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老照片:1945年的上海,生活贫困却过得很快乐

25岁的美国海军士兵,沃特·阿拉法特在上海,他是一位摄影发烧友


1945年10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刚结束不久,一艘美国海军战舰在上海停靠,船上的海军和海员们在上海登陆。

一位穿海军制服的美国海军士兵沃特·阿拉法特(Walter Arrufat,1920-2007),当时特别年轻,只有25岁,他正在海军服役,他是头一次来到这个东方文明古国。

和其他年轻的美国兵一样,阿拉法特也有点情调,是一位摄影发烧友。但他经济并不宽裕,在服役之前经常帮朋友拍一些婚礼、个人写真,把赚来的外快来买胶卷。

这次阿拉法特到上海,很聪明地用他的万宝路洋烟,来换黑白胶卷用。尽管是一个业余摄影师,但他不喜欢拍唯美却毫无营养的糖水片,只对纪实摄影有兴趣。

阿拉法特在上海只待了四个月,但拍摄了好几个胶卷,为我们记录了1945年底至1946年初,充满历史底蕴的上海街头照片。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


这张照片是阿拉法特的众多摄影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张,堪称网红级照片。网民们疯传:1945年,上海穷人吃大闸蟹艰难度日…… 哈哈,照片是真的,解读是假的。


上海郊区的两位屠夫,正拉着板车,把屠宰好的5头猪运到市区去卖。因为清早就要开始在集市上卖猪肉,所以他们起床非常早,在半夜里就要把猪杀好,猪的尖叫会响遍整个村庄。



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已经非常繁荣,很多外地人来这里谋生计,比如苏北人、宁波人、安徽人等。照片中的不是外卖小哥,而是一位摆小吃摊的老汉。不知道卖的是汤圆还是水煮,上海本地的老人,应该会有记忆。

菜市场上卖肉的小哥,他们不但卖新鲜猪肉,腊肠、熏肉、田鸡、鸭子,也是他们销售的产品之一。

一位卖花的大爷,看上去也是外地过来“沪漂”的,他的表情很棒,感觉生意还不错。虽然身材苗条,但精气神非常不错,完全没有现代人常见的焦虑、抑郁。

卖大饼的小哥,这个样子有点像古惑仔,还有一顶非常有民国特色的帽子。现在上海还能买到这种饼吗?不过,他的食品店的环境不太卫生,换作现在,肯定不符合卫生要求,会被关停的。

上海郊区的两名伐木工,这种大锯子现在看不到了,都被机械化的工具取代了。拉动大锯子一天后,会浑身酸痛,当然如果是职业师傅,就不会了。

上海一家钟表店,老板和员工们正在进行午餐。他们看上去,生活条件比较好的样子。

一位刻章的师傅,应该不是普通的汉字,可能是刻篆印。因为他根本不像一位工匠,而是像一位非常有文化的书生公子哥。

这样的风景,现在再也看不到了。这是一位制作杆秤的小哥,他正在杆秤上标上刻度呢。当时的人,非常有工匠精神,制作的杆秤从不造假,永远不会缺斤少两。不过,有些不法之徒,把杆秤买回家后,会动手脚,这个不能怪工匠师傅了。


一位在报刊亭卖花的大爷,一身穿得极为俭朴,像个叫花子一样。和右边两位上海城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劈柴的老汉,他那个小腿真黑啊!海子的诗“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看来没有想象中的浪漫。小编是江西人,老家的斧头比这个大,上面这种小斧头劈柴比较费劲。

照片的拍摄者阿拉法特,回到美国,服役结束后,曾经在IBM公司打工长达45年。他在摄影界担任的最高职务,是圣克拉拉县摄影协会主席,他似乎对这个不太在乎。

2007年,87岁的阿拉法特在纽约去世。我们感谢他为上海留下如此珍贵的影像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阿拉法特   小哥   上海   发烧友   锯子   杆秤   胶卷   工匠   海军   罕见   贫困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