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贤,齐桓公的春秋霸业是怎样葬送掉的?

齐桓公是姜太公的第12代孙,41岁即位成为齐国国君。因为重用贤臣管仲,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一度九合诸侯,南征楚国、北伐山戎,平宋国之乱,灭谭、遂等蕞尔小国。按这个趋势,齐桓公成为天下霸主只是早晚的事。

齐桓公,吕小白,和他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政治小白。但因他听从老师鲍叔牙的建议,重用谋臣管仲,使齐国迅速发展,开疆拓土,联合诸侯,终于成为春秋霸主。

但成也管仲,失也管仲。管仲在世时,为齐桓公出谋划策,天性爱玩的吕小白将大小事务交给管仲打理,自己乐享清闲。管仲也尽一个贤臣的本分,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管仲去世后,齐桓公一下子失了主心骨,春秋霸业急转直下,很快就被葬送掉。更加凄惨的是自己也活活的被饿死,67天无人安葬。一代霸王最终却以凄凉的下场收场,现在看来都让人唏嘘。

重用宵小之辈

管仲在世的时候,齐国已经成为了春秋首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说的就是齐桓公多次会盟,让天下稳定。按照这个形势,即使管仲去世,只要按照之前的方针继续下去,齐国还是会成为诸侯之首,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发生混乱,春秋霸主也绝不至于落得无人收尸的结局。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了管仲辅佐的齐桓公,其好色贪玩的本性暴露出来。不但不重用贤能之人,还视宵小之辈为国之栋梁。从重用一众宵小之人开始,就注定了齐桓公的春秋大业必将毁于一旦。

那么,齐桓公重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下面灰灰就跟大家盘点下:

1.易牙,本来是个不错的厨师,烧得一手好菜。如果没有齐桓公,他很可能只是专注于做菜,在厨师界成为受人尊敬的人物。可偏偏他打工的东家,是不但嘴刁,而且追求花样翻新的齐桓公。一天,齐桓公叫住易牙,打趣道,你做菜的手艺绝对称得上举世无双,但吃你做的菜时间久了,也难免乏味。还开玩笑说,我这辈子山珍海味都吃遍了,唯独没有吃过人肉。这话一出,陪同吃饭的人都只当是一句玩笑话,一笑了之。

而易牙却认为这是一个讨好齐桓公的好机会,并马上付诸行动,要为齐桓公烹制一道人肉大餐。他回到家,将自己年仅3岁的儿子杀死,并剁成肉泥,做了一道人肉汤献给齐桓公。你别说,这道汤当真鲜美无比。当齐桓公知道这是易牙用他儿子做成的一道汤之后,不禁吓出一身冷汗。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句玩笑话,换来的却是易牙的杀子熬汤的实际行动。旁人都劝说齐桓公,易牙不顾亲情的行为完全是变态,此人不可重用。但齐桓公听不进谏言,反而认为易牙烹子献糜的行为是忠心的表现,于是重用易牙,甚至还想过任用易牙代替将死的管仲。

2.竖刁,这人的本事在于善于揣摩人的心理,并且极其善于阿谀奉承。原本已经成家,且育有两儿一女的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居然一刀将自己给阉割了,然后跑到齐桓公那里,说已经把自己给阉割了,在后宫不会和妃子宫女闹出有违伦常的事,君主大可放心让小人在宫中服侍你的饮食起居。单纯的齐桓公哪受得了竖刁如此的奉承,如实当即决定重用竖刁。

顺便说一句,在齐桓公之前是没有太监这一说的。也就是从竖刁自宫开始,凡是男性要入宫服侍皇帝,都需要先净身。也就是说竖刁算是太监这一职业的祖师爷了。也不知道,后面几千年的那些太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评价他们的祖师爷的。

3.开方,一个15年不回家,只为向齐桓公表忠心的卫国太子。

没有看错,开方本是卫国的太子,好歹算是正儿八经的贵族。卫国战败以后,开方被他的父亲当成战利品送到了齐国。从此,他在齐国开始了为齐桓公打工的生活。但毕竟他卫国太子的身份摆在那里,刚开始没人相信他会真心的为齐国工作。为了表自己的忠心,从被送到齐国开始,他就15年没有回过自己的国家,连得知自己的父母相继离世的消息后,依然没有丝毫回国的想法。

齐桓公认为开方的行为是对自己忠诚的表现,于是提拔重用。但殊不知开方的行为,本身已经违背了封建伦常。齐桓公提拔重用开方,也必然导致臣民对其反对。只是疏于此时的齐桓公的权力,敢怒不敢言罢了。

管仲的临终忠告

齐桓公四十一年,一代名相管仲病逝。临终前,齐桓公曾问管仲,你死了之后,谁可以接替你。管仲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谦虚的说,在识人用人方面,齐国没有比你更牛逼的了。于是齐桓公说出易牙、竖刁、开方三个人的名字,征求管仲的意见,问我看中的这几个人如何?说他们可都是忠心耿耿之臣,堪为大用。言下之意,还期待管仲表扬一番他的知人善用。

哪知管仲说,这三个人都是宵小之辈,不可重用。易牙这个人连自己的儿子都杀了来给你炖汤喝,表面上是效忠于你,实则一个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不懂得疼惜的人,是不会真的懂得疼惜其他人的。而竖刁为了进宫服侍你,竟然断了自己的命根子,这种连自己都不知道爱惜的人,更不会爱惜他人。开方连自己的父母去世都不闻不问的人,怎么会真的尊敬他人。总之一句话,这三人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齐桓公你要远离他们,万万不可重用。

齐桓公不听忠言,落得惨死的下场

古言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对于管仲临死前的嘱托,瞬间就被齐桓公抛之脑后了。他不但没有听管仲的忠告远离他们,还重用三人。管仲死后的两年,这三人极尽忠诚之能事,把齐桓公服侍得非常满意。齐桓公曾经想过管仲的话是否有理。但经过这两年的表现来看,他更确信了当初自己的选择和坚持。

管仲死后两年,齐桓公一病不起。由于齐桓公没有指定接班人,他的几个儿子展开了对君位的争夺,齐国大乱。当初认为对自己忠心的三人,因见齐桓公人之将死,大势已去,急着找新的主子,他们忙着各自扶持自己中意的公子争夺君位。

病重的齐桓公就这样躺在床上,没人管,没人问,在饥饿中慢慢死去,而且直到死后两个多月,身体发臭,满身蛆虫,才被人发现。一代春秋霸主却落地如此凄惨的下场,可以说,齐桓公之死,和没有听信管仲的谏言,坚持使用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三个小人有很大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管仲   春秋   宵小   贤臣   齐国   霸业   忠心   诸侯   霸主   太监   用人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