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到底有多宠朱标?朱标不死,朱棣敢篡位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他出身贫苦农民,当过游方僧 ,流浪乞讨达4年之久。25岁投身到反元斗争,转战大江南北,历时15载,终于削平群雄,建立了明王朝。

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他出生在朱元璋还没有称帝登基的时候。

当时朱元璋还在攻打集庆,突然收到了自己第一个儿子出生的消息,当即喜出望外,并且将自己的喜悦留在了他们当时作战的那座山上。

他在山上找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在上面刻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想要将喜得长子的好运分享给以后来这里的人。

眼见朱标的年纪渐长,朱元璋就命他以代自己回乡祭祖为机会,到民间加以历练。

他一路走去,亲眼目睹了人间疾苦和百姓的真实生活,也对如何治理天下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将所见所闻反馈给朱元璋后,结果十分满意,朱元璋对于这个继承人的期许更高了。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即册立朱标为太子,这年朱标才13岁。

朱元璋深知大明江山来之不易。为使朱明王朝传之久远,朱元璋呕心沥血、费尽心机。其中,抓紧对皇位继承人皇太子的教育和培养,便是永保大明江山的重要措施之一。

朱元璋为了培养这个最爱的儿子,倾尽整个朝廷的师资力量。

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他的老师们,太子少师李善长、太傅徐达、太保常遇春,其他的包括汤和、冯胜和刘伯温等人,都在东宫内任有官职。

这个配置可以算是大明朝初期,集中了所有文武人才的“全明星阵容”了。

朱元璋用当朝军政大臣兼领东宫官职,把政府机构与东宫衙署统摄起来,可谓用心良苦。

这种配置,既可防止太子的东宫臣僚自成系统,免除和朝廷大臣及宫廷对抗的隐患,又可使当朝大臣出现在太子身边,传授给朱标一些政治常识和统治经验,还可使这位候补皇帝与大臣们人情习熟,增进君臣感情,一旦时局有变,便能保证明王朝的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有这样一帮老师,如果还教不出合适的人才,那绝对是人才自身的问题了。

显然,朱标不但没有问题,还属于聪明人中的一员。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他飞速的进步。

由于朱元璋不喜欢旧时老师的方法,要求诸位大臣在教授时要做到学以致用,最好可以和天下事以及政事联系起来。可以说,朱标在学习先贤典籍的时候,他的治国之才也在积累之中。

因为众多名师的教导,朱标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他不但饱读诗书、博古通今,更难得的是他为人仁爱温和,全然没有父亲身上的暴戾之气,活脱脱一个儒生的模样。

用现在的话说,他简直就是书香门第的传人,无论是礼貌还是博爱方面,都赢得了朝中上下的赞誉。

也许正是由于朱标从小在宠爱中长大,朱元璋使用强烈手段诛杀大臣时,他都会站出来维护。他也时常规劝父皇,提倡对官员的过错以宽大为主,救下了很多犯死罪的官员,其中就包括他的启蒙老师——宋濂。

朱元璋还作出了让朱标参与处理政事的决定,希望他在处理政事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驾驭政权的能力。

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八月 ,朱元璋命皇太子巡抚陕西。

自明建国以来 ,朱元璋对建都南京就不甚满意 ,曾想把都城建到凤阳 ,因大臣反对而作罢;又曾亲自考察过开封 ,也因无险可守而罢休。

此次令朱标到关中 ,也为迁都之事。

这是朱标自立为皇太子以来为数不多的离开皇宫的远行。

朱标于 1391年 9月9日从南京出发,当年 12月 23日返回,舟车劳顿,一病不起。洪武二十五年 ( 1392年 )四月二十五日,38岁的朱标撒手人寰,驾鹤而去。

在朱标死后 3天,朱元璋“御东角门,召廷臣谕之曰: “朕老矣! 太子不幸,遂至於此 ,命也! ’”因之大哭不止。

朱元璋在其65岁的暮年失去他花费毕生心血培养造就的接班人 。朱标的死,想必是朱元璋最难以接受的事,饶是如此,朱元璋仍旧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作为下一任继承人来培养,甚至为他扫清路上的所有障碍。

如果朱标没死,朱棣能造反成功吗?

朱标的死,让明朝的历史走上了另一条路。

朱棣造反的导火索是他的侄子朱允炆“削藩”,他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了兵变。但如果朱标继位,会不会削藩?

我认为如果朱标继位的话,他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削藩的。如果他没英年早逝,那么明末那一批武将应该也不会死,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朱元璋留给他的班底,有这些人在,他不会急于削藩。

靖难之役

我们知道,朱允炆急于削藩主要还是受到身边的文臣影响,有点操之过急了。

同时,据历史记载,朱标跟自己兄弟关系很和谐,且在兄弟中的威望极高。他登上皇位,不会觉得在镇守边疆的兄弟们是一大威胁。从兄弟情感来讲,他基本上没有可能一登上皇位就基于削藩。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朱标也许会让百姓安居乐业,但他缺乏朱棣那样的霸气,在开拓疆土这件事上,大约做不到像朱棣那样的成绩。


能看到这里的你真的很棒。点个赞给天涯一个鼓励,还有给自己一个默默的鼓励吧。从现在开始慢慢适应这些好习惯,我们一起攀登,然后山顶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大明   明朝   东宫   政事   皇位   皇太子   南京   大臣   标的   太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