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四大名将,为何后世褒贬莫衷一是

自古良臣名将,盖棺论定。然而一些名将,因为历史原因,是非功过,盖棺未以定论,后世褒贬不一,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依旧纠葛未清。读史至此,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姜维(三国·蜀汉)

姜维

姜维是甘肃甘谷人,自天水归降蜀汉,忠勤时事,为诸葛亮倚重。诸葛亮、蒋琬、费祎先后去世,姜维成为蜀汉军方头号人物,拜大将军,封定襄侯。承诸葛之遗志,九伐中原,破王经、斩徐质,与曹魏名将郭淮、陈泰、邓艾交锋,虽胜负互见而不折不回。及阉竖黄皓弄权,姜维避祸屯田沓中。

钟会,邓艾伐蜀,姜维拒钟会大军于剑阁。不料邓艾以偏师偷渡阴平,攻取绵竹,直捣成都,逼使蜀汉君臣出城投降。

姜维奉后主刘禅之命,率军投降。老将迟暮,雄心不已,以复国自任,谋泄事败,身歼宗灭,时年六十三。

后世对于姜维褒贬不一,陈寿称其“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孙盛以姜维弃魏奔蜀,是为不忠;捐亲苟免,是为不孝;攻伐旧邦,是为不义;败不死难,是为不节。

然而干宝称其“见危授命,投节如归”,有古烈士之风。郤正称其“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姜维戎马一生,百折不回,览其战胜攻取,不失为一代名将。谈论历史,不可扶高抑下,以成败论英雄。

二、王琳(南北朝·梁)

王琳

王琳是浙江绍兴人。果劲绝人,在军能倾身下士。从平侯景,战功与杜龛并称第一。累迁都督,广州刺史。江陵失陷,元帝萧铎殉难。王琳传檄四方,兴兵讨伐西梁萧詧。陈朝立国,拒绝臣服,为陈将侯瑱击败,逃亡北齐,收集旧部,称雄于寿阳。

吴明御北伐,王琳被困寿阳,矢尽粮绝,被俘遇害,时年四十八。

王琳体貌闲雅,少为将帅,轻财爱士,得将士之心。屡经丧乱,雅有忠义之节,志雪仇耻,崎岖百战,功虽不就,以身殉难。“经莅寿阳,颇存遗爱,曾游江右,非无余德。”

然而称臣三国,唯利是视,阳托一姓之名,阴行割据自私之实。王琳是非功过,盖棺未定,后人读史,只能见仁见智。


三、王保保(元朝)

王保保

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为察罕帖木儿义子。义父遇刺,诛杀凶手田丰、王士诚,承察罕余烈,统领义父部众,骤得重权,平定中原,以功封河南王、拜中书左丞相。遂萌骄纵之心,跋扈之志。玩宼养乱,厚自封植,挟天子以令诸将,无异割据之群雄。

明朝攻克大都,王保保自山西退至甘肃,兵败北奔和林,辅佐北元昭宗,以图恢复,屡次击败明军,名震中原,几于中兴。然大势已去,回天乏术,于洪武八年死于哈刺那海之衙庭,其结局历史记载版本各异。

王保保文武干略虽不及察罕,然而崎岖塞上,百战不屈,欲继先志,而赍恨以死,卒全忠孝之名。明太祖朱元璋谓之天下奇男子。

或以王保保据中原之地,招贤纳士,练将养兵,自置官职,专擅钱粮。名虽尊奉天子,实则跋扈不臣。“既不能谋谟于内,又不能敌忾于外,盘桓犹豫”。直至大势已去,寰宇尽失,窜伏沙漠之间,而欲以兴复为名。天下后世,如何评论。律以春秋之法,实为元朝亡国之罪人。

王保保始有曹孟德之志,终得奇男子之名。有诗为证:“抗命称兵似逆伦,谁知板荡识忠臣;疾风劲草由来说,毕竟奇男自有真。”

四、李成梁(明朝)

李成梁

李成梁是辽宁铁岭人,英毅骁健,有大将之才,起家参将,以战功累迁辽东总兵,驱驰北方边塞四十余年,镇辽东几三十年。抵御蒙古、遏制女真,开疆守土,“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前后奏捷者十,有明一代,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然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而奢侈无度,甚至虚报战功,为言官弹劾。又以地孤悬难守而弃宽甸六堡,为时论所非。于万历四十三年去世,享年九十。

成梁一生戎马四十余年,大小百战,屡立奇功,夷虏惮其威名,封疆赖其保障。虽卫、霍之功,何以过比。而李氏之盛衰,实系辽事之成败。

或以其弃地误国啖虏,开门揖盗,养虎自贻,此祸本乱源,为辽东败坏之始作俑者。一代名将,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寿阳   蜀汉   后世   名将   辽东   明朝   戎马   中原   功过   战功   褒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