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元老张方平知陈州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宋南京(今河南商丘)人。他天资极为聪明,凡书一览不忘。当时他深受博通经史百家的翰林学士宋绶的赏识,被称为"天下奇才"。张方平为官远见卓识,才能出众,一生任过中央和地方的许多官职,其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是北宋中叶重要的政治人物。

张方平晚年以太子少师退休,宋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卒,终年85岁。

张方平于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二月,以观文殿学士知陈州。张氏到陈任职,苏辙随后为陈州教授,有其根由。苏轼赴杭州,特地行经陈州也绝非偶然。首先是,张方平能慧眼识人才。宋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春,苏洵父子三人同游京师,过成都,谒知益州的张方平。方平一见,非常赏识苏洵父子三人,待以国士,并以守蜀户部侍郎的身份,特意向欧阳修写了推荐书,让苏氏父子赴京应试。后来张方平又曾举荐苏轼兄弟为谏官。其二是,苏轼、苏辙、张方平志同道合,政见一致,都对王安石的变法改革措施激进持有异议,并先后被迫离京。张方平先至陈为官,苏辙由张方平奏辟至陈执教。苏轼借赴任路经之机到陈州,既是为了省弟诉表手足之情,也是为了看望张方平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与恩人,三人自有一番畅游叙谈。

他们在陈聚后,友情尤加,相互共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初,苏轼被任命为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五月上任后曾写有题为《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诗,因其中“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之句,有讽刺新法之嫌,元祐六年八月,新法派贾易、赵君锡等人借此诗文大做文章,罗织罪名,造势凶猛。他们先上书神宗,说苏轼诗文中有愚弄朝廷,妄自尊大之词;后又上书说苏轼诗文有诽谤皇上之意,指控苏轼无人臣之礼等,激怒了宋神宗;接着权御史中丞李定上书,攻击苏轼不学无术,浪得虚名,是一阴险的家伙,并列举罢黜苏轼的四条理由。于是神宗委派太常博士前往湖州,捉拿苏轼归案。苏轼被判刑两年,入狱。这是宋代一起文字狱案,历史上称之为“元祐诗案”,亦称“乌台诗案”。当时被此“诗案”牵连的有苏辙、张方平、司马光等二十二人,惊动了朝野上下,朝廷元老大臣纷纷出来营救。张方平不顾已被牵连,仍上书全力营救。参与营救者,还有与苏轼政治不合者王安石,王当时在金陵(今江苏南京),从千里之外特地上疏奏请皇上:“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此时适逢曹太后患病,大赦天下,苏轼幸得赦免。但又遭到李定等政敌竭力反对,神宗不得不将苏轼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一闲职。

苏轼对张方平有极高的评价,在他为张方平《乐全集》所作的序中,将张方平比作孔融、诸葛亮。苏辙不仅把张方平看作长辈,甘心为他代写《论时事书》等政论文字多篇,而且还将他们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忘年之交”、“一生知己”,可见关系非同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益州   神宗   湖州   新法   诗文   元老   朝廷   皇上   父子   公元   学士   张方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