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吗?

东汉之后,门阀制度形成,姓氏更是成为贵族们的一个身份符号。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朝廷用人的标准是看你的门第与家庭出身,于是一些家族就对官场形成了垄断,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北魏孝文帝也很重视官员的门第出身,把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定位四大高门。而到了唐代,王室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把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与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定位“五姓七家”,除了陇西李氏,其他各家都在崤山以东,所以又被称为“山东士族”。

史书上说,“五姓七家”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不屑与他姓通婚,傲慢的进行着内部通婚,博陵崔氏、荥阳郑氏等姓氏大族甚至因为陇西李氏胡化严重,而不愿与皇室通婚。唐文宗曾希望宰相郑覃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但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当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也不愿成为皇太子妃和未来的皇后。

唐宪宗为了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结果世家大族们都不愿意迎娶,还找了个借口,说按照礼制,公主去世,丈夫要服丧三年,礼仪太繁琐,受不了,实际就是不想跟皇家联姻,而想和其他世家大族通婚。最后岐阳公主嫁给了杜佑之孙杜悰,并非士家大族。这个岐阳公主的母亲是郭氏,郭氏是郭子仪的亲孙女,郭氏的父亲就是郭子仪的儿子郭暧,郭氏的母亲是升平公主,也就是戏曲中“醉打金枝”的主人公。

唐宪宗的儿子唐宣宗也为公主选驸马,看上了新科进士王徽,王徽是太原王氏,他这时候都四十多岁了,听说皇帝要把公主嫁给自己,赶紧找人推辞,说自己体弱多病,怕命不久矣,宁可自己诅咒自己死,也不娶公主(当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不娶公主,自残,把自己的脚烧伤了,结果那位公主还是不放过他,没有腿也要)。

唐宣宗为自己的长女万寿公主招驸马。看上了状元郎郑颢。郑颢是荥阳郑氏。士家大族,他不想娶公主,但又不敢拒绝,于是就做了驸马,结婚后,他一直记恨做媒的那位大臣,于是经常在唐宣宗面前诋毁他。所以,皇帝的女儿愁嫁,有时候士家大族不愿意娶,但摄于皇威,不娶也得娶。郑颢应该是有史可查的唯一的状元驸马。我们看古代戏曲小说,经常是男主角中了状元,然后娶公主做驸马,双喜临门,实际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因为考中状元时,年纪往往已经很大了,古人又早婚,所以很多状元都没有机会娶公主。唯一有机会的郑颢,却不愿意娶,但又没办法,胆子小,不敢拒绝,不得不娶。

其实从唐太宗开始,皇室为了提高自身的门户,就一再打压山东士族,如唐太宗修《氏族志》把陇西李氏排在第一,高宗颁布《禁婚诏》禁止自大的士族内部通婚,但这些都不能改变世人的看法,反而使世人更羡慕、更看重高门士族。宰相薛元超享尽荣华富贵,却仍有一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世人把能攀附“五姓”以成姻亲看成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

除此之外,因为士家大族做大官的比较多,只要与士族望姓结为婚姻,也就为科举考试(唐代考试不糊名,可以看到名字)或者出将入相铺平了道路。这些大户人家的姓氏在当时基本都为小说的主角所用,就像我们现在的网文小说,大家最爱用的姓氏是听起来比较浪漫的,如苏、顾、楚、南宫,慕容、上官等,在唐代的时候,准、李、王、卢、郑五姓因为士家贵族的身份而在小说中备受推崇。如唐传奇《枕中记》中作者让卢生实现的第一个梦想就是娶“清河雀氏女”,接下来中进士、做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卢氏   陇西   荥阳   清河   士族   大族   驸马   姓氏   唐朝   状元   皇帝   公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