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祭拜,看到父母的跪像后,含泪说了一句忠告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艳电”,宣布支持对日妥协政策,此声明一出,立刻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谁也没有想到,浓眉大眼的汪精卫,居然也会做汉奸,从这一天开始,汪精卫就走上了一条投敌叛国的道路,他的名字也注定会被永远地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汪精卫

正是因为汪精卫的举动引起全国公愤,所以即使汪精卫已经逝世,世人仍在汪精卫的故居前建造了一对汪精卫夫妇的跪像,让他们接受世人的唾骂。

只不过,汪精卫投敌的可耻行径不仅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给他的后人引来了众多异样的目光,因为身上背着汉奸后代的身份,汪精卫的后世子孙最后不得不远离故乡,前往异国他乡生活,直到2005年,汪精卫的儿子汪文悌才鼓起勇气回乡祭祖。

汪精卫夫妇跪像

而当回到故居,看到汪精卫夫妇的跪像时,汪文悌一时百感交集,作为儿子,看到父母被如此对待,汪文悌的心中不可能没有感觉,但伫立良久后,汪文悌却平淡地说了一句话,立即引来了在场众人的称赞。

那么,当时汪文悌究竟说了什么,才会让人称赞不已?汪精卫走后,其后代这些年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汪精卫与蒋介石

如今提到汪精卫,很多人都觉得他走上汉奸这条路非常可惜,毕竟汪精卫出生于书香门第,而且汪精卫本人还是晚清的一位秀才,其聪明和才华不可否认,最主要的是,汪精卫长相还非常出众,是一位大帅哥。

但是,汪精卫的性格有很大缺陷,他优柔寡断,自卑懦弱,面对问题总喜欢逃避,这些特征都决定了汪精卫没有做领袖的潜质,但汪精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始终以为自己就是“天选之子”,以致于最终走上了歧路,直至成为民族和历史的罪人。

汪精卫发表演讲

实际上,汪精卫也并非一开始就是一名汉奸,青年时期的汪精卫也曾是热血青年,1903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汪精卫被孙中山先生慷慨激昂的革命理论所影响,一度立志要做一个坚定的职业反清革命家。

汪精卫本名汪兆铭,当时为了宣扬革命理论,他特意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精卫,火了之后,汪精卫的名字也就流传了开来,也正因如此,汪精卫的才华被广为人知,以致于引来无数仰慕者,这其中就包含了马来西亚华侨富商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

汪精卫与陈璧君

不过真正让汪精卫名扬四海的其实还是刺杀大清的摄政王载沣,当时汪精卫满腔热血,听闻保皇派四处攻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论,汪精卫一怒之下策划了刺杀摄政王载沣的行动,准备一劳永逸的解决保皇派问题。

虽然这件事最后以失败告终,但被捕之后汪精卫却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的名句,顿时汪精卫的名字火遍全国,也正因如此,后来汪精卫被释放后,不少国民党元老开始追随汪精卫。

年轻时的汪精卫

只不过,被释放后的汪精卫,其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许是被“大起大落”的经历吓破了胆子,也或许是因为袁世凯花言巧语俘获了汪精卫本就不那么坚定的革命信念,总之,这次刺杀事件之后,汪精卫就极度灰心丧气,而且对权力的渴望与日俱增。

正是因为这种心态的支使,汪精卫逐渐对革命失去信心,进而生出了“议和”、“自保”之意,再加上其夫人陈璧君的撺掇,汪精卫最终选择了苟且偷生,与日本人为伍,并签下了《淞沪停战协议》,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求得短暂的和平。

汪精卫与日军

汪精卫是个惧内且没什么主见的人,掌权之后,汪精卫的很多决策大事都是陈璧君代为处理,当初东北沦陷,陈璧君为了不让汪精卫与日本人为敌,甚至说出了“中国以前就没有东北,奉天是满清带来的嫁妆”这样的话。

1938年汪精卫在决定当汉奸之前,曾与周佛海等人数次商议,但始终下不了投敌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陈璧君直接代替汪精卫做出了决策,还要求汪精卫“不可以反悔”,事后汪精卫夫妇更是将这种对日妥协的政策美其名曰“曲线救国”,实在可耻。

汪精卫如此行径,自然免不了国人的唾骂,一些情绪激动者甚至想着要解决汪精卫,这其中有两次是真正让汪精卫切身感受到了生命威胁的。

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突然遇刺,身中三枪,汪精卫为此休养了将近两年,事后调查得知,这次的暗杀行动是王亚樵所为,王亚樵一开始的目标其实是蒋介石,但当天蒋介石因故未能出席,王亚樵这才将目标改为汪精卫。

“暗杀大王”王亚樵

1939年3月21日,刚刚缓过劲来的汪精卫再次遭遇暗杀事件,当天夜里,汪精卫的卧室突然闯进一人,不由分说的就对着汪精卫的床连开数枪,巧合的是,那天汪精卫的好友曾仲鸣正好来访,汪精卫便将自己的卧室让给了曾仲鸣,曾仲鸣就这样成了汪精卫的“替代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虽然两次暗杀都让汪精卫侥幸逃脱,但汪精卫也并非毫发无损,1935年被命中的三枪中,有一枪正好命中汪精卫的脊椎骨,当时的医疗条件还无法帮汪精卫取出子弹,因此,汪精卫的身体长期饱受折磨,甚至还因此患上了“多发性脊骨瘤肿”。

汪精卫与日军达成妥协条约

1944年,日军在中国走向穷途末路,汪伪政权也随之崩塌,此时备受国人唾骂的汪精卫夫妇也不得不远遁日本苟延残喘,在日本,汪精卫使用了各种手段治疗自己的疾病,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续命”,当年11月,汪精卫在日本因病逝世。

汪精卫逝世后,陈璧君为了让汪精卫叶落归根,曾带着汪精卫从日本回到国内,然后将汪精卫安置在了梅花山顶,位置就在中山陵的对面,陈璧君自知国人对汪精卫深恶痛绝,所以为了让汪精卫能得到“安生”,陈璧君特意在混凝土中掺杂了5吨碎钢块,然后将整个墓地包裹了起来。

汪精卫墓地

只不过陈璧君的“努力”也仅仅只维持了十个月,十个月后,蒋介石应广大民众的意愿,命何应钦用炸药炸开了汪精卫的墓地,然后将汪精卫迁出去一把火烧了,一代祸国殃民的大汉奸就这样了却了身后事。

何应钦

汪精卫虽走,但他犯下的错却仍需要有人为之承担,汪精卫走后,陈璧君如过街老鼠,没多久就被蒋介石抓捕入狱,后来蒋介石败退逃走,陈璧君又被转送到上海提篮桥监狱,由解放军进行看管和改造,就这样在狱中度过了余生。

陈璧君被捕

而相比于祸国殃民的汪精卫夫妇,他们的儿女们则活的要简单很多,汪精卫有二子三女五个孩子,其中大女儿汪文惺对汪精卫的所作所为一直很不赞同,作为一名爱国女青年,汪文惺始终不能理解父亲所谓的“曲线救国”是何道理,为此,汪文惺多次瞒着汪精卫参加抗日救国活动,甚至还在南京国民政府门前请愿。

而汪文惺的所作所为也为她日后争取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局,全国抗战结束后,汪文惺因抗日有功,因而未被汪精卫牵连,此后汪文惺便和丈夫移居美国,在那里和孩子们一起安度了晚年。

不过相比于汪文惺,其他兄弟姐妹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汪精卫的长子汪文婴和小女儿汪文恂都曾被父亲汪精卫拉入汪伪政府任职,所以汪伪政权倒台后,汪文婴和汪文恂也受到了牵连,不得已跟随父母远遁国外,从此难回故土。

而同样被牵连的还有汪精卫的二儿子汪文悌,汪伪政权倒台后,还没来得及逃走的汪文悌曾被以“汉奸罪”关押了一年半的时间。

出狱后,汪文悌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前往香港谋生,在香港,汪文悌凭借不错的商业头脑经营起了建筑业,很快便做出了成绩,但无论事业进展地有多顺利,汪文悌心中记挂的仍是故乡,离家多年,汪文悌割舍不下对故乡的思念。

2005年,已经77岁的汪文悌终于得到了他朝思梦想的回乡机会,当时汪文悌接到了一个来内地从事桥梁建造的项目,借着这个机会,汪文悌决定回到故乡去看一看。

这一趟回乡之旅对于汪文悌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来到内地后,汪文悌第一时间就去拜谒了中山陵,随后又对众多因抗战而牺牲的烈士以及无辜的百姓表示了哀悼,在做完这些之后,汪文悌才终于来到了曾经生活过的汪精卫故居。

还未踏进汪精卫故居,汪文悌便看到门口有两座跪着的男女石像,两座石像双手反缚,俯首长跪接受世人的唾骂,汪文悌知道这是父母的跪像,看到这一幕,汪文悌顿时停下了脚步,眼眶也随之红了起来。

汪精卫夫妇跪着的石像

不过,这种情绪很快便被汪文悌调整了过来,面对父母的跪像,汪文悌以儿子的身份向其跪拜了一下,随后平静地对身边的众人说道:“他们既然做错了事,就应该受惩罚。”

汪文悌的识大体顿时让众人称赞不已,诚然,汪精卫夫妇所犯下的错,曾让无数国人含冤饮恨,这份罪孽不管过去多少年都无法被洗刷,作为汪精卫的儿子,汪文悌纵使再想维护父亲,也无法改变其犯下的过错,所以汪文悌最终选择了这样的处理方式,也算是给所有国人一个交代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中山陵   保皇派   伪政权   儿子   石像   汉奸   蒋介石   忠告   国人   夫妇   故乡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