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灵丘籍烈士,回家了!

“姥爷,在外漂泊了80多年,今天终于回家了……”4月5日早7时许,在市革命烈士陵园,何先生注视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其姥爷、灵丘籍烈士韩体立的烈士墓碑,告慰亲人,泪湿双眼。

韩体是灵丘县花塔村人,出生于1919年,家中有6个男孩,他排行第六,人称“老六”。抗日战争爆发后,韩体和兄长们纷纷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942年,他在繁峙县沙河镇执行任务时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日军抓获,英勇就义,时年23岁。

同在繁峙参加抗日工作的韩体二哥为他收尸,并立碑将尸体掩埋在繁峙、应县、浑源交界处的路边,希望抗战胜利后能够将弟弟的尸骨带回家乡。此时,何先生的母亲才两岁。然而此后,韩体兄弟中又有2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包括韩体的二哥。至此,韩体的尸骨究竟埋在何处无人知晓。

英雄功勋,历史铭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在不懈努力,为烈士寻找亲人。20世纪50年代,原市民政局几经周折辗转找到了已经十几岁的韩体独女,安排其读书、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后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在何先生幼时,母亲就常常向他们兄妹4人讲述姥爷的英雄事迹,让红色基因在家庭中传承。

2000年,何先生的母亲已经年过六旬,思父之情愈加浓烈。于是何先生陪母亲踏上寻找姥爷尸骨的路程。20多年来,他与母亲、家人往返繁峙、应县、浑源交界处几十趟,方圆七八十公里,犹如大海捞针似的寻找姥爷的尸骨。

青山忠骨,英雄归来。去年秋季,何先生已经寻遍了姥爷可能埋葬的地方,仍未能遂愿。今年,何先生到我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申请为其姥爷在市革命烈士陵园建衣冠冢立碑。4月5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韩体烈士立碑,烈士英灵回到了英雄长眠之地——市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回家了,这也让何先生及家人的思念有了寄托。


记者 刘锦秀
责编 周建新
审核 邓 琳
监制 杨 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应县   烈士   浑源   灵丘   繁峙   事务局   烈士陵园   姥爷   尸骨   军人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