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会通灵的官员被刺杀,竟牵出一起太子谋反案

唐高宗仪凤四年,公元679年,正谏大夫明崇俨深夜在自己家中被杀,在洛阳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明崇俨的死,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表现。朝中的大臣们是震惊,武则天是悲痛,太子李贤是恐惧,而普通的吃瓜群众则是风言风语,盛传明崇俨是被鬼杀死的。

明崇俨是河南偃师人,今洛阳偃师市。正史上对他的记载比较少,但无论是官方史书还是民间传说都提到他有一项特殊本领,会幻术,能通灵,是一个经过官方认证的大仙儿。

除了有这项特殊本领之外,据说他长得还很帅,民间传说他和武则天关系暧昧。但是仪凤年间唐高宗还没有死,应该还没有暧昧到男宠那一步,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武则天特别宠幸他,他也经常出入皇宫。

史料上记载,明崇俨能够画符念咒驱使鬼神,就是让那些鬼神们免费给自己打工。他这项本领从哪学的呢?史书上记载,他父亲手下有个小官吏,会这一套,然后就把这些本领统统传授给他了。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大仙儿能念咒语,驱使鬼怪,年纪大了,就收了一个徒弟,把咒语尽数传授。大仙告诉徒弟,鬼神们到了之后,你就跟他们说,你这啥时候有恶事了,就让他们来。大仙儿最后嘱咐徒弟,招鬼的时候不要紧张,鬼怪会听咱们的。

晚上,徒弟就去招鬼去了。咒语念过三遍之后,发现四周围黑压压围了一群小鬼,一个个红眉绿眼,龇牙咧嘴,相貌很是恐怖。徒弟就感到很害怕,嘴里一哆嗦,把“恶事”说成了“屙屎”。结果每次上厕所的时候,周围就围着一群小鬼,最终徒弟被吓死在了厕所里。我长大了之后,接触了一些陕西话,发现这个故事好像是内涵陕西人。恶事(si),是吧?声明一下,我这只是开个玩笑,不是地域歧视。我是河南人,我痛恨地域歧视。

这个故事还说明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学通灵术,首要的素质就是胆大。明崇俨就应该很胆大,不仅本领学的好,还经常在武则天面前对太子李贤做负面评价。他经常对武则天说,太子承担不起皇位的重担,又说英王李显长的像唐太宗,相王李旦面相最尊贵。这里我们提一下,武则天一共生了两个女儿四个儿子。按年龄大小依次是安定思公主,前太子李弘,太子李贤,英王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

明崇俨经常这样说,搞的太子李贤就很紧张。因为最近武则天老是挑他的毛病,并且这段时间皇宫里面盛传一则谣言,说太子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李贤不由自主的怀疑,武则天要对他下手了。可能有人要问,自己亲娘对自己亲儿子能下什么手?

这只是普通人的思维,但武则天不是普通人。

武则天一共生了六个子女,被她杀了一半,前三个都是被他杀的,也就是安定思公主,前太子李弘和这个即将被她杀的现太子李贤。

安定思公主刚出生就被她掐死了,为了嫁祸给当时的皇后。

《资治通鉴》上记载,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太子李弘死于洛阳合璧宫。这样写了之后,司马光又暗戳戳的在后面加一句,“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意思就是,当时的人都认为是武则天用毒酒把他毒死的。按理说,史官们记载历史是很严谨的,没有证据的东西一般不往上写。司马光这样写,其实就是一种表态,我相信就是她杀的,只是没有证据而已。

可能有人会怀疑,这武则天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啊?怎么连亲生的孩子都下得去手啊?

武则天是一个权力欲非常强的人,这种人脑子里是没有亲情的。前面我们说了,他杀大女儿是为了嫁祸王皇后,为自己当皇后扫清障碍。杀前太子李弘,是因为李弘非常有主见,又很受大臣的拥戴,很多事情都不听她的话。

武则天的目标是熬死唐高宗,然后自己当皇帝,她肯定容忍不了这样的一个太子。

很不幸,现太子李贤也是一个很受朝野爱戴的皇位继承人。李贤很有才华,写《滕王阁序》那个王勃,是他的伴读。我们现在读的《后汉书》,就是李贤做的注解。

对于李贤来说,李弘就是前车之鉴,后车之覆。

对于武则天来说,李贤就是年三十饭桌上的一道凉菜,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反正已经杀了俩了。

这个道理,李贤肯定懂,所以明崇俨的死,让他非常紧张。为此他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无奈而又愤恨的心情,这首诗叫《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这个“离离”是茂盛的意思,白居易不有一首诗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最后一句有的版本是摘绝抱蔓归,我用的是《资治通鉴》上的版本,唐纪三十六,李泌的口述。

李贤就借这首诗,向自己的母亲武则天进言,你要是把你的孩子们全杀了,最后将成为孤家寡人。但是武则天很明显没有听进去。

明崇俨死的很蹊跷,他死在自己家里。尸体被发现的时候,他就坐在自己的院子里,胸口插着一把刀,没有打斗和挣扎的痕迹,不像是凡间手笔。所以,老百姓都盛传,说明崇俨使唤那些鬼神们太狠了,小鬼们不堪重负,然后造反把他杀了。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说,老板天天让加班,还不给钱,所以就把老板杀了。

这个案子查来查去,查了一年多,也没查出凶手是谁。有人说了,怎么不让狄仁杰去查?仪凤年间狄仁杰确实已经到了大理寺了。不过那时候的狄仁杰还不是梁冠华老师演的那个宰相狄胖胖。他只是个大理寺丞,从六品,正谏大夫明崇俨是正四品。无论是资历上还是声望上,目前还都轮不到他查这个案子。

但是这个案子没有结论对太子李贤来说反而不是好事,因为只要武则天一直想搞结论的话,最后肯定能搞到结论。

对李贤来说,这叫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对武则天来说,这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调露二年,公元680年,武则天指使人告发太子李贤与家奴赵道生搞同性恋,然后派了一个调查团,到东宫调查这件案子。调查团阵容非常豪华,由两名宰相和一名御史大夫领衔。唐朝实行的集体宰相制,辅佐皇帝的是一个宰相班子。

调查团查到了两条罪证:

一、在东宫的马厩里搜到一百副盔甲,判定太子谋反;

二、赵道生供认明崇俨是太子指使他杀的,判定太子杀人。

两罪并罚,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也就是平头老百姓。从判罚中我们可以发现,揭发的事跟最终查出来的事,不是一个事。唐朝的官方史书对这个案子的记载非常简略,就简单的记事,不加任何评论和猜测。不过,太子李贤的老丈人房先忠的墓志铭上面提到了这个事,说这里面有冤屈。

我们现在来看这个案子的结论:

第一条谋反罪。太子为什么要谋反?都是皇位的继承人了,还要谋反什么?再有,既然都谋反了,只组织区区一百人?这点人能谋反到哪去?

第二条杀人罪。仅凭口供就判定杀人?这里面存在不存在屈打成招或者赵道生为了将功赎罪故意诬陷?明崇俨经常说李贤的坏话,他要是死了,全天下人都会怀疑是李贤干的。都这样了,李贤还要去杀人?难道李贤智商有问题?

事情还没完,李贤被废之后,被流放到了巴州。四年后,这个时候唐高宗已经死了,做了太后的武则天派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勣去巴州看望李贤,然后李贤就自杀了。武则天处分了丘神勣,把他贬为叠州刺史。丘神勣到了叠州之后,凳子都没坐热呢,又很快被官复原职。

李贤死了之后被追封为雍王,唐睿宗李旦做皇帝的时候,李贤又被追封为章怀太子。所以,梁冠华老师演的《神探狄仁杰》中,武则天和狄仁杰说到李贤的时候直接说章怀太子,那是不准确的,他俩根本不知道这个名词。

李贤在考古学上名气很大,章怀太子墓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和其他珍贵文物,还有五十多幅精美壁画,我们在历史书上和历史刊物上都经常能看到,为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于明崇俨和太子李贤的故事,今天就讲这么多,最后来一首定场诗结尾吧: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黄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大理寺   太子   调查团   洛阳   皇位   宰相   案子   鬼神   徒弟   唐朝   本领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