

武都坪垭藏族 毛树林摄

处在高山深沟封闭状态的原住民氐人与羌人,受统治者、占领者、戍守军、驻屯军、样民、移民影响较少,没条件跟上大流而成为今天的陇南藏族。

宕昌藏族 宕昌发布

新中国以来,陇南各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围绕在党和政府周围,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陇南城区社火表演 武晓巍、荆雯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陇南   临洮   西和   吐蕃   广汉   藏族   宕昌县   宕昌   礼县   县志   甘肃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