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不列颠—工业革命的先声,为什么是英国?

1769年,当鼎鼎大名的詹姆斯·库克船长带领着“HMS奋进号”帆船驰骋在南太平洋,寻找那“未知的南方大陆”之时,在万里之外的祖国,另一位詹姆斯,苏格兰人詹姆斯·瓦特,则刚刚取得他改进后的带有分离式冷凝器的蒸汽机专利。

瓦特蒸汽机模型

1788年,也就是詹姆斯·库克船长魂断夏威夷10年之后,詹姆斯·瓦特迎来了他的人生巅峰。这一年,他最终完成了终极版的蒸汽机改进工作,号称“万能原动机”。

这种万能原动机出现之后,当时的各类工厂终于不用再局限于河流提供的水力,再也不用禁锢在河边。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

如果按照初中历史课本上的惯用写法,接下来就是瓦特蒸汽机的大力普及,然后凭借一己之力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其实这个描述对也不对。

事实上,直到1800年,瓦特蒸汽机专利到期,这种新式蒸汽机一共仅仅制造了不到500台,但是瓦特依旧实现了财富自由,为什么呢?因为专利特许费。

蒸汽机生产数量

瓦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英国的专利法保护下,瓦特自1769年取得新蒸汽机专利开始,就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专利保护战。

詹姆斯·瓦特

因为他发明的分离式冷凝器是新蒸汽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期间在瓦特蒸汽机基础上搞发明创造的人,都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交专利许可费,一个是吃官司,绝大多数竞争者面临的是后者。所以,瓦特利用专利法这把利剑,实现了近三十年的技术垄断,虽然它仅仅卖了不到500台。

数量虽然不多且价格昂贵,但还有不差钱的土豪老板愿意尝试新事物。1782年,蒸汽机开始用于驱动锻锤来捶打冶炼金属,1790年,蒸汽机开始在纺织行业传播,1800年则开始用于机床驱动。

威尔金森的机床

值得注意的是,蒸汽机用于捶打冶炼金属和机床这两个行业非常关键。这对于当时来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正向循环,即机床精度提高(威尔金森新式镗床)—蒸汽机发明(瓦特改进)—挖煤成本极大降低(蒸汽机在深矿井低成本抽水)—冶炼出的金属质量更高(蒸汽机用于高炉鼓风)—机床精度提高—零部件精度提高。

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蒸汽轮船、火车、汽车、乃至最出名的蒸汽珍妮纺织机,都是1800年专利到期后,纷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蒸汽机技术的应用和生产才真正迎来了爆发期。

蒸汽车

当然,从发明权益的角度看,瓦特的所作所为无可厚非,毕竟人是铁饭是钢,用爱发电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瓦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父”的荣誉称号确实理所应得。但是从客观角度看,瓦特的专利战争的确阻碍了蒸汽时代的各类发明创造,万能原动机的大规模使用至少推迟了三十年。

纺织工厂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叫做井喷式爆发:

1804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发明高压锅炉,蒸汽机的功率显著提高;

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新的航海时代开始,帆船开始离开历史舞台;

蒸汽轮船

1814年,英国人乔治·史蒂芬森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开始运行,因为烟囱里喷出火焰和黑烟,人称火车,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第一台蒸汽机车-火箭号

1825年,英国人斯瓦蒂·嘉内制造出第一台蒸汽公共汽车并上路运行……

蒸汽机车

从这些紧凑的时间点,所冒出来的划时代意义的新事物。我们可以想象,那真是一个无与伦比、脑洞大开的知识大爆炸时期。没有了瓦特的专利之剑,各行各业的发明家们争先恐后相互借鉴、相互竞争的基于万能原动机搞发明创造和实际应用,比得就是速度,比得就是聪明才智。

花式蒸汽机车

我想,那种社会风气就如同后世美国的硅谷,风投遍地走,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没有好想法,好创意。

蒸汽火车

这种你追我赶、知识付费(专利许可费)的社会风气,让人类加速走出了原始黑暗的时期,大踏步走向现代工业时代,人类迎来史无前例的技术大爆炸。

社会发展指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指数增长

而作为风暴中心的英国,则理所应当的走在了世界前列,享受技术红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英国?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崛起绝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所谓量变引发质变就是这个道理,英国也同样如此。

联合王国

政治变革

我们知道,只有一个国家内部政治稳定,国土安全且主权独立,对于国民来说,才有心思去搞发明创造,提升生产、生活质量。而对于联合国王内部而言,有一个历史性事件不得不提,即光荣革命。

议会

17世纪的英国内斗可谓血腥而混乱,先是保王党和议会发生内战,接着克伦威尔崛起,并砍了国王查理一世,改英国为共和国,这对王权威信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上议院

你能想象,那时的议会一面通过决议处死国王,一面若无其事的任命海外殖民地总督么?虽然克伦威尔共和后王权复辟,又因宗教问题陷入政治死循环。

上议院

1688年,信仰天主教的国王詹姆士二世被议会发动非暴力政变推翻,史称光荣革命。革命后,英国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由神授变成民授,在英国已经存在千年之久的君权属性发生根本性变革。

威斯敏斯特宫俯瞰

也是在1688年,英国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即国王虽然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教会首领、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但是国王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他必须任命一位首相,由首相实际管理国家,而首相则必须是议会多数党领袖中产生。

下议院辩论

可以说,君主立宪制的本质是依法治国,即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英国士兵

光荣革命之后,英国人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了社会进步,英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威斯敏斯特宫

自然资源和经济变革

自中世纪以来,英国对外输出的贸易产品主要是羊毛。到了工业革命前后,因为羊毛价格的上涨,为追求利润,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长达数百年惨无人道的“圈地运动”,即把农民的土地圈走,化作牧场放牧。在资本家的眼里,农作物产出价值远比不上薅羊毛,而失去土地的破产农民的生存问题,则更不在他们的考量之中,或者他们干脆就认为人命不如羊羔。

羊毛

而商业嗅觉敏锐的一些富农们或者说乡绅们,即约曼农们,在呢绒制品大量出口之际,看到了工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良好前景。于是,在一些特定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乡绅和商人们从手工业发达的尼德兰和意大利引进了当时的先进产业,包括玻璃、纺织、机械、金属冶炼等产业,结合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本土化生产和改造后再出口。

曼彻斯特地图

大名鼎鼎的曼彻斯特,坐落于兰开夏大平原上,当地气候湿润,东部奔宁山脉流出的河水在此落差较大,适合安装水力纺纱机和织布机,最重要的是自14世纪来自法兰德斯的纺织工落户开始,这里即形成了纺织业的传统。

曼彻斯特

因此,基于这种产业惯性,在16世纪,曼彻斯特就成为英国的亚麻和毛纺织中心。而随着北美殖民地棉花的涌入,曼彻斯特理所应当成为英国的棉纺织中心。

曼彻斯特

出于对编织效率的追求,1733年,曼彻斯特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飞梭

1747年,用于实用编织的飞梭技术成形,编织效率由此提升到了两倍。

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其是棉纺业,由于飞梭编织的效率太高,纺织完全跟不上,这可愁坏了纺织商人,因为巨大的海外需求摆在那儿却生产不出来产品。

急了眼的商人们已经达到无论纺织小作坊生产的好、次布料,统统都要的地步。

于是乎,巨大的需求刺激着纺织商人,而有钱的商人们则不差钱得悬赏能提高纺织产量的方式,因而无数能工巧匠被充分调动起来。

雨中的曼彻斯特

1764年,曼彻斯特的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机器设备,以纺织业为开端的工业革命拉开序幕。

珍妮纺纱机

1769年,通过水力驱动的水力纺纱机被发明,这种水力纺纱机的实用性是非常强的,依靠这种机器,联合王国拥有了在本土生产100%的棉质衣服的可能性。随后,走锭细纱机和轧棉机相继发明,纺织效率直接坐火箭一样起飞,一个普通女工2个月的工作量在机器的帮助下,竟然一天就可以完成,不敢想象!

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纱机

到了1789年,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驱动纺纱机,曼彻斯特的棉纺工业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类大大小小的纺织工厂遍地开花,棉纺织能力占到全英国的四分之一,恐怖如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由此诞生。

曼彻斯特的纺纱工厂

而另一座典型城市,伯明翰,则依托自身巨量的煤铁资源,在16世纪便大力发展采矿、冶金,五金制造业开始兴起,一度整座城市回响着锤子的敲击声,全城居民大多都是铁匠。

工厂

也正是在这里,伯明翰的铸铁大商人博尔顿邀请了瓦特来此定居,并在其全力资助下,成功改良了蒸汽机,并率先用于伯明翰的煤矿抽水。
在万能原动机在伯明翰发明以后,蒸汽机被用于驱动各类机械设备,特别是机床等金属加工器械,伯明翰遂成为英国的五金制造业中心。在这里,伯明翰向全英国乃至全世界输出了海量的五金制品。

博尔顿和瓦特

先进制度和人力资源

光有自然资源显然是不能引发工业革命的。商人最看重什么?当然是利润。在重商风气引导下,商业竞争越发激烈的17-18世纪,谁能以最低成本制造产品,才能活得好,活得久。

人口少但手工作坊又需要大量工人的年代,人工成本显然占大头,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工人工资高。

人工成本高,逼迫着老板们想办法提升工作效率,使用机器显然是容易想到的。人力成本很重要,这也是在人口巨多的东方古国,工业革命不可能发生的因素之一。毕竟,有超级廉价的人力资源,何苦去绞尽脑汁搞机器设备呢?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过去拉船使用纤夫,而荷兰用不起人,只能用马匹拉船。

马拉运河船

当然,当时英国工人虽然工资高,但高强度劳动带来的折损率太高,也就是有命赚钱没命花。

想要提升工作效率,就得利其器。发明创造显然不是老板们的专长,久居一线的能工巧匠们才是革新的主力军团。但是,仅仅靠老板们悬赏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而匠人们也不愿意把自己辛苦搞出来的新玩意廉价卖了。英国政府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激发全民的发明热情且又能保护发明人的合法权益,1624年,英国出台了《垄断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专利法。

专利法

从此以后,无论任何英国公民,他的发明创造只要能够申请注册专利,他的智力成果就会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期限保护。在保护期内,别人想使用该专利,就需要一次性买下或者支付专利许可费。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发家致富的良好途径。

英国国旗

从那以后,全民热衷搞发明创造、注册专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人中最杰出的莫属詹姆斯 ·瓦特了,凭借分离式冷凝器及后续的一系列专利许可费用,当时濒临破产的瓦特直接逆转人生,实现了财富自由。

说到瓦特的创业经历,就不得不提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钱,或者说资金。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没有资金,连米甚至锅都买不了。从这方面讲,瓦特是极其幸运的。他先后遇到了三位理解他的贵人,并为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钱,瓦特连最基本的原型机都做不出来。

对于英国的国家层面来说,活跃的资本也是至关重要。17-18世纪的英国恰好拥有了巨额的资本。

欧洲

要问当时世界上谁最土豪,那当然是西班牙了。凭借从美洲殖民地掠夺来的近2万吨白银和200多吨黄金,西班牙当时富得流油,钱多得无处可花。怎么办呢?西班牙人的处理方式是建豪宅、圈土地以及购买奢侈品,攀比、赛富之风从国王到贵族都无法自拔。西班牙人只想到撒钱消费,却没想过提升本国制造业。

享乐的西班牙人没想到,勤劳的英国人和荷兰人想到了。通过从西班牙进口羊毛、矿石等初级原材料,大力发展本国纺织业和五金制造业,成品再高价卖回西班牙。

英国地形图

于是,暴富的西班牙用真金白银推动了他国的工业化之路。除了出口商品赚钱,英国从殖民地掠夺来的巨额财富,都源源不断得投入到工业升级中。

证券交易

勤奋好学的英国不仅实体产业搞得风生水起,同时也师从竞争对手荷兰,把荷兰的国债、股票等先进制度引入国内,并设立了一系列海外贸易的股份公司。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英格兰银行

17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

伦敦证券交易所

英国社会的契约和信用关系得到建立并不断完善,近代金融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金融革命已经完成。

伦敦夜景

那么,同样问题来了。当时金融更为发达、人工同样昂贵、海外殖民昌盛的荷兰,为什么没有爆发工业革命呢?

英国地形

不得不说,这真是天佑联合王国。英国除了具备荷兰这些因素,还拥有了像伯明翰这样蕴含煤铁矿藏的地方,而本土资源有限的荷兰空有大笔财富却刺激不出工业革命,反而大量资本涌入海对面的英国,成为英国各类企业融资的一大助力。

外部环境

詹姆斯·库克船长

前文已提到,当詹姆斯·瓦特开始沉迷于研究蒸汽机时,詹姆斯·库克船长已经探索了除南北极外的全球大部分区域,并留下了精确度惊人的勘测地图,并参与了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而爆发的英法七年战争。

库克船长的航行轨迹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势力已经扩张至全球。伴随着英国海外军事开拓的,是国内崛起的商人团体。

英国军队

利用英国海军对外军事行动所提供的天量订单,国内商人,特别是火炮和其他军工产业,大赚特赚的同时,也为技术改进提供了资金。比如,此时,威尔金森就利用海军部提供的巨额订单,改进并发明了精度更高的机床,这同时为瓦特制造“不漏气”的蒸汽机奠定了基础。

皇家海军

而海外的军事开拓所占领的殖民地,又为国内各类企业赢得大量订单。比如纺织业和五金制造业,因为新的殖民地有人,就有穿衣造物等日常生活需求,这都需要英国企业和运输商船源源不断的供应。

繁忙的纺纱厂

正因为这巨大无比的海外需求和国内企业生产效率跟不上,导致英国的纺织行业率先打响工业革命的第一枪。

从加勒比到非洲,从印度到斯里兰卡,在一个个殖民据点、一个个海岛、一片片原料产地,英国海军同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展开激烈厮杀,可谓虎口夺食。军队每占领一处,英国商人便随后而至,开辟贸易航线。

英国军队

英国海外军事开拓和工业革命的联系可见一斑,这是一剂强效的催化剂。

结语

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到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国家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三次英荷战争,《航海法》将海上马车夫荷兰赶下海上霸主的宝座,这一次终于轮到英国人来制定游戏规则了。

英荷海战

而这时的国际形势,法国处于路易十四的鼎盛君主专制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为建立强大俄国而殚精竭虑,德国和意大利则继续四分五裂,统一遥遥无期。

而在遥远的东方,大清王朝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而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这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先机,率先拿到了现代化的入场券。

伦敦夜景

这时的英国已经是“相较于其他国家,重要还是不重要,已无关紧要。英国已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欧洲强国,而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性大国。”

伦敦夜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工业革命   英国   库克   不列颠   伯明翰   曼彻斯特   詹姆斯   纺纱机   蒸汽机   先声   蒸汽   专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