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时期的玄宗英明神武到了天宝时期昏庸不堪,是因为杨玉环吗?

公元713年,唐玄宗粉碎了武后之女太平公主的政治集团,巩固了帝位,改元开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盛世。

然而,新皇帝执政伊始就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在他之前,韦后和太平公主相继擅权,这两个女人治理经验不如武后,她们提拔了大批不称职的亲信,进一步破坏了官僚体制,并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府兵制的进一步衰落已经威胁到了边疆的安全,特别是在吐蕃崛起之后,军队能否禁得起战争的考验已经成疑。土地制度的破坏,令户籍管理也逐渐混乱,影响了帝国的财政收入。另外,困扰帝国的漕运问题仍然存在,关中的粮食不足以养活庞大的帝国,但从中原运输,又受到自然条件的阻碍。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唐帝国随时有可能面临一场危机。

唐玄宗登基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斥退冗官,减少皇室开支。在找到有效的军事改革办法之前,宰相姚崇制定了保守的军事原则: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进行战争。为了解决关中粮食不足的问题,皇帝学习武后的做法,不定期地迁往东都洛阳。在天宝之前,唐玄宗在洛阳居住的时间合计不下十年。从开元初年始,玄宗任命了一系列的贤相治理国家,姚崇、宋璟、苏颋、张嘉贞、张说、张九龄等人先后拜相,他们或者为官清廉,或者政宽刑息,或者满腹文采,形成了少有的政治新气象。

然而,这些宰相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他们可以帮助皇帝节省财政开支,却不会帮助皇帝增加财政收入。所谓节省开支,指的是精减官僚机构,减少军事行动。政府可以少花钱,但是随着官僚机构的扩大,政府能节省的开支也有一定限度。政府除了节流之外,还有着强烈的开源的要求。

同时,玄宗时期的花费却非常惊人。以他建立的收容皇族的十王宅和百孙院为例,十王宅每院配置四百宫人,百孙院每院也有几十人,这个庞大的群体都必须由政府来养活。官员和吏有七万多人,宫人四万多人,军费也在连年上涨。

但是,所有的宰相都不会帮助皇帝去增加财政收入,他们的心里还认为,增加财政收入就意味着盘剥民间。

皇帝需要另外一类人来帮助他增加财政收入,也就是聚敛之臣。他们更懂得商业,更知道如何来帮助皇帝赚钱。

于是,在正规的官僚系统之外,皇帝设置了一系列的使职,来帮助他获得更多的收入。在开元贤相们各领风骚的同时,唐玄宗的周围也形成了一个不下于汉武帝时期的聚敛团队,主要人物包括:宰相裴耀卿、监察御史宇文融、太府卿杨崇礼,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杨慎矜和杨慎名、户口色役使王铁、水陆转运使韦坚,还有后来著名的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除了裴耀卿之外,其余每一位都是野心家的典范。

这样,唐玄宗的身边就围绕着两个集团:贤相集团与聚敛集团。皇帝需要前者帮助他治理国家、抚慰人民,又需要后一种人帮助他寻找财源。这两个集团从皇帝上台之始就并存着。

最初,唐玄宗还能在贤相群体与聚敛之臣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让他们各自发挥所长。但随着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聚敛之臣才能够给皇帝带来更多利益时,皇帝最终倒向了聚敛之臣。

后来一个叫作王铁的人,他善于搜刮财产,每年献给皇帝的钱就达上百亿,上贡的其他财宝也差不多值这么多钱,更重要的是,王铁宣称这些钱都不是正式的税收,不用存入国库,而是存入唐玄宗的私库-百宝大盈库,供唐玄宗私人支配。这就彻底破坏了唐代的财政基础。

当这些聚敛之臣得势,控制了唐玄宗的宫廷之后,他们之间的内斗也越来越激烈。韦坚、杨氏兄弟、王铁互相倾轧、互相告状,而皇帝利用完他们之后,一一将其诛杀。最终的胜利者,属于玄宗时期最著名的奸相李林甫。

到此刻,政府已经陷入财政饥渴症不能自拔。贤相集团退位后,聚敛集团带领着唐玄宗,为了财政目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盛世王朝彻底葬送。

在传统的历史书中,开元和天宝之间如同有一个鸿沟,开元时期的玄宗英明神武,到了天宝时期却昏庸不堪,引起了千古巨变。但事实上,唐玄宗的统治是一贯的,他与前代帝王的统治也是连续的,帝国的隐患在唐代的前半期逐渐积累、失衡,终于在玄宗末年爆发了。天宝变局为什么会发生?答案仍然是: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天宝   开元   昏庸   神武   帝国   宰相   官僚   英明   开支   财政收入   皇帝   时期   财政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