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御前侍卫都带刀,难道皇帝不怕被侍卫刺杀?又如何选拔侍卫?

常看清宫剧的人都会发现,在电视剧中皇帝身边总会有几个身穿黄马褂且腰间挎着刀的御前侍卫跟随着,还真别说其实历史上的清朝侍卫也确实是大致如此。那么问题就来了,清朝的御前侍卫经常伴随在皇帝身边,腰里还挎着刀,如果他们想刺杀皇帝那岂不是轻而易举,皇帝就不怕被御前带刀侍卫刺杀?那么清朝的御前带刀侍卫是如何选拔的,又是如何确保他们对皇帝的忠心呢?

在清初时期发生了侍卫企图废立皇帝的事情,此后选拔侍卫更加严苛

清朝的御前侍卫制度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就基本形成,努尔哈赤最初选择了四十余名满洲贵族子弟在身边充当侍卫,同时努尔哈赤还让一些亲信重臣来统领管理这些侍卫。

不过在努尔哈赤时期宫廷中并没有专职管理侍卫的机构,这个机构一直到了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才设立。皇太极设立了内大臣一职来统管宫廷侍卫,至此清朝的宫廷侍卫制度才逐渐完善。

在努尔哈赤时期和皇太极初中期,那个时候清朝还不叫清朝,而是称为后金,皇帝也称为大汗,在那个时期大汗身边的安保人员和王公贵族身边的安保人员全都叫侍卫,随着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侍卫的职称明确下来,只有皇帝身边的安保人员才能称之为侍卫,王公贵族身边的安保人员则称为护卫,在品级上护卫要比侍卫低一些,这也是为了凸显皇权的至尊地位。

到了顺治时期曾经发生了御前侍卫企图勾结王公贵族废立皇帝的事情,顺治刚刚继位不久,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硕讬和孙子阿达礼企图勾结统管侍卫的内大臣和御前侍卫废除年幼的顺治拥立摄政王多尔衮继位。

这件事被代善所知道,他没有帮助儿子和孙子,而是选择了大义灭亲,于是代善检举揭发了儿子和孙子,随即硕讬和阿达礼被诛杀,参与图谋废立顺治的御前侍卫也都被杀,从这件事之后,清朝在选拔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时,审查异常严苛。

顺治亲政之后,由于他幼年时经历过御前侍卫参与废立皇帝的事情,所以他对御前侍卫的管理颇为用心。顺治完善了清朝宫廷侍卫制度,顺治在皇太极时期的内大臣之上设立了领侍卫内大臣,由领侍卫内大臣总管宫廷侍卫,而且顺治规定领侍卫内大臣的人数必须在两人以上,调动侍卫必须由全部的领侍卫内大臣同意才能由内大臣去执行,顺治此举就是为了让侍卫管理层人数多点,可以互相制衡。

在顺治临终时,顺治把年幼的儿子康熙托付给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史称四人为四辅政大臣。而这四位辅政大臣当时就兼署着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顺治其实就是希望让四人互相制衡,这样他儿子康熙的位置才能稳定。

可是后来索尼去世,鳌拜专权,他控制了宫廷的侍卫,康熙为了对付鳌拜,暗中命索尼第三子索额图招募少年布库,这才擒拿住了鳌拜,否则康熙如果想利用御前侍卫擒拿鳌拜那恐怕是指挥不动。

铲除鳌拜制后康熙也吸取了教训,他最先任命索尼长子也是他的岳父噶布喇出任领侍卫内大臣之职,之后他吸取了鳌拜专权的教训,又进一步完善了清朝宫廷侍卫制度,在侍卫管理层中细分出了御前大臣之职。

在此之前宫廷不分内外,所有侍卫全部由领侍卫内大臣管理,而康熙吸取了鳌拜专权的教训,把领侍卫内大臣的职能分散了,也就分散出了御前大臣之职,御前大臣与领侍卫内大臣属于是平级,不受领侍卫内大臣领导,直接由皇帝领导。

皇帝身边的御前带刀侍卫和皇帝寝宫乾清宫侍卫都由御前大臣来领导,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宫廷侍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御前大臣统领,负责宫廷内廷的安保工作,另一部分由领侍卫内大臣统领,负责宫廷外部以及紫禁城周围的安保工作。这样一来两个侍卫职能机构,一内一外都直接归皇帝统一管理,权力被分散的小了,那么对皇帝的威胁也就小了很多。

除了分散侍卫领导层的权力之外,吸取了顺治险些被废的教训,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就规定,凡承袭公爵爵位以上的人,就必须先入皇宫充当一等侍卫才能承袭爵位。清朝宫廷的侍卫分为一二三等侍卫和蓝翎侍卫,地位最高的就是一等侍卫,通常一等侍卫也就是御前带刀侍卫和乾清宫侍卫,也就是说乾隆规定想承袭公爵以上爵位的人,就必须先得到自己身边当侍卫才行。

要知道清朝公爵以上爵位基本都是皇室宗亲和开国元勋,所以乾隆这意思选拔他身边的御前带刀侍卫那也就都是他的远近亲戚。其实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规定侍卫必须由皇室子弟或者贵族子弟出任,毕竟这些人及其家族都是与皇帝利益共存的利益共同体,只不过乾隆又强调了皇帝身边的御前带刀侍卫必须是皇室宗亲或者开国元勋的世家子弟。

所以在清朝中后期皇帝身边的御前带刀侍卫大多是由皇室宗亲出任,就像康熙的很多孙子,在乾隆时期都给堂兄弟乾隆当御前带刀侍卫去了。

想一想乾隆身边的御前侍卫大多是他的堂兄弟,乾隆的皇帝名位已经确定,他这些堂兄弟刺杀他有什么好处呢?况且他们即便杀了乾隆,也不可能当上皇帝,也会被其他有野心图谋皇位的皇室宗亲铲除掉,他们杀了皇帝只能是替他人做嫁衣。

如果不为了当皇帝去行刺,那么为了利益谁也不会有皇帝给他们的利益大,作为皇室宗亲或者开国元勋的世家子弟,实际上他们的命运是和皇帝绑定在一起的,所以他们不可能去刺杀皇帝损害自己的既得利益。

所以清朝选拔皇帝身边的御前带刀侍卫门槛很高,都是皇室宗亲或者开国元勋的世家子弟,他们与皇帝都是利益共同体,是根本不可能做出刺杀皇帝的事情。

清朝的侍卫受到连坐制度的约束

如果在清初时期还存在侍卫被皇室宗亲收买参与废立皇帝的事情,对皇帝威胁比较大的话,到了清世宗雍正皇帝时期,雍正想出的满汉侍卫互相牵制办法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都知道康熙晚年爆发了诸子争位的事情,雍正就是通过诸子争位胜出才成了皇帝,在康熙中后期时,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由遏必隆的小儿子阿灵阿出任,阿灵阿去世后又由他的儿子阿尔松阿出任,而阿灵阿和阿尔松阿父子都是曾经与雍正争位的皇八子胤禩的党羽,因此雍正继位后宫廷侍卫管理层有不少都是胤禩的人。

雍正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出现,因此雍正在继位之后就立刻罗织罪名处死了阿尔松阿,并让他最为信任和喜爱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兼任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之职。可以说雍正是把宫廷内外的侍卫都交给了胤祥管理,可见雍正对胤祥的信任。

雍正在后来又发现很多王公贵族对他的继位不是很臣服,人心不稳,因此雍正十分信不过这些贵族子弟当侍卫,于是雍正下旨以后武科举的状元直接授一等侍卫,榜眼和探花授二等侍卫,二甲武进士授三等侍卫,三甲武进士授蓝翎侍卫。

因此从雍正之后,不属于八旗的汉人平民也可以通过参加武科举成为侍卫,而雍正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通过武科举选拔的汉人平民出身的侍卫牵制满洲贵戚子弟出身的侍卫,这样也就能形成满汉侍卫互相制衡。

后来胤祥在管理侍卫时,又出了连坐的规矩,胤祥的连坐法就规定有一个侍卫有图谋不轨的想法,那么他的同事就必须要举报,如果没有举报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么他的同事全部都要受到连坐,不仅同事要被追究责任,连同事的家属也要受到连坐被追究责任。

可以说胤祥制定的这个侍卫连坐法非常严苛,这个办法也一直被后世的清朝皇帝沿用下来,在这种互相监督的连坐制度之下,那几乎就没有侍卫敢冒险刺杀皇帝了。

清朝的侍卫权力地位很高,官职晋升也很快

虽然对侍卫监督很严苛,但其实清朝的侍卫权力地位也很高,先说说侍卫头子的品级,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都是正一品官,他们可以参与王公贵族议会,有资格参与决策军国大事;内大臣是从一品官;散秩大臣是从二品官;一等侍卫是正三品;二等侍卫是正四品;三等侍卫是正五品;蓝翎侍卫是正六品。

看看这个级别待遇,就算是最低级的蓝翎侍卫品级也比知县高多了,在众多侍卫中以御前带刀侍卫和乾清宫侍卫地位最高,他们通常都是被赏赐穿黄马褂的。

在清朝明黄色被划定为皇帝专属颜色,任何人不得随意用,只有皇帝特许才能使用。因此黄马褂是一般朝臣都无法穿的衣服,只有一些极受皇帝喜爱的朝臣才会被赏赐穿黄马褂,而御前带刀侍卫是人手一件黄马褂,足见他们的地位待遇要比外臣高多了。

御前带刀侍卫不仅地位高,获得的赏赐也很多,要知道御前带刀侍卫经常在皇帝身边服侍,肯定会受到皇帝的赏赐,比如皇帝过生日,一看这个御前侍卫伺候好了,一高兴不得赏赐些金银珠宝。

当然光地位和经济收入高还不行,清朝的侍卫在仕途晋升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清朝规定凡侍卫外放当武官必须提一级任用,就比如正三品的一等侍卫如果外放为武官的话,那就得外放为从二品的副将,级别提这么一级,将来再晋升也就容易一些了。

而且侍卫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皇帝,他们很容易受到皇帝的赏识,那样晋升起来就更快了,清朝的侍卫最后出将入相的人很多。

比如乾隆的小舅子傅恒以蓝翎侍卫出身,后来一直成为乾隆身边的御前带刀侍卫,之后被姐夫乾隆赏识,提拔为军机大臣兼大学士,又帮助乾隆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和平定蒙古准噶尔部,是乾隆朝一代名将,可以说傅恒是出将入相。

还有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和珅,也是蓝翎侍卫出身,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乾隆的赏识和喜爱,很快就被乾隆提拔为领班军机大臣和大学士还兼署多项要职,成了乾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清朝手握大权的人物。

所以清朝的侍卫地位高待遇好,仕途上的晋升空间还很大,那他们自然也就是忠心不二了。

写在最后

所以纵观清朝历史,就没有出现过一次侍卫刺杀皇帝的事情,其实不光清朝没有,其他朝代也几乎很少出现侍卫刺杀皇帝的事情,毕竟不管在哪个朝代侍卫都是世家子弟,享受到极高的地位和待遇,他们与皇帝的利益都是绑定的,自然不会去干刺杀皇帝的事情了。

况且清朝的侍卫制度严苛,侍卫的福利待遇高,仕途上的晋升空间还很大,这种情况下肯定不会出现侍卫刺杀皇帝的事情。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侍卫   努尔哈赤   清朝   雍正   乾隆   皇帝   顺治   大臣   宫廷   身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