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欧亚大陆桥的明珠

哈尔滨作为一个城市的存在,约有100多年。在19世纪末,中东铁路修建的时候,哈尔滨就有了雏形,并逐渐形成。



从有哈尔滨的城市名开始,历史上哈尔滨曾经有过二次辉煌。


第一次是20世纪初,中东铁路建成之后,一条铁路带来了繁荣,“T”字型的中东铁路线,在这里交汇,大量的资金和形形色色的人口涌入,被快速国际化的哈尔滨也迅速成为了一座华洋杂集,“与欧美各城市并驾齐驱”的大都市。



作为国际性商埠,哈尔滨先后吸引了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居住在这里的俄国移民给哈尔滨这座城市带来了异国风情的饮食文化,建筑风格,休闲娱乐和服装穿着,深深地影响着这座城市,成为了区别于中国其他城市的独特标志。



漫步大街小巷,无论那些赭红色的“洋葱头”大圆屋顶建筑、拜占庭式的东正教教堂,还是太阳岛上形状各异的别墅,都让人深深入迷。




那时候,哈尔滨外国人到处可见,有俄罗斯人,犹太人、波兰人、南斯拉夫人、还有日本人和朝鲜人。华洋杂处的景象,满街的俄语让哈尔滨人和关里来的华工耳濡目染,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说上几句俄语。




浪漫的欧式建筑背后,透着历史的沧桑,哈尔滨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和异域风情的生活韵味,都是独一无二。




1931年的哈尔滨,一家灌肠车间的工人们正在灌制“红肠”的情景。自中东铁路修建,欧式灌肠传入哈尔滨后,“红肠”在哈尔滨一直都叫“力道斯”,“力道斯”来自立陶宛是俄文音译。



上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一度是亚洲第二大城市。当国内其他城市还在用黄包车的时候,哈尔滨城里四个轮子的出租汽车已经遍地都是了。



哈尔滨是最早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1927年开始有轨电车即上路运行,行驶在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之间。电车不紧不慢的走着,不时发出叮叮当当的铃声,闪着滋啦滋啦的电弧火花。



哈尔滨的有轨电车一直运行到上世纪80年代,而后退出了历史舞台,进入了博物馆,成为历史的见证。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俄侨的到来使哈尔滨迅速完成了由小渔村到现代大城市的过渡,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城市的建设都得以迅猛发展。




大批俄侨的涌入,使哈尔滨充满了异国风情,古典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等各个流派的建筑风格各异,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美誉也由此而来。




那时候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领事馆,这在当时中国的各大城市是绝无仅有的。


哈尔滨的第二次辉煌 是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刚刚经历完日本和朝鲜两大战役,国内工业孱弱不堪。以1953年为界限,国家工业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的发展。



哈尔滨因为地理上靠近苏联,具备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齐全,经济腹地广阔,人口素质较高等因素,在国家“一五、二五”期间承接了13个苏联援建的大型项目和16个从辽宁“南厂北迁”项目。



哈尔滨成为了国内最重要的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迅速由一个金融商贸城市转变为重工业城市。



哈尔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金、清两朝发祥地,其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



在哈尔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中国第一家电影院、中国第一批出租车等。



如哈尔滨的国营伟建机器厂、哈尔滨国营东安机器厂、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都建在平房区。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啤酒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电碳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重型、亚洲最大的亚麻厂都建在原香坊区和动力区。



中国的第一辆轻型坦克、中国的第一台全部使用国产元器件的半导体收音机也是哈尔滨研制成功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焊接所、兽研所、49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703研究所等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实力,为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高质量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作为“共和国长子”,工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初,哈尔滨GDP依然是全国前十的存在。


这里诞生了太多太多的产业经济第一,为新中国建立和工业化进程居功至伟,这确实是一座革命的城市、英雄的城市伟大的城市!


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崛起,哈尔滨的经济地位不断的衰落,比如2018年哈尔滨GDP只有6300亿元,位居全国第31。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次经济普查后黑龙江的GDP下调了3000多亿,因此作为黑龙江经济中心的哈尔滨,调整后的2019年GDP可能不到6000亿元。



成长发展的奇迹终归也有平淡的时候,哈尔滨在过去有多辉煌,今天处境就有多尴尬。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内心南移,南海边的“一个圈”取代了北国的冰与火之歌。北方的苏联解体崩溃,陷入长达三十年的衰退,至今未见复苏的迹象,哈尔滨作为对俄桥头堡的作用也不再凸显。


因此哈尔滨需要重新振兴,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经济转型升级,解放思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激活民营经济等,但愿这座城市未来发展越来越好!



时光荏苒,激荡的岁月,已随时间的浪潮远去。哈尔滨这座城市似乎只剩下几样东西:中央大街方石路和老哈尔滨人独有的文化优越感,还有那条羸瘦的松花江,像一条因输血过多而干瘪的血管一样,缓缓流向东北。




人们不禁要问 东北老了吗?哈尔滨衰退了吗?


不,这里仍然是才刚开始大开发的希望之地。在风口不再的大环境下,做一个跟跑者,下一个地缘机会也许就要出现……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为国奋斗、奉献。



虽然改革开放后期哈尔滨的经济发展(GDP)排名由名列前茅到现在落伍了,尤其这三年的疫情更严重的影响了哈尔滨的经济发展,但相信哈尔滨人是有志气的,也是有底气的,一定能够第三次崛起、重塑昔日的哈尔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哈尔滨   拜占庭   欧亚   俄语   苏联   陆桥   中东   重工业   中国   明珠   国家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