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各类徭役优免对象及其特点

古代专制王朝的本质,其实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与遍布全国的士大族共同管理国家。然而,一旦国家长期稳定,皇权和士大夫之间的关系便会从相辅相成,转变成权力对抗。

士大族作为皇帝登上帝位的辅助,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因此皇帝登基之后,士大夫们对社稷的投入便会戛然而止,可社会社会仍需要不断投入源源不断的资源,因此,皇帝和士大族间便会出现不同需求。

然而,士大族的投入消失,直接导致国家发展的需求资源分摊到底层百姓身上,其中赋税以及徭役就是国家的两个支柱。

其中最典型的徭役制度就是明朝时期,即使开国皇帝朱元璋爱民如子,但是为了国家的运转,他不得不继续沿用徭役制度,强制老百姓为统治阶级服务。

徭役制度为王朝灭亡埋下隐患

徭役就是古代封建专制的最高统治者,强行要求平民百姓进行无偿劳动,除了上交各种赋税之外,还需要无偿完成当朝统治者下拨的民间劳动。

古代的徭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力役,一个是兵役。力役就是要求平民百姓在规定时间内,无偿为国家劳动,而劳动的时间以及方向,完全由地方衙门制定。有史书记载,平民在服劳役期间的生老病死,朝廷均不承担责任。

而兵役在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是府兵制,内部的府兵也算是变相的兵役。

到了明朝时期,国家户籍里有兵户,而兵户主要负责兵役,而平民服兵役期间,主要就是运送粮草的辅兵。

换言之,古代专制统治者设立的徭役,让清白的平民百姓跟可恶的罪犯同一待遇,如此不公平的举措无疑是在加速王朝衰亡。

因此,古代罪犯需要强制劳动,清白的平民也需要强制劳动,这种不公平的情况就给社会动荡埋下了巨大隐患。而这种隐患,早在秦朝时期便已有了端倪。

秦始皇征伐六国罪犯大建奇观,而平民百姓也被强制北上修建长城,这就是后来秦人为何不愿支持秦帝国的原因。

总得来说,徭役就是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也是强加给平民大众的负担,无论一个朝代是轻徭,还是薄赋,对于平民大众来说,徭役就是剥削。

明朝徭役功能细分

明朝建立初期,整个国家百废待兴,虽然洪武皇帝朱元璋采用的是渔民休息的政策,但是整个国家需要基础工程的建设,比如兴修水利又修缮桥梁等等。

而各级衙门,在朱元璋的大力肃贪下,能臣极其紧缺,因此只能继续坚持徭役制度。

根据古代徭役的制度,朱元璋设立了三种徭役的形式:

1. 里甲役

明朝的最基层单位就是里甲,这算是一个民间的基层组织,而里甲的职能,并非单纯的服徭役,反而更像是一个没有官府身份,却能行使一定权利的民间成员。

里甲役的设立,使得原本服徭役之人,从平民变成了拥有一定权利的官府办事员,而其职责便是协助官府管理地方事务。

即便到明朝时期,朝廷的管理范围也只能到县衙,而县以下的里、亭根本无力监管。

在此背景之下,里甲役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里甲役可以让官府的权力延展到最基层,保证统治的稳定性。可实际上,古代大多数里甲役,最终都不过是官府横征暴敛的工具而已。

服里甲役之后,首要做的就是清查黄册,明代有鱼鳞册,专门记录土地;还有黄册,用来记录户口。

里甲役需要挨家挨户清查黄册以及鱼鳞册上的数据,这不仅能够大大减轻地方官府的压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清查效率。

除此之外,里甲役还负责帮助官府催税,敦促管辖范围内的百姓快速缴清国家赋税,当然其中不乏恶徒,甚至有里甲役会成为县令欺压百姓,贪墨赋税的帮凶。

不仅如此,里甲役还有帮助官府抓捕逃犯的职责,并且官府里人情往来所产生的的费用都需要由里甲役承担。

在官府之下,里甲役在里甲之中相当于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调节邻里矛盾、筹办祭祀事宜全都需要里甲役亲力亲为。

总的来说,里甲役虽是徭役,但却拥有一定权力,即便需承受负担,但却可以将负担转一个管辖内的百姓身上。因此里甲役算是明朝所有徭役中最轻松的一种。

2. 均徭

明朝县衙除了县令外,其实并没有太多正规编制,但是县衙需要管辖的事务却非常繁杂。

除正常办案、抓捕逃犯之外,县衙内还需要大量的杂役,负责喂马、守门等任务。为了减轻县衙负担,均徭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均徭设置初期,服役之人的职能完全由里甲役做主,这就滋生出了一系列的弊病。

为此,官府规定,服均徭之人的工作,以丁粮为划分标准,丁粮高,做重差,丁粮低则做轻差。

不过,明朝后期,均徭可以用钱粮顶替,只要缴纳足够的银钱或者粮食,便可免除均徭。

3. 杂泛

明朝疆域辽阔,除了国家重要政务之外,还有很多基础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完成,而均徭只负责皂隶、门禁以及厨斗等内务型工作,可一旦出现运送粮草、修建水利等临时任务,就需要临时服役人员,因此,杂泛应运而生。

其实,最初均徭也属杂泛,可由于均徭需长期固定人员完成,因此才从杂泛中分离了出去。

而杂泛主要负责就是官府临时派遣的任务,通常情况下,杂泛由县衙负责征调,配合县内事务,可一旦出现全国性任务,那就需要从各县抽调杂泛。

杂泛的抽调具有极强灵活性,虽然通常以人丁数量以及田产数量为标准,但也会根据里甲役的选择为主。

征调杂泛的时间以及数量均不固定,而如此无节制。无规则的徭役,对本就生活困苦的平民,无疑是雪上加霜。

明代徭役规则

明代徭役的判断的标准,通常以田地和税粮以及人丁为主,南方以田地为主,而北方就是以税粮为主。一般以田产以及税粮的多寡来分摊徭役,田地或者税银多,承担的徭役任务也就多,而田地或者税银少,徭役的任务与体量就会小。

不过,随着时代更替,徭役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公平性,尤其是在明朝后期,只要有钱,便可免去应承担的杂泛或者均徭。

里甲役也不例外,最初以相邻110户人家为1里,然后从其中选取10户推丁多田多之家轮流担任里长,可到明朝后期,有钱有势便可长期充当里甲役,与当地官府勾结,欺压百姓。

当然,明朝徭役制度也有例外,除既定规则之外,还会对各类徭役设置优免对象和相应政策。

明朝各类徭役优免对象及政策

明朝的徭役优免并非绝对公平,徭役有免政策,导致服役群体长期固定,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徭役优免也给后世埋下了巨大隐患。

1.皇亲国戚和勋贵

明朝对于皇亲国戚一直照顾有加,此类群体分担不许服徭役,甚至还可以征选徭役。

除皇室之外,明朝外戚也具有徭役优免权,只要跟皇室有关家族,均可摆脱徭役之苦。

而明朝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可以免除徭役,即当初追随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勋贵。

总的来说,皇族和勋贵不仅世代不需服徭役,而且还具有享受被徭役的权力。

2. 士大夫阶层

士大夫阶层,在古代社会堪称社稷支柱,这一群体背后往往有一个士大族势力,而为了保证国家安稳,所以每一位统治者基本上都在保证这一群体的权益,因此这一群体也属于徭役优免的对象。

当然,对士大夫阶层的徭役有免政策也有所限制,不同职位、不同势力,所能获得的优免徭役数量也不同,而其中层级最低的秀才,家中可有两人免除徭役。

3. 鳏寡孤独者

明朝统治者为了彰显朝廷的仁慈,对于年老无妻、年老无子等孤寡老人,也会免除徭役。

除此之外,明朝还规定:十六岁成丁后需要服徭役,而超过六十岁便可免除徭役。

4. 配户当差

配户当差非常复杂,其中有大量条件限制。简而言之,即在明初之时,朝廷将民众进行分工,其中匠籍只能做工匠,而兵籍只能做士兵。

此类群体只需负责本籍工作,不需承担任何徭役,这就意味着,服徭役之人,只能从民籍中征集。

换言之,配户当差也并非免除徭役,不过是将服徭役的方式进行了固定。

总的来说,明朝徭役的优免对象,基本上集中在皇室宗亲、朝廷勋贵等权势之辈;而配户当差者,要么是上阵杀敌的士兵,要么是打造兵器的工匠;即便是鳏寡孤独者,依然能成为统治者仁政爱民的利用对象。

因此,明朝各类徭役的优免之人,无一不是对统治者有用之人,与其称其为徭役优免对象,不如称其为统治者稳定社稷的棋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徭役   明朝   县衙   大族   士大夫   官府   统治者   明代   平民   对象   古代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