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从奴隶到皇帝(8)

刘渊开疆扩土-第二次攻打洛阳

公元309年正月,汉赵的太史令通过观测星象,给出刘渊两个预测:一是不出三年,洛阳必能攻克;二是蒲子道路崎岖,不适合作为首都,建议把首都再往南迁一点,迁到平阳。

对于第二条意见,刘渊立马接纳并付诸行动;对于第一条意见,攻占洛阳本就是刘渊的目标,太史令的建议从心理上给刘渊更大的信心,他开始准备第二次进军洛阳。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此多事之秋,西晋无视外面的威胁,依然内斗不止。原来八王之乱司马越取得最后胜利后,公元307年傻皇帝司马衷去世(相传是被司马越毒死)。司马衷死后,他的异母帝司马炽当了皇帝。司马炽史称晋怀帝,建号永嘉,和傻哥哥比起来,司马炽的脑子当然正常的多,也比较勤政,愿意有一番作为。但司马炽的努力却惹得太傅司马越不高兴,已经习惯于当家的他感觉呆在洛阳不舒服,就离开洛阳回到许昌遥控朝廷。公元308年由于王弥等领兵向西,司马越在许昌呆不下去,在换了几个地方后,司马越于309年又回到洛阳。

鼠目寸光的人永远不知道从长计议,回到洛阳的司马越依然不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不是想着君臣齐心拯救风雨飘摇的西晋王朝,而是觉得他离开洛阳后有朝臣背叛了他,所以司马越为了清除异己、树立威信,在洛阳大开杀戒,一时间闹得洛阳朝堂人心惶惶;司马越还罢免了皇宫宿卫,闹得失去宿卫的皇宫经常被贼光顾。朝廷如此混乱,地方州牧更是不再拿朝廷当回事儿。

洛阳政局混乱,看不到希望的西晋左积弩将军朱诞投奔了刘渊,朱诞将洛阳的底细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刘渊,并力劝刘渊趁洛阳孤弱混乱之际发兵攻击。

这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正在磨刀霍霍的刘渊立马行动!

刘渊以朱诞为前锋都督,以宗室刘景为大都督、灭晋大将军,带兵攻打洛阳。这次出兵路线和上次差不多,准备攻黎阳(今河南浚县)、出延津,然后再杀往洛阳。刘景的部队一路进展顺利,但刘景在延津战胜西晋军队后,大开杀戒,将三万多老弱的无辜百姓赶入黄河淹死。自小受汉文化熏陶的刘渊对刘景的暴行非常生气,他派使者谴责刘景道:“你做这样的事,还有什么脸面见我?天道能容得下你吗?我们出兵是为了消灭司马氏,老百姓有什么罪?!!!”

盛怒的刘渊把刘景降为平虏将军,暂停了向洛阳的进攻。

短暂休整后,公元309年8月,刘渊又让自己的儿子刘聪带队攻打洛阳,刘聪带领部队攻打到宜阳(今河南洛阳市宜阳县)时,由于骄傲大意,被诈降的弘农太守垣延偷袭,只好退回。

两次出军不利并没有动摇刘渊攻占洛阳的信心,重新准备后,刘渊继续派遣刘聪、刘曜、刘景等刘氏子弟率精骑兵5万人马进攻洛阳。这次进军一路进展颇为顺利,大军几乎毫无抵抗的直达洛阳城下西明门。洛阳受到威胁,西晋名将北宫纯故技重施,又率领一千多勇士夜袭刘聪军队,刘聪被迫后退到洛水之南。

此后西晋军队接连取胜,看形势不好,王弥对主帅刘聪建议:“现在军队战场失利,士气低落。而洛阳城池坚固,再加上我们的粮食已经剩余不多。陛下不如返回平阳,我收拾兵马,驻军兖、豫之间,等到后勤准备充足后,再做打算。”

王弥的建议十分中肯,但由于前期刘渊已觉得洛阳不可骤胜,下令撤兵,当时刘聪向刘渊说洛阳已经十分空虚,坚持继续攻击洛阳,刘渊听从刘聪建议,收回了撤军命令。刘渊下令撤军时没撤军,现如今继续攻打没有胜机,领兵回去没法交差,进退两难的刘聪骑虎难下。在刘聪犹豫和为难之际,刘渊再次命令刘聪等撤兵,刘聪才接坡下驴,军队撤回平阳;王弥则转军东南,与颖川、襄城、汝南、南阳等郡的流民相互呼应,扩大地盘。

二次征讨洛阳失败后,刘渊于公元310年秋生病去世。

刘渊是第一位少数民族在中原称帝的人。他文武全才,虽为匈奴人,但熟读汉人的史书典籍,对汉文化非常的熟悉和了解;他爱护百姓,对部队屠杀百姓非常痛恨,无论汉人或者少数民族,在他那里都平等对待;他广纳人才,王弥、石勒等枭雄在他面前皆北面为臣。

虽然在本书中,我们略去了单独写刘渊的机会,但在写石勒时,我们还是稍着重墨的记录了这位英雄的事迹,希望读者能够了解这位汉赵皇帝刘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延津   平阳   许昌   司马   洛阳   西晋   朝廷   奴隶   公元   军队   皇帝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