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老照片:炮火过后死伤严重, 房倒屋塌到处是废墟

#历史开讲#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这组老照片记录的是武昌起义的第一现场,由驻汉口的英国外交官斯坦利·怀亚特·史密斯收藏。

武昌起义前夕被清政府抓捕的革命志士

正在战斗中的革命军士兵

革命军士兵,手臂上缠着白布条

武昌起义的枪声由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湖广总督瑞澄闻变异常惊恐,打破督署后墙,跑到长江边坐船逃走,先逃至上海,再逃至日本。第八镇统制张彪一度顽抗,但也仅仅坚持一夜,天一亮就落荒而逃。

紧接着,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

仅仅2天时间,革命军就控制了整个大武汉,可见其锐不可当之势。很快,湖北军政府成立,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

战斗结束后的武昌街道,一片废墟。

无意间被推到历史前台的黎元洪

站在废墟里的清军军官。 站在废墟里的清军军官

汉口的清军炮兵

面对武汉的重大变局,清廷也做出迅速反应,命令陆军大臣荫昌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命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开往武汉江面。由此,革命军与清军在武汉展开激战。

清廷不仅令各路军队向武汉集结,还搬出了赋闲已久的袁世凯,任命其为湖广总督。袁世凯视此为达成个人目的的机会,远远不满足于总督职位,暗中与清廷讨价还价,最终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总理大臣。

革命军方面的伤兵

汉口火车站附近的建筑在清军的轰炸下起火

清军士兵铺设通过汉口的轻轨

战斗中的清军炮兵

百姓围观战斗

随着袁世凯出山、清军援兵不断增加,革命军面临的形势开始逆转,初期取得战果转逐渐丧失。

革命军后期的失利,一方面是由于兵力不足,战斗进行中临时招募了兵员,但这些新兵缺乏训练,御敌能力很弱;另一方面是由于革命军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内部存在分歧,同盟会要员黄兴的到来也未能扭转这一局面。

到11月27日,清军先后占领汉口、汉阳,武昌岌岌可危。如果清军继续攻击武昌,获胜的可能性很大。而这时袁世凯命令所部军队停止进攻,开始演出一场大戏。他一方面与革命军议和,一方面恐吓清帝退位,左右逢源,自己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后来登上新政府大总统的宝座。

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刘家庙激战中战死的士兵

行进中的革命军新兵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运走死在医院里的伤兵

革命军招募新兵

1911年10月27日,革命军与清军激战一天,战败后从汉口刘家庙撤退到大智门

虽然革命军在武汉处境比较艰难,但全国各省陆续拉起革命的大旗。武昌起义后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湖南、广东等15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廷,延续了268年的清王朝走到了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武昌起义   湖广   汉口   武昌   清廷   革命军   炮火   总督   湖北   死伤   武汉   废墟   士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