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大明王朝1566》第四十一集

这集终于到海瑞上疏了。

《治安疏》虽然被誉为天下第一疏,但关于上疏的背景所有史籍都没有交代清楚。无论是《明实录》或是《明史》,都只记录了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上了这样一道疏。以当时明朝的上疏流程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理论上所有的奏疏都需要经过司礼监和内阁的,海瑞不过是个六品的户部主事,于情于理他的奏疏是不会直接呈到嘉靖手上的。而根据这部 《治安疏》 内容的激烈程度,显然是直接呈到嘉靖手中的,并未经过任何人的提前翻阅。

史书可以语焉不详,可电视剧却不能够这样表现。事实上,剧里面给出的上 奏疏方式是最大的可能性。在嘉靖四十四年,嘉靖由于身体日渐衰败,愈发地沉迷追求长生,仙桃、仙药之类的事情层出不穷,群臣上贺表的频次也越来越高,比较可能是通过这一种方式呈上来的。这也解释了为何没有解释前因,如果是记载了是上贺表的方式呈上来的,未免过于讽刺。

站在现代人的位置,我们当然知道海瑞上疏后平安无事,这件事情实际上为他博得了巨大的名誉和政治财富。可海瑞在上奏疏前并不知道,他抱了si志。

  1. 送母

▼海瑞抱了si志,却不能不顾念自己的老母弱妻。小说里交代,他编了个幌子,说是自己要调任南京,让母亲和妻子先跟着李时珍到南京,他交接完就过来。一开春,便送母亲和妻子下江南。

▲海瑞心知,自己恐怕是见母亲最后一面,心中悲恸,却不能在母亲面前少露声色,面上的笑便有点僵硬。

▼海母不知儿子心事,只觉得是平常的一次短暂离别而已,见海瑞提了儿媳,便让儿媳来打招呼。

▼海妻上前来,海瑞也嘱托了几句。

▲这里海瑞对妻子尚有温情。小说里的塑造不一样一点,海瑞还加了两句”你是个贤德的人,侍奉婆婆是孝顺,保住我海门的香火也是大孝,我的话你要记住了“。加了这两句,仿佛海瑞只关心自己妻子的身孕能否留后,但对妻子本人是毫无感情的。

▼海妻也因分别伤感落泪,李时珍这个时候亮了下,提醒海瑞要启程了。

▼海瑞知道时候已经到了,与妻母皆要永别,可能还会牵连她们,再也控制不住,跪下对母亲一拜。

▼海母对儿子如此激动有些费解,却也只是心中疑惑,看着儿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海瑞在桥上目送着小船远去,深深一揖。

▲这一揖是在拜托李时珍。

小舟已逝,心愿已了,他要去做他当做之事。

2. 上疏

海瑞一腔悲愤,朝廷里却一片喜气洋洋。二月二十三日,雁来春暖,正是嘉靖迁新宫的日子。小说里还补充了下其他背景,靠着高翰文从江南带回来的银票,官员的欠俸也补上了。

▼百官怨气散了,也都写好了贺表,交上了内阁。

▼海瑞在家中开始落笔。一灯如豆。

▼徐阶看着呈上来的百官贺表,慎之又慎,问了一句。

▼众人皆答着收好了,唯独赵贞吉没有回话。

▼徐阶连忙问道。

▼徐阶难得对自己的弟子疾言厉色起来。

▲赵贞吉和海瑞有间隙,海瑞不交,他估摸也是觉得海瑞故意不听他的,也未曾想太多。

▼赵贞吉当众受徐阶埋汰,心中不快,怒气冲冲地去海瑞家取贺表。

▲剧中应景的配了鸟叫声,每次海瑞惹了赵贞吉,总是有鸟叫┓( ´∀` )┏。

▼海瑞对内阁这一番官司亦无所觉,他奋笔直书,写地很快。

▼徐阶吩咐完了,料想赵贞吉亲自去应该妥当,便带着群臣去精舍外面等着。

▼玉熙宫里此刻也是一片祥和。嘉靖和若干年前一样,重要的时刻,还是需要出恭┓( ´∀` )┏

▲他等待此刻已经很久,筹了这么久的银子,顶着这么久的压力,好不容易里子面子都有了,终于等到了腾迁新居,他离长生又近了一步,心中快意可想。

▼这种特殊的时刻,他当然还是穿上了李妃送的道德经袍子。

▼此时的海瑞写完了奏疏,海笔架搁笔于笔架,最后检查一遍。

▲忽高忽低的道具组又一次上线,这个奏疏确然是《治安疏》全文。

▼海瑞的奏疏还未送到,陈洪将其余的贺表先呈给了嘉靖。

▼嘉靖多疑,还是特意问了一句。

▲他的「都」字咬地特别重。

▼陈洪赶紧跪下。

▼听说赵贞吉去取了,嘉靖又放下心来。

▼陈洪赶紧给各位来说好话。

▲注意,陈洪这个时候思想上是有改变的。陈洪的政治嗅觉非常敏锐,无论是斗吕芳,亦或者是在严嵩倒下之后愈发狠戾,他都能很好的抓住朝堂变化所创造的机会。陈洪在上次给嘉靖打裕王小报告,嘉靖反而送回冯保嘉奖裕王、教训陈洪,他意识到裕王的位置很稳了,而嘉靖身体却越来越不好,他若要保护好手中的权势,便需要找机会和裕王建立联系。上一集的结尾李妃送高翰文夫妇,小太监们都报告给了陈洪,陈洪却也没有故意再去挑事,便也是因为他此时已经起了投靠裕王的主意。正因为有了这个意识,他便开始给裕王等人说起了好话。

▼嘉靖浑然不在意,随口敷衍了一句。

▼海瑞此时检查完毕,合上自己写的奏疏,装进了贺表的信封,用胶糊上。

▲奏疏上赫然就是《治安疏》的开头:户部云南清吏司海瑞谨奏。

▼正在此时,嘉靖照例一篇篇地看过,他心细如发,早已留意过海瑞,此时便发现海瑞的贺表并不在列。

▲陈洪快速地把锅甩给了内阁。讲便宜好话的时候不矜持,该甩锅的时候也不手软啊。

▼嘉靖表示,你的锅甩不掉。

▼陈洪领了锅,赶紧退了下去,找到已经跪下的徐阶一顿发气。

▲陈洪对着嘉靖怂得很,当着徐阶还是挺横的。

▼徐阶还没有说话,高拱就跳出来了。

▲历史上高拱这个时候和徐阶已经斗地非常厉害了,两人互相攻讦。但面对着陈洪这样践踏士大夫的尊严,高拱也是忍不了的。他和徐阶是党派矛盾,和陈洪是阶级矛盾┓( ´∀` )┏

▼当然陈洪也不吃高拱这一套。

▼正在这时,赵贞吉终于拿着海瑞的「贺表」小跑着到了玉熙宫。

▲海瑞算的就是此刻。他必须确保他的奏疏直呈嘉靖,只要中间有任何一个人看了他的奏疏,他的奏疏就绝对会被淹掉。因为无论是司礼监和清流派,此时都不希望这样一封奏疏出现。而他仅仅是一个六品小官,如何绕过司礼监和清流派直呈嘉靖是他要面对的巨大问题。事实上,乔迁万寿宫上贺表是他唯一的机会。

首先,乔迁需要百官上贺表,他的贺表一定会在一个明确的时间被呈到嘉靖面前,作为一个六品小官,他的「贺表」会被嘉靖看到。

其次,贺表重的是形式,而非内容,因此具体内容不一定会细细去审。若是奏疏,不管怎样,都无法绕过司礼监和内阁。

第三,为了防止在他写完之后,有人会看到他的内容,造成被淹,他选择掐着点来写完。乔迁有非常明确的deadline,他只需要从这个deadline倒推,仅仅预留下写奏疏、从家里到宫里两段的时间,就可以最大限度防止中途被人看到。除此以外,他还特意用信封密封了奏疏,伪装成贺表。

而剧里面最有意思的处理,就是让赵贞吉去取这个贺表。作为海瑞的上司,他去取这个贺表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很难说海瑞是不是故意坑了赵贞吉一把,毕竟他也可以自己写完,自己送,只要给赵贞吉一个合理的借口,约定好最后交贺表的时间。偏偏他什么也不跟赵贞吉讲,赵贞吉只得自己去取,最后也是由他去顶了个锅。这个事情也教育我们,下属交上来的任何一件东西,一定要自己看一遍再往上交,防患未然,小心谨慎总是没错。

当然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记载,但上贺表仍然是最大的一种可能性。

▼看到赵贞吉跑了进来,陈洪一把抢过了赵贞吉手中的贺表,总算放下心。

▼赵贞吉也缓了缓,满心以为有惊无险,跪到徐阶旁边,喘着气。孟静一看就是办公室坐太多了,运动太少。


▼陈洪拿到了奏疏,还在殿门口就滑跪了起来。

▲陈公公的膝盖是极好的,无论何处,滑地又快又标准。

▼旁边的黄锦也放下悬着的心,一看时间,deadline前还有8分钟。

▲所有的人都放下心来,满心以为这不过是这盛大仪式的一段小插曲,却未曾料想到这个「贺表」才是今天的主角。

▼嘉靖看着陈洪呈上来的贺表,从容撕开信封,表情轻松。

▲他并没有料到他看到的是会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疏」的《治安疏》。《治安疏》一共三千字,字字重若千钧。事实上这部电视剧完全是围绕《治安疏》展开。前面四十集,都是铺垫《治安疏》上疏的环境和背景,也佐证了疏中所说的大明现状,严嵩严世蕃如此多的笔墨,也不过是为了《治安疏》那一句「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严嵩未相之先而已」;后面六集是围绕着众人对《治安疏》的反应,展开的关于「道」上的交锋。

为了更好的理解后面的剧情,可以先看下《治安疏》全文,方能理解这里面的内容是如何的石破天惊。

海瑞《治安疏》的政论和文学水平如何?

▼而当嘉靖看到治安疏的第一眼,他马上察觉到,这不是正常的贺表,而是一份奏疏。他的表情凝重起来。

治安疏的第一段: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接着,他看到了下面一段,不止是「奏疏」这么简单,这个海瑞还要「披肝胆为陛下言之」,他睁大了眼睛,有些生气。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瘼一有所不闻,将一有所不得知而行,其任为不称。是故养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谀顺曲从,致使灾祸蔽塞,主不上闻焉,无足言矣。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毋乃使之反求眩瞀,莫知趋舍矣乎!非通论也。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容悦,不过计,披肝胆为陛下言之。——《治安疏》

▼当他看到海瑞铺垫自己继位早年「天下称治」,他已经知道后面的话绝对不会让他愉快,他开始愤怒。

陛下天质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励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专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举其略,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定分,除圣贤土木之象,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忻忻然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治安疏》

▼可他也未曾想到,海瑞的指责竟然会如此直接,每个字都变成了冰锤,从他的眼睛戳进他的心里。

然文帝能充其仁顺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而贯朽粟陈,民少康阜(明实录作”民生康阜”),三代下称贤君焉。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遥兴可得而一意修玄。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膏脂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汉文远甚。——《治安疏》

┓( ´∀` )┏这话真的就是指着鼻子骂了。更可怕的是,海瑞说的并非虚言,这才是更让人愤怒之处。嘉靖非常非常聪明,国中朝政究竟如何,他非常清楚。即使他一心玄修,他的内心深处也盛满了不安和恐惧,这个恐惧如同那个皇帝新衣一样,被海瑞戳穿,直接扎到他的心上。

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治安疏》

这里的「直」应当训为「以....为有理/正义」。普天下的人对嘉靖的所作所为早已有所不满。

▼嘉靖看完这段,已经出离了愤怒,将奏疏掷到地上,大吼了一声。

▲背景音上线,传来一声狮吼。

史书上嘉靖确然也是如此反应。

上初览之怒甚,抵其章于地。——《明实录》

掷地有声,这声可是「金石」,也可是狮吼。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精舍外的百官,听到这声怒吼,下意识伏首顿扣,即使他们完全不知道原因。

▼嘉靖怒急攻心,整个人从坐台上下来。

▼陈洪早已意识到不对,匍匐在地。黄锦也赶紧过来扶。

▼嘉靖虽然一时支撑不住,但他没有被击垮,拦住了黄锦要来扶他的手,他还是权力巅峰上的帝王。

▼嘉靖仍然在盛怒上,他坐回自己的坐台,显示出自己的威严。

▲这也是史书上有确实记录的反应。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明史》

▼陈洪正要出去,却被黄锦拦住。

▼嘉靖此时气极,早已没有了搬迁的心情。他扔掉香冠,扔掉道德经袍子,颓然坐在御台上。

▲不管修道多少年,他也未曾修成飞元真君、忠孝帝君、万寿帝君,他是嘉靖帝。他多年在玄修中刻意忽略的帝王责任,被海瑞强迫唤起面对。

▼黄锦拦住陈洪,却着实是为了嘉靖。

▲他只知道海瑞惹了嘉靖生气,可他也知道嘉靖心心念念的就是迁居新宫,吉时已到,他仍然希望嘉靖可以迁居。

▼陈洪敏锐地找到了黄锦话里的问题,他现在要想尽办法甩锅,毕竟他把奏疏亲自呈给了嘉靖。

▼黄锦确实是知道海瑞动向的。

▼黄锦的声音传到了外面,跪在前排的大臣们听到,赵贞吉起先还是怀疑,此刻确认了是海瑞的那封他亲手取来的「贺表」出了问题,知道要临大劫,又悔又恨。

▲几次三番被海瑞坑,求孟静的心理阴影面积。

▼黄锦这番话,却点燃了嘉靖心中的疑惑。

▼陈洪一直观察着嘉靖的反应,此刻跳出来放大嘉靖的疑惑。

▼陈洪这番话仿佛点醒了嘉靖,他眼中闪现出一缕希望。

▲在被海瑞如此直接地戳穿了他多年玄修一无所得荒废国政的事实,他非常的矛盾。一方面他的聪明让他内心知道是真实的,另一方面他的自负也让他不想面对这份真实。而「有人指使海瑞上疏」这一说法,将这份奏疏简化为他已经面对过无数次的朝堂斗争,他也无需面对他这么些年的荒谬的事实。他迫切地抓住这一说法,将其视作拯救自己多年荒谬生活的救命稻草,而这根稻草的全部意义,不过是为了欺骗自己。

▼他的声调一下子降了下来,用一种甜蜜慈祥又瘆人的声音,哄着黄锦。

▼黄公公也是直人,他并不会欺骗嘉靖。

▲史书上黄公公确实是为海瑞说过话的。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明史》

其实剧里面改的要合理一点,一则黄锦肯定是不会事先知道海瑞的死谏,担心染病是比较合理的解释;二则黄锦是个宦官,他肯定还是为了嘉靖考虑,但对海瑞多少也有怜悯之心。黄公公一辈子也很风光,最后竟然因为《治安疏》一事被人记得,在史书人心里的又何止是海瑞一人。

话说作为一个经常日报/月报的人,瑟瑟发抖地认知到自己的定位┓( ´∀` )┏

▼黄锦是嘉靖在吕芳后最信任的人,他如此说是为了洗去嘉靖「有人指使」的怀疑。殿外的大臣听到也心中感动,稍微放下心来,满心希望可以洗去嘉靖的疑心。徐阶也站了起来,挥手安慰群臣。

▼黄锦的奏对是不错的,但是他没有看到奏疏具体内容,最后一句话「普天下的臣民盼着这一刻」正戳中了嘉靖的痛处,嘉靖耳边嗡嗡想着那句扎心的「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他桀桀地笑起来,死死抓住「有人指使」这一救命稻草,将矛头指向早已远去的吕芳和裕王。

▼事情甩到了吕芳头上,陈洪也更加的兴奋,让黄锦回话。

▼嘉靖又重复问了一句。

▼嘉靖如此疑心,黄锦心中也悲伤起来,还是摇了摇头。

▼没有得到想要的回答,嘉靖也有点茫然起来。

3. 英雄?

▼场面一度安静,而此时,跪在外面的赵贞吉站了起来。

▼徐阶没有想到赵贞吉站了出来,叫了一声。

▲赵贞吉转过头,向徐阶深深一揖。

▼接着又转身过去,独自面对嘉靖。

▲我对赵贞吉这个人物的感受是复杂的。剧里面的赵贞吉毫无疑问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以任何关键的选择都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先,师生之情或是朋友之义都是排在后面的。另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赵贞吉自尊心非常强。而这种强自尊心有时候会体现出一种「直」,这种「直」会和海瑞或是高拱的「直」混为一谈,但其实完全是不同的。海瑞的「直」建立在一种对「道」的坚持上,高拱的「直」建立在一种真诚和率性上,但赵贞吉的「直」建立于自己的自尊心。他对道并没有多少坚持,但他不容许人冒犯他的自尊,他对海瑞的厌恶即在于此,因为海瑞坚持道义的「直」冒犯到了他的尊严和权威。因此赵贞吉的「直」一旦和海瑞这样的「直」摆在一起,就显得格外的虚伪了。

而他在此时站出来,并非出于一种共赴时难的担当,更多是因为他是户部尚书,这个奏疏是他呈上去的,他必须站出来,方有机会「置之si地而后生」,这是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但即使如此,他对徐阶那一揖,仍然充满了温情,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对他的老师行礼,这一刻让他也充满人物弧光。

电视剧里面和小说里面有一点区别,我其实更喜欢小说里面的版本。本来嘉靖大怒,徐阶是准备进去奏对的。无论奏疏是谁呈上去的,徐阶作为裕王的老师以及首辅,他必须出来收拾。而在他站起来的时候,赵贞吉站了起来,挡在老师面前,先一步大声启奏。这样处理,其实赵贞吉的形象会更可爱点。权衡利弊,是有的;可敬爱老师,也是有的。

▼听到赵贞吉站出来,嘉靖心中反而更笃定有人指使了。

▲嘉靖的语调很轻柔,但这话真的很厉害。嘉靖的言下之意,是赵贞吉要逼宫。

▼赵贞吉当然也不是来逼宫的。

▼嘉靖有些意外,他认定海瑞是受人指使,一切都是精心策划,赵贞吉就是其中一员,但他竟然还说是「贺表」。嘉靖歪下头,盯着赵贞吉。

▼赵贞吉也非常的聪明,他早知道这必然不是正常的贺表,但他要洗刷自己,便要完全当成不知情。他也确然不知道具体内容。

▼嘉靖当然轻易就看破了赵贞吉。

▲赵贞吉也没说假话┓( ´∀` )┏

▼但嘉靖不信,他笑了起来,说出的话却像刀子。

▲明明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嘉靖乱改俗语也是萌萌哒。

▼君臣便开始一问一答。

▼赵贞吉确然是不知情的,所以他都是照实答的,嘉靖暗探遍地,他也没有撒谎的余地。

▼下面这个问题就不怎么好答了。

▲嘉靖已经把关系链串的也很清晰,海瑞—赵贞吉—徐阶—裕王—逼宫。这个问题指向的是徐阶。

▼赵贞吉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一时没有回话。

▼所有人都知道答案,所有人都在等待答案。

▼嘉靖以为问到了关键处,出言讥讽。

▼赵贞吉不得不回了。

▲孟静这个回答非常漂亮。若是只回答「徐阁老」,那就是坐实了徐阶指使;若是说其他人,众目睽睽,他并没有撒谎的余地。所以他回到了实话,同时补充了信息,是「在大殿外」、「当着众人」,这便绝不是密谋和指使,是正常的公务。

▼若是其他帝王可能也就过了,可嘉靖并不那么容易放过,他朝着陈洪笑道。

▼陈洪会意,接着嘉靖的话问。

▲陈洪这个话很有点意思,他将海瑞称为敢做敢认的英雄好汉。可见即使是陈洪这样毫无是非观,满眼权欲的人,也知道海瑞这种备好棺材的si谏是「英雄好汉」的范式。

▼赵贞吉抓住了陈洪这个语言的漏洞,但他没有立刻反击,反而什么都不说。

▼嘉靖见赵贞吉不回陈洪,开口了。

▲赵贞吉站上了高地,反过来说陈洪大逆不道。赵贞吉本来就自尊心很强,陈洪这样说他,他当然也会反击

▼陈洪不爽,直接要拿人。

▲所有的人的心都悬起来,和帽子下的珠子一样忐忑摇摆,生怕嘉靖一声令下,大狱兴起。

▼嘉靖这个时候反而不着急拿人了。

▼赵贞吉开口指责陈洪前,就想好了说法,此刻等到了出口的机会。

▲这番话非常精彩。赵贞吉进来奏对,并不是为了完全洗刷自己的全部过错,他需要洗刷自己「知情」的质疑,只有洗刷了这点,才能洗刷徐阶、裕王「指使海瑞」的指控。

他首先还是认罪,把自己的态度摆了出来。但认的罪只是「属下欺君」和「不知情呈奏奏疏」的两条。

其次还是要打消嘉靖对他「知情」的疑虑。他的话虽然对「知情」之罪模棱两可,但话里话外都是在说自己不知道海瑞写的是什么(这也是事实),他要打消的是嘉靖的疑虑,而不是傻不兮兮地说自己没错。

做了前面两条,这才回答陈洪的指控。前面两条都是在为自己辩驳,最后一条就是在攻击陈洪了,而且攻击地有理有据,非常气人。陈洪作为一个太监,在嘴炮方面还是比不过天天打嘴仗的内阁重臣。

▼孟静这番奏对过于精彩,黄锦止不住投过佩服的眼神。

▼嘉靖留意到了黄锦的动作,更气了。

▼嘉靖一向不太吃嘴炮这一套,他自己就是个中好手。巧言令色,鲜矣仁。他更疑心了起来。

▼徐阶在门外听到嘉靖这些话,差点晕了过去,高拱赶紧扶着。

▲虽然两个人这个时候党争比较厉害,可目前还是一条船上。赵贞吉进去奏对,高拱一直扶着徐阶,站了一秒徐X高的CP。

▼赵贞吉眼见自己的奏对并没有起效,可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许多,挺直了身子。

▲这番话非常直白,也没有什么技巧,可最大的好处,就是真诚。如此大的压力,倒是逼出了赵贞吉一些真心话。赵贞吉毕竟是心学大家,何为道?何为义?他焉能不知。可正是因为他都知道,才觉得更加的可惜。赵贞吉这一番话也震动了精舍外的诸臣。小说有写,即使是平时看不上赵贞吉的高拱,此刻也是热血沸腾。即使身处高位,囿于党争,谁当年又不是渴望匡扶天下的书生呢。正是应了《治安疏》里面的话

诸臣宁为严嵩之顺,不为梁材之执。今甚者贪求,未甚者挨日。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热中,鹘突依违,苟举故事。洁己格物,任天下重,使社稷灵长终必赖之者,未见其人焉。——《治安疏》

人毕竟是环境的产物。

▼赵贞吉的奏对也让嘉靖一阵恍惚。海瑞上疏里面说的是君道臣职,平时顺从的赵贞吉这番话也含着此意来犯上。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孤立无援。他本来身体就不好,靠药养着,今天又一阵大怒大悲,便有点撑不住。

▼他强自镇静下来,叫着陈洪。

▲嘉靖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几乎是跟着陈洪的话在走。即使赵贞吉的奏对已经显示出他与此事并无关联,他还是抓着那根「有人指使」的救命稻草。

▼赵贞吉的话又刺激到了嘉靖,他说话愈加歇斯底里起来。

▲嘉靖的精神状态已经接近崩溃了。他的内心有两个自己在疯狂交战,一个声音在说海瑞说的是真的,还有一个声音在说他们都是为了逼宫在诋毁自己。他不想承认第一个声音,但是现在所有的事实又无法指向第二个声音。

▼而嘉靖接下来的命令,也证明他此时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

▲朝天观、玄都观都出来了┓( ´∀` )┏也是胡言乱语了。

▼台下几个人都意识到嘉靖有点异样,陈洪有些踟蹰,问嘉靖从谁查起。

▼嘉靖在最崩溃的边缘,下意识还是叫自己最信任的人。边叫着吕芳,边闭眼就要倒下去。

▼陈洪丝毫不关心嘉靖的身体,还是逼着嘉靖下旨意。

▲黄锦小天使对嘉靖还是非常真心的,无论什么时候,都把嘉靖的身体放在第一位。

▼听到要叫太医了,徐阶高拱李春芳再也顾不得了,赶紧跑了进来。

▼好在嘉靖修道多年,身体虽然不强健,可也缓了过来,便让黄锦和陈洪撒手。

▼无论上疏的真相是怎么样的,他此时仍然是大明的帝王,他须得维护自己的尊严。见内阁诸人进来,他先是让陈洪把黄锦收拾了。

▲嘉靖处理黄锦,无非两个原因。首先,他疑心未去,黄锦为海瑞作了辩驳,又是吕芳留下来的人,他虽相信,也不能全信;其次,他要追究主使之人,必然得罪裕王这一系,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体不行,先摘出黄锦,未免没有保护黄锦的意思。

▼处理了黄锦,便要接着处理闯入的内阁诸人。

▼徐阶诸人见嘉靖无事,也退下了。

▼赵贞吉以为自己也要退下,却被嘉靖叫住了。

▲这次嘉靖的处理和吕芳约见严嵩徐阶那一次处理颇为相似。虽然事件不同,但是同样都是引起了他的疑心,难以决策。在这个时候,他先是把引起疑心的身边大太监摁下;其次让内阁诸人留在内阁候查;最后,让陈洪这样的打手去威慑诸人,让所有的信息聚集到自己的手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带上赵贞吉,只不过是把锅又一次扔给了清流派,也是对裕王的一次试探。这次的决策,并非是一次利益的权衡,而是如何评估这份奏疏,也是如何面对他自己。

历史上嘉靖也是有疑心的,他的反应也是有人指使。

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明史》

4. 英雄!

▼镇抚司拿人,向来场面盛大,即使他们要拿的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他们眼中,拿严世蕃和拿海瑞并无区别。

▲从巷子一直到葡萄架下,站满了镇抚司的人。不过二月,葡萄架已经长满了绿叶,甚为可爱。在他的上疏将大明朝搅地天翻地覆的时候,海瑞甚至还把院子洗了一遍,他喜洁,哪怕是赴si这一刻。

▼海瑞将大门洞开,独自坐在门前,身后是一副未上漆的棺材。

▼领头的太监问他是不是海瑞。

▼领头太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将他锁上。

▲海瑞毫无反抗,全是意料之中。

▼锁了人尚且不够,还需要搜海瑞受人指使的罪证。

▼海瑞身无长物,只余得身后一口棺材。

▼棺材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套官服。

▲多年以后,海瑞身si,

葛帷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明史》

他确然,棺材里,什么都没有。

▼提刑太监们恨海瑞搅乱了宫里本来大喜的日子,给他戴的枷锁甚为沉重。海瑞走地很慢,却也很稳。

▲他在不算长的十二年仕途里,他期待过,失望过,愤怒过,难堪过,悲痛过。他知道他在赴si,可他不悔。

身名不足重,重在利山河。

他已经做了当做之事,至于事后如何发展他早已不在意。

可有人在意。

▼领头的太监将海瑞抓进了诏狱,迫不及待去司礼监表功。

▲恭喜陈洪同学终于荣升「老祖宗」了┓( ´∀` )┏

▼陈洪要做四件事,第一件便是让赵贞吉审海瑞。听得海瑞进了诏狱,陈洪让人带着赵贞吉去审。

▲嘉靖吩咐的事情,陈洪本可以快速完成,可陈洪想趁机做更多的事情。《治安疏》有意思的地方,其实不止在这个奏疏本身,这个奏疏引起各个人的反映是更有意思的。陈洪对于《治安疏》丝毫没有想法,其实他是所有人里面行为逻辑最直接的人。对他来讲,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他是彻头彻尾被权力异化的人。他此时,将海瑞上疏视为肃清宫内吕芳残余势力的机会。

▼吕芳走后,陈洪成为了掌印太监,理论上来讲,宫里所有人都以他马首是瞻。可他上位时日还不长,黄锦不服他,又很得嘉靖欢心,宫里的人看着,自然也有人跟着黄锦。现在陈洪便要借着整治黄锦,sha鸡儆猴。这便是陈洪要做的第二件事,借着整治黄锦,在司礼监立威。

▼黄锦这个时候显示出他的傲骨,看都不看陈洪一眼。

▲天生骄傲·黄锦·小天使。

▼可他越骄傲,陈洪sha鸡儆猴的效果就越好。

▼有陈洪发话,小太监便下了狠手。

▼黄锦好歹也是司礼监二号人物,看他如此,众人似有不忍。

▲大柱仍然还是「心中不平」的大柱,可是这么些年,他也学会了忍耐。

▼黄公公被打晕过去,陈洪却还是不放过他。

▲心疼黄锦小天使o(╥﹏╥)o

▼黄锦却没有理会陈洪,呸了一声。陈洪无法,也知道不能弄si黄锦,只得押下去。

▼虽然sha不了黄锦,但是「sha鸡」的效果已经起到了,他需要进一步「儆猴」。

▲凶过黄锦了,剩下的就是怀仁,表示不追究其他人。陈洪每次的手段都差不多┓( ´∀` )┏

▼又话锋一转,指向了齐大柱和朱七。

▲陈洪也不算是故意找事,此刻他要交差,确实要抓几个和海瑞有关的人。

▼齐大柱本想说话,朱七摁住,他太清楚司礼监这一套,事态不明,说什么都容易惹祸上身。

▼朱七和齐大柱被待下去,陈洪在司礼监的威立完,接着做第三件事情:安排三司审问百官。他向嘉靖点的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副都御使下令。

▼第四件事情便是全城戒严,以防万一。

海瑞上疏引起的即时反应也是非常惊人的,基本和「谋反」统一待遇了。可如果大明朝,直言上疏已经和谋反别无二致了,那有问题的,显然是整个大明朝,而非是上疏的个人了。

海瑞和嘉靖第一场交锋,结束。

p.s.今天眼睛有点疼,只写一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大明   奏疏   王朝   明史   嘉靖   内阁   陛下   疑心   太监   治安   深度   心中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