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中国:东厂

明朝天启五年,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欢快的气氛中时。北京东华门‬,光禄寺旁的这些房间内,吵闹声不绝于耳,其房间内更是灯火通明。一群宦官们正在给一位年近60岁的老人进行新年礼拜。其供上的礼物不乏金佛、如意等奇珍异宝,此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位高权重的魏忠贤。

魏忠贤自称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爪牙遍布朝野上下,各省、督道府县都有他们的耳目,不受刑部、户部等管辖。


他们被视为皇帝的左膀右臂,被同朝为官的大臣们视为恐怖和位高权重的代名词。在百姓眼中,他们则是一群不完整的人。他们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个机构,上敬皇帝,下管大臣,是与明朝内阁体制并行的行政体系,代表着明朝皇权君主专制的巅峰,更代表着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达到了顶峰。在历史中,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东厂。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在攻破南京城后,取代了建文帝,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然而,朱棣的登基之路并不顺利。南京城被攻破之后,建文帝下落不明,其旧臣也并不对朱棣信服,其他藩王也对朱棣构成威胁,南京城内锦衣卫办事机构也大多是建文帝的旧臣。不得已,朱棣便于公元1420年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东厂,该机构区别于锦衣卫,甚至诞生之初便凌驾于锦衣卫之上,具备监察文武百官,特设监狱的职能。东厂的人员构成均出自于宦官,因在朱棣起兵之时,一些宦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又是皇帝身边的人,故此,东厂的设立便是成为皇帝的耳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东厂的人员构成也颇为正规。东厂的首领大多由司礼监的第二名秉笔太监担任,称为东厂掌印太监,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厂公。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余人,用来邢狱审讯、以及社会监视,将天下万事密报皇帝。然而对于皇帝来说,违背祖制,创立由宦官组成的机构,实在是一种无奈的抉择。

宦官,原指太监,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他们由于大多出身卑贱,不得不净身进入皇宫内服侍皇族,以获得生存的资格。

起初,宦官是没有参与政治活动的资格,他们主要的工作职责是照顾皇帝的日常起居生活,有时也会协助皇帝进行一些召旨的草拟工作。渐渐地,作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宦官们,开始充当皇帝的耳目。

明朝建立初期,政权稳固性较弱,内外潜伏着许多反对派和叛乱势力。为了加强国家安全,朱元璋便从军队、市民以及农民中开始选拔一些具有特殊才干的人,经过特殊的训练,组建成了一个具有侦查、逮捕。审问等特殊权利的机构:锦衣卫。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将时任中书省丞相、开国功臣的胡惟庸逮捕入狱。经锦衣卫查办,坐实其谋反的罪名。随即押入大牢,株连九族,连同其党羽三万余人被诛杀,自此,胡惟庸案爆发。


这场发生在明朝初年最大的官场案件,将自汉朝设立的丞相制度废除,天下大事皆由皇帝亲手治理。同时,也为了其太子朱标的顺利继位,以及皇权的至高无上,朱元璋开始铲除一批对皇权有影响力的开国功臣。


然而,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洪武二十五年,令他最喜爱的孩子,大明王朝的继承人朱标逝世,这一沉重的打击,使晚年的朱元璋悲痛万分。出于对朱标的怜爱,朱元璋设立其子:朱允文为大明王朝的接班人。然而,就是这一举动,拉开了明初皇位争夺的惨烈序幕。


洪武三十一年,大明王朝创始人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改年号为建文。这位新登基的年轻皇帝想为大明王朝带来一丝新的气象,然而初登皇位的建文帝,似乎年轻了一点。


就在登基后不久,建文帝听从时任翰林学士的黄子澄意见,以地方各藩王势力过大,对中央有着军事上的威胁,便开始着手进行削藩。公元1398年,周王朱橚因罪,贬为庶人,流放云南。一年后,建文帝便逼死湘王朱柏,齐王、代王与珉王也被贬为庶人,各地藩王皆震惊,纷纷交出兵权,以换取自己的性命。


削藩过程看似顺利,然而建文帝‬却低估了他的叔叔,朱棣的实力。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在北京发动叛变对抗削藩,起兵名号:清君侧,靖难之役爆发。


朱棣的起兵之路并不顺利,起初他只有10万人的军队,朱棣只得将自己家府的人都派到战场上。这其中,有一位名叫马三保的太监,在郑坝村之战中,以奇兵突袭李景隆的部队,竟然将注定的败局扭转了过来,朱棣对此非常喜悦,将这位太监辞姓郑,改名:郑和,这位太监便是后来七下西洋的郑和。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率军抵达南京金川门下,谷王朱橞开门迎降,京师大乱,百姓四散奔逃。然而进入南京城的朱棣却心急如焚,他要赶紧找到自己的侄子建文帝。令朱棣没想到的是,南京城内的皇宫燃烧起了熊熊大火,扑灭大火后,建文帝不知所踪,这也给历史‬上留下了一团迷雾。


朱棣在进入南京不久后,拜谒明孝陵,在奉天殿称帝,次年改年号为永乐。

然而,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踪,使得朱棣整日惶恐不安,南京城内还有大批建文帝的旧臣,外部还有一些藩王对朱棣的继位存在威胁。为了应对这些棘手的状况,朱棣只得使用特务机构进行打击。然而,南京的锦衣卫特务机构并没有得到朱棣的青睐。不得已,朱棣只得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机构,只听命于皇帝一人。在朱棣起兵过程中,一些宦官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人也是家臣,深得朱棣的信任。


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设立“东辑事厂”,简称东厂。设立之初便凌驾于锦衣卫之上,行使监视百官、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之权利。然而,朱棣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创造的由宦官们组成的东厂,竟然酿成了大明王朝的劫难,也为大明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朱棣即位后,大明王朝迎来了稳定发展时期,百姓生活宁静安稳,政治上趋于稳定。但是在明朝的北方,长城外,还残留着北元势力,对明朝的边界构成威胁。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便不断的打击北元残存势力。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第五次征讨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传位于其子朱高炽,年号洪熙。洪熙皇帝即位之后,开始赦免建文帝旧臣,平反冤狱,整顿吏治,停止了对外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休息,人民生活开始富足起来,为后来地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然而朱高炽生来体弱多病,在皇帝的位置上只坐了十个月便驾崩。其子,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年号宣德。


朱瞻基即位之后,明朝百姓生活富足,海上贸易不断繁盛,万朝来贺,明朝第一个盛世到来。政治上,明宣宗朱瞻基重用贤臣,任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能士治理国家,明朝国力不断上升。但是这其中,朱瞻基难免也会任人唯亲,其中就有一位差一点将明朝拖进深渊的宦官:王振。


王振,原是一名落第的秀才,因其懂变通,善察民意,自阉入宫后,便深得朱瞻基的喜爱,命其服侍其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其子朱祁镇即位,改年号为正统。因宦官王振从小便一直服侍他,朱祁镇在即位后便任命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出任东厂的厂主。同时,王振也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记录在明史中的东厂厂主。


然而,就在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病逝,再也没有人能够对这位大太监进行约束,王振恶魔的一面开始显露,大明王朝即将面临一场巨大的浩劫。


正统十四年二月,瓦剌首领也先派遣两千余人向明朝纳贡,然而王振竟然连纳贡的马匹价格也不放过,在朝廷上不断地为难瓦剌使者,为后来土木堡之变埋下伏笔。


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部队开始南下侵略明朝边境,边关重镇大同危在旦夕。明英宗朱祁镇好大喜功,再加上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决定率军亲征。


正统十四年八月,王振和明英宗率军二十万进入大同,瓦剌见状佯装北撤,准备引诱明军进入圈套。王振非但不听,反而将前来劝阻的武官赶出军营。第二天,王振继续命令大军向北进发,但是大军行进途中,王振也深感不安,听从了其同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的话,这才准备撤出大同。然而,王振在撤退之时想起退兵之路会经过其家乡,便命令大军从紫荆关退兵,一直到他的家乡蔚州。然而,行军到一半时,王振又想起了大军人马会破坏自己的家乡,又命令大军向宣化府行进,然而在撤退一半时,瓦剌军队冲了上来,砍杀明军近三万人,王振便率领残余部队退到土木堡进行休整。


明英宗想从土木堡撤退,然而为时已晚,瓦剌军队已经包围了土木堡,双方开展了一场大战,明军大败,明朝主力军队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殆尽。同时,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这是中央大一统王朝最后一位被少数民族俘虏的皇帝。


明军精锐部队的战败,皇帝的被俘,使得大明王朝再也没有能力对外进行军事部署,大明王朝从此便进入帝国没落时期。然而,东厂这个机构因明英宗的复辟,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崇祯帝即位之后,便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东厂阉党集团。然而,朝廷内外的万事万物,崇祯帝还要依靠身边的宦官们出力。


公元1644年3月18日深夜,北京城内的明朝官兵打开城门,李自成的农民军不费一兵一卒便控制了北京城。这天,北京城上空雨雪缥缈,像是老天在哭泣,预告着明朝以及的覆灭。


4月25日,崇祯帝带着身边的宦官王承恩登上煤山,伴着农民军不断地厮杀声,崇祯帝绝望的吊死在槐树下。死前,曾在残破不堪的衣服上写下: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随后,宦官王承恩也陪同崇祯帝自缢。


崇祯帝到死也没想到,自己的最后一次见面、最后一次对话竟然还是和一名宦官进行的。


喜欢本文章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谢谢大家[送自己一朵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崇祯   大明   明朝   锦衣卫   王朝   宦官   华夏   南京   太监   中国   皇帝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