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历史悬案:消失的明朝皇帝朱允炆,去哪儿了呢

要说建文帝朱允炆,那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大家对他还是很熟悉的。这个可怜的小皇子,没做几年皇帝,便被他的叔父,燕王朱棣,一脚踢下了宝座。

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朱允炆是生是死,没有人知道他是生是死,也没有人知道他是生是死,死了也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成了历史之谜。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可怜的小皇帝的传奇一生。

1.命中注定的皇孙

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孙,继朱元璋后,明朝第二位皇帝。当初,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朱标”立为“太子”。遗憾的是,朱标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了。所以朱元璋就开始物色接班人。找什么人?

大皇子不在,二皇子顶替,可二皇子朱樉,却因为触犯了律法,被朝廷严惩。三弟在哪里?三晋王朱棡也不好对付,此人为人狂妄,名声极差,没有资格做皇帝,但学一学杀猪还是可以的。

按理说,四皇子朱棣才是最好的人选。第一,没有犯罪前科;第二,胆识过人,智勇双全,软硬兼施,否则也不会被老朱派去镇守边关。

但老朱为何最终没有选择朱棣?原因很简单,朱棣是老四,如果他被选上,二哥三哥肯定会不服。而且,老朱之所以隐瞒这个秘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朱棣的亲生母亲,并不是朱元璋的正妻,也就是马皇后,也就是说,朱棣只是一个继母所生,并不是最好的人选。

于是,老朱把朱棣排除在了皇位继承人的名单之外,而把朱标之子朱允炆给圈了进去。

儿子继承父亲的衣钵,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按理说,朱允炆是不可能继承皇位的,因为朱标的长子早就死了,所以,他是朱标的次子。这就是朱允炆的命运,先死了兄长,再死了父皇,再死了几个不入流的叔伯,所以,他才会莫名其妙地被外公立为皇位继承人,成了皇太孙。

朱允炆那年只有十五岁。老朱为了给自己的孙子排忧解难,杀了不少武将,但朱允炆最忌惮的,还是他的叔父们。

事实上,关于两位舅舅的事情,老朱也曾经和自己的孙子商量过。有一次,老朱对朱允炆说:“我的好孙子,爷爷费尽心思,杀光了所有对你有威胁的人,从今往后,你在京城称王称霸,叔伯们为你镇守边关,大明国泰民安,国泰民安。”朱允炆闻言,沉吟片刻,有气无力地问道:“祖父,那几位叔伯若是造反,该由谁来镇压呢?”

老朱愣了愣,半晌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只好道:“那你告诉我,你打算怎么做?”朱允炆道:“我会以德服人,以德服人。实在不行,再削封地。再不济,也可以换个地方。如果他们还不服气的话,那就来硬的。”

史书上说,当时老朱听到这句话,欣喜若狂,连声称赞。

2.即位即削藩

朱允炆自从成了皇太孙后,就没一天开心过,整日唉声叹气,一张脸都皱成了一团。等老朱死后,他登上了建文帝的宝座,那张皱巴巴的脸更是皱成了一团。

在我们看来,朱允炆只是一个21岁登上皇位的可怜人,所以我们才会对他有一种印象,认为他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可接下来,这小子所做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文弱书生,而是狠辣无比。

朱允炆一登上皇位,就急匆匆地找到了他的师傅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商讨着藩王之争的对策。这些老师都是典型的纸上谈兵型,他们对朱允炆说,天下大乱一日不除,国泰民安一日不除,就一日不除,越早越好。

于是乎,朱允炆登基的第一天,就狠狠地打了几个叔伯的脸。原本,各大藩王听到老朱病入膏肓的消息后,都是马不停蹄的赶往南京。不过,在他们抵达南京之前,就接到了新皇朱允炆的一道圣旨:先帝有令,诸位藩王各据一方,不许进京!

这才刚刚开始!说白了,就是朱允炆在向几位叔伯表明自己的态度。此后,朱允炆开始削藩,并于一年内连杀五位叔父,举手投足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他最怕的,也最想除掉的,就是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他却装傻充愣,暂避锋芒。

朱允炆做梦都在想,要如何才能除掉这个隐患。这一年来,他一直隐忍着,终于要出手了。

本来,朱棣的三个儿子,作为人质被关押在南京,他是不能动弹的。谁知,朱允炆的老师黄子澄出了个主意:不如让燕王三个儿子回北平,这样,燕王一定会认为自己高枕无忧,等他松懈下来,再出其不意,一举将他拿下。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

朱允炆闻言心中一喜,好主意!师父果然神通广大!

可是,朱允炆一口气削掉了五个藩王,让天下人都知道皇上要对付朱老四了,这还用得着玩吗?自从三个儿子回到北平后,朱棣就再也不用担心他们的安危了,二话不说,立刻整装待发,整装待发。

3.朱棣哭了一声外甥。

数百年来,许多人将朱允炆削藩的原因,归咎于朱元璋,认为他没有考虑周全,给自己的孙儿挖了一个大坑。不过,如果老朱觉得封疆大吏有什么问题,他根本就不会封疆大吏,他要封疆大吏,早就封疆大吏了。

既然如此,老朱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他相信,即使藩王们对朱允炆不满,他们也不会造反!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中央。朱允炆用了一年的时间,收服了五位藩王,除了一位自尽外,其他的都被他收服了。就算是实力最强的朱元璋,迫于朝堂压力,也只能乖乖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押送到南京做人质。朱棣麾下虽有数万兵马,却并不能统领所有的兵马,在叛变后,能调动的兵马只有八百人。

所以,只要朱允炆不破坏老朱的计划,不主动出击,只盯着几个叔伯,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偏偏朱允炆就是觉得祖父的布局不对,在几个师父的怂恿下,执意要强行削藩,才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变。

当然,如果朱棣真的要造反的话,他能赢的可能性也不大。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藩王造反,但是朱棣却是唯一一个能推翻中央的人。事实上,相对于中央掌握的庞大军力,庞大的资源而言,这些藩王根本不值一提。否则,战事已经过去三年多了,朱棣还在北平游荡,这是为什么?

那为何朱棣最终还是胜了呢?有了朱允炆的这一手,不管中央派来的是谁,带了多少兵马,朱允炆都会下一道命令:“不许伤我四叔一根汗毛!”幸亏有这个外甥亲自出手相助,朱棣才侥幸攻入南京。

大局已定,接下来,就是攻打皇宫的时候了。在朱棣的计划中,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朱允炆一死,他立刻召集文武百官,抱着朱允炆的尸体痛哭流涕。不过,大明不能无君,所以,我只能替你受苦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朱允炆并没有死。这个好办,只要朱允炆下一道诏书:朕不配做皇帝,自请退位,由叔父朱棣取而代之即可。

可是,让朱棣没有想到的是,第三个情况,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发生。再说了,朱棣打进南京后,本想直捣黄龙,却在半路上被人提醒,要去明孝陵祭奠一下先帝,不然岂不是成了不孝子?朱棣听了这话,转身去祭奠父亲,等他回到宫中的时候,宫中已经是一片大火。

朱棣赶紧把火扑灭了。大火熄灭后,有人带着几具焦黑的尸体走了进来,说:“这些人都死在这里了。”朱棣不知道这些人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是谁。

在《明太宗实录》中,朱棣痛哭流涕地说道:“侄儿,你真傻,我这不是来帮你铲除奸臣的吗?”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说着,他就吩咐下去,让人把朱允炆的棺材准备好。

虽然这是官方的说法,但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别说百姓们议论纷纷,就是朱棣的直系子孙们,也是半信半疑。万历皇帝幼年时,曾问他的老师张居正,建文帝是否还活着?张居正面露难色,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从那以后,朱允炆的来历,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4.《建文帝死后的几百年传奇》

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近年来,关于建文皇帝在哪里发现“终老之处”的新闻时有发生,还有人为了证明自己和朱允炆的血缘关系,把族谱都搬出来了。它的后代分布在贵州,广西,福建,云南等地,也包括东南亚。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法国足球巨星里贝里,都自称是朱允炆的后人,而且说的头头是道,让人无法反驳。

如果这些人都是真的,那么朱允炆生前的运气,岂不是很好?那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朱允炆的子嗣如此之多,“终老之处”更是千奇百怪?其实,从明朝开始,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杂谈。

直到清朝初期,八卦世界才有了一个权威的说法。在当时的学术界,谷应泰算得上是一代宗师,其巨著《明史纪事本末》中,有一章专门记载了建文帝的行踪。后世关于建文帝的传说,几乎都和顾大师的故事脱不了干系。

据顾老先生所说,当年燕国兵临城下,朱允炆本想自尽,结果一位名叫王钺的宦官站了出来,说太祖曾留下一口宝箱,说是遇灾朱允炆才能打开宝箱。

众人连忙将盒子拿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并没有什么厉害的东西,只有三张身份证明,以及三件僧袍。从这些装备来看,应该是朱元璋弄出来的,毕竟他曾经是个和尚。

除了这些,箱子里还贴心地备着一把剃须刀,十两银子,还有一张写着逃跑密道的纸条。

于是,朱允炆就按照祖父的吩咐,在皇宫里放了一把火,混淆视听,为自己争取时间,自己则扮成一个和尚,带着几个忠心的臣子,趁着混乱逃走了。

出城后,又有奇事发生,遇有驾舟道士,言道:"昨日太祖托梦,命我驾舟而来。"于是朱允炆等人乘道士之舟,溜出城外,从此云游四海。

这还不算完,顾大师又写到:朱允炆本欲到云南沐王府避避风头,却又怕走漏风声,只好辗转于几个忠臣的家中。他走遍了浙江,江苏,重庆,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甚至陕西,为了躲避朝廷密密麻麻的密探,他还穿越了云南,贵州的大山。

朱允炆活得太久了,先熬到朱棣去世,再熬到朱棣之子明仁宗朱高炽去世。明英宗正统五年,也就是逃了三十九年后,朱允炆大概是跑得不耐烦了,年纪也大了,就去找官府报了名。后来,明英宗将他带到了西苑,也就是现在的中南海,被称为“老佛”,葬在了现在的北京西山上。

从表面上来看,这本《明史纪事本末》,的确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个一清二楚,但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就拿这本书来说吧,就说有一位工部尚书严震,某日出差途中,与朱允炆相遇,君臣相见,感慨万千,严震为保守秘密,当夜自尽而死,可谓是一段悲壮的故事。

不过,明朝并没有严震这一号人物,只能说这位谷老先生编造的实在是太过草率了。事实上,不管是正史也好,民间传闻也罢,所说的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都没有经过严谨的考证。所以,朋友们可以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千万不要当真。

朱棣一进宫,就把朱允炆给杀了,之后又故意散播朱允炆逃走的谣言,登基之后,又大张旗鼓的派人四处搜寻,为的就是迷惑人心,让所有人都认为朱允炆真的逃走了,好掩盖他弑君的罪行。

你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北平   大吏   明朝   封疆   叔伯   燕王   悬案   叔父   皇位   兵马   皇子   年历   南京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