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世纪拜占庭帝国的贸易和工业方向:重新调整和繁荣

拜占庭的经济史与其他中世纪国家的经济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进化既不像西欧各国的历史,朝着现代经济稳步前进,也不像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幅员辽阔但联系松散,资源丰富但从未得以充分利用。

拜占庭是一个管理精细的国家,地缘广阔但物产并不丰富,它试图尽最大可能把权力集中于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可以说,这个城市的规模和有组织的活动在中世纪的世界里是独一无二的。

不过,在阿拉伯人入侵叙利亚和埃及之后,拜占庭经济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可以说,拜占庭的经济史正式开始就是在此之后。

本文要叙述的重点,就是在失去了叙利亚和埃及后的拜占庭的经济调整和发展过程。

帝国此时成为一个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整体。真的是难以想像岀一个更好的中心了。这个城市几乎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三面环海,敌人舰队很难进入,尽管热爱和平的航海者和商人很容易来到这儿。

这里还有最便利的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陆桥,也是黑海的出海口。

因而它扼守着世界上两条重要的贸易路线的交接点。只要供应可靠,大城市的食物需要就可毫不费力地解决。

从6世纪到12世纪后期,这个城市的人口几乎维持不变,而这个大城市的人口包括皇室成员、庞大的官僚队伍、中央教堂组织成员、大量的修道士、律师、医生、世俗的教师、小店主及零售商。

园丁的小块土地分布在城墙之内,工匠和工场工人中有许多都是外国血统的奴隶,有些穷人得到国家和教堂的照顾住在那里,还有一些生活在棚户区或者干脆无家可归。10世纪以前,没有世袭的贵族或上层中产阶级。

直到投资于土地成为可能前,家族财富很少延续多久。没有人因觉得自己地位高贵而不愿去经商,虽然9世纪的一个皇帝西奥菲努斯在发现他的皇后是一只商船的分成主时十分震惊。帝王家族是不应卷入商业的。

拜占庭花了一段时间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阿拉伯征服者和亚洲移民切断了帝国的黄金供应,只有严格控制流通拜占庭的货币才能维持其价值。

8世纪早期的外交活动继续向乌拉尔地区打开大门。哈扎尔人的王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商业的突厥部族,7世纪在里海的北部建立起来。

哈扎尔汗雇佣了拜占庭的技工,为他们在亚速海的沙克尔建造了一座石头城,因此乌拉尔黄金开始流入拜占庭。

几乎与此同时,它再一次与高加索金矿建立了联系,当时那里的金产量正在逐步缩小。

8世纪晚期,毁坏圣像的诸皇帝的反宗教政策使得大量教堂的财富流通起来。但帝国的主要金源此时由阿拉伯人自己提供,他们经西班牙从西欧,经由伏尔加河从北欧进口原材料,用黄金支付从而使西欧和北欧的贵族能用黄金购买拜占庭工场的奢侈品。到9世纪,帝国重新有了巨大的黄金储备,能再一次从东方大量进口。

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使得远东贸易走更北的路线。这条穿过突厥斯坦到黑海的路线,在哈扎尔王国统治时是畅通的——这个王国的繁荣从8世纪延续到10世纪。

在这期间,哈扎尔人的首都——位于伏尔加下游的伊蒂尔——是一个集市,在那里可以发现各族商人C从伊蒂尔发往欧洲的商品可以走克里米亚的港口切尔松,而从北方的出口可以到拜占庭,在这儿,希腊船只将其运到君士坦丁堡。

这是获取中国商品的主要路线,就拜占庭而言,这些中国商品几乎全是生丝。印度和马来亚的商品,象牙、宝石和香料一般经阿富汗和波斯而来,到了波斯,沙漠商队还可以再添上地毯和制成丝亚美尼亚商人在波斯购买商品将其运到特拉布宗,希腊船商再从那里购得这些产品。阿拉伯和拜占庭的直接交易起初非常少,不过埃及的棉花似乎没有阻断地到了君士坦丁堡。

但在9世纪末以前,叙利亚和巴格达的纺织品从安提俄克的港口圣西米恩进口或经小亚细亚从陆地进口。

直到9世纪晚期,从北部进口的奴隶和毛皮,从俄罗斯大草原进口的蜂蜡,从波罗的海进口的琥珀和干鱼,都被地方商人运到切尔松,在那里再由希腊商船买走。

9世纪初,俄罗斯人控制了所有的这些贸易。

巴尔干半岛及中欧的商品,如塞尔维亚的矿物及特兰西瓦尼亚盐,通常经陆路运至帖撒罗尼迦,然后从耶里运到君士坦丁堡。

也从西欧进口少数的奴隶、木材、武器,以后还进口毛料。这些商品的大部分还是经由威尼斯集市而来。

从黑海到君士坦丁堡的商品被海关人员拦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入口处,即在西让,在那里缴纳10%的从价税。

从地中海和爱琴海来的商品在达达尼尔海峡的阿坪多斯或加里波利斯也缴付类似的税收。

对亚洲商品的征税,在特拉布宗,阿塔里亚,西西里的瑟鲁西亚都设有征税站,而经陆上安塞拉设有类似的机构。

帖撒罗尼迦的海关官员控制了巴尔干贸易。直到6世纪晚期,关税组织还由君士坦丁堡的贸易伯爵控制。

后来它就开始了地方分权,地方关税官员,集市官,被给予了相当程度的自治权。8世纪末,皇后埃仁允许自由进口;但这座城市在贸易上的优势并没有平衡帝国赋税的这种损失;她的继承人恢复了这些赋税,设立了新的检査站以防止从西面或南面的进口商在阿拜多斯港口登陆逃税。这尤其适用于奴隶贸易。因此不管在哪里出售奴隶,都要加征2个诺米斯玛(约合30金法郎)的特别税。

要对这些贸易的数量或价值做出估计不大可能。我们不知进口税收占到帝国财政收入多大的比例。它们一定在预算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如果埃仁不借助于它们的帮助也能维持政府,它们就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她可能想到了随之而来的降低价格和剌激贸易可以带来更多的直接税收,有理由认为在她统治时期进口贸易稍微有点滑坡。

无论如何,她的尝试再也没有重复过。在进口商品中,花费最大的是进口生丝。即便在君士坦丁堡和希腊建了养蚕场后,生丝商人和衣着讲究的人购买的大部分原料还是来自国外。

各种各样的成品布,特别是绸缎和织锦,一样大批进口,尽管本地也有相当数量的生产。还有贵重的商品,如象牙和珠宝可能只是少量进口,因为帝国宫廷外只有少数人能买得起,对毛皮的需求也只限于富人。

另外,还进口大量的香料。香料行会授权销售的商品包括许多种如胡椒粉、肉桂和麝香鹿,都来自东方。

拜占庭的医学论文,如西米恩-塞思在的论文提到各种印度香料如肉豆蔻、姜及丁香都极易在君士坦丁堡买到。

奴隶贸易从来就不是大规模的,教会不支持这种贸易。在矿场和宫殿作坊工作的大多数都是战俘。

帝国的岀口少之又少。东方只购买拜占庭工场少数几种产品,如镶嵌用的玻璃及一些染料和香料,如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胭脂红和来自爱琴海诸岛的乳香。西部和北部给顾客渴望购买任何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奢侈品。

尽管这种贸易给帝国带来了黄金,但当局并不十分鼓励。他们更喜欢让其产品因为相对稀少而具有珍贵的价值,并保有某种神秘感。

最好的丝绸是禁止出口的。它们偶尔离开这个国家,只是在作为礼物送给国外权贵的时候,仅此而已。质量差一些的丝绸可以出口,但出口供应从未满足过需求。

亚麻布和棉花则大批出口。直到后来某个阶段,伯罗奔尼撒地毯在西方非常流行。

应用艺术品、駐琅、雕刻象牙及滑石石瓷等,虽然对其需求总是很盛,但由于价格过于昂贵因而无法大批进口。

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一样,要在同样的收税站缴纳同样的税。海关的检査非常严厉。奥斯曼一世的大使,克里莫纳的利厄德普兰德,发现他的外交地位虽然允许他免税出口日常用品,但绝不允许他带岀禁止岀口单上列岀的丝绸。

从东方进口的大量商品似乎又直接被再出口到西方或北方。对其所征缴的过境税我们目前还不清楚。

东方国家与拜占庭进行的大部分贸易和帝国内部的所有沿海贸易都由希腊船只完成。他们完全垄断了黑海,航运所有来自切尔松和特拉布宗的商品。

这种垄断一直持续到9世纪末,其后俄罗斯开始发展自己的贸易而哈扎尔的贸易开始衰落。

从此以后,俄罗斯平原的商品每年由俄罗斯远征队顺第聂伯河沿保加利亚海岸运到博斯普鲁斯海峡。

为了发展与俄罗斯的友谊,也为了鼓励这种贸易,帝国在907年签订的一份协议里允许注册的俄罗斯商免税进口他们的商品,这条协议几年后又重续了一次。

与此同时,希腊人在西方的贸易中失去了垄断地位。到10世纪,拜占庭在意大利首都巴里有了自己的海运商队,而其附庸城市阿马尔菲与它的啬人在君士坦丁堡的殖民地的联系正在稳步增长。但是危险的竞争来自威尼斯,它本身也是一个附属城市,然而这时候,还是对它的帝国宗主非常老练地表现出尊重。

到10世纪末,威尼斯已有一支非常庞大的舰队,它不仅承担着西部帝国与中欧和拜占庭的贸易航运,还提供定期的旅行和邮政服务。

不过,希腊船只仍航行到意大利。928年西部皇帝奥托二世在斯提洛被穆斯林击败后商人们设法营救他,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经陆路进口的商品似乎通常由外国商人带入。在君士坦丁堡每年都有叙利亚公司销售叙利亚物品,也销售横穿小亚细亚通过伊拉克运来的印度商品。

为了方便穆斯林访客,这座城市还建有一庠清真寺。在君士坦丁堡及帖撒罗尼迦可发现来自巴尔干国家的人,他们把产品卖给行会组织。

在这里,没有不鼓励外国人来访的。缴纳进出口税的正是他们,而不是拜占庭人。不过在参观访问这个首都时,他们的生活受到限制和监控。一经过达就必须向相关市政当局汇报自己的情况。

分给他们住的是特别的宿店,即所谓的米塔塔,任何人在这座城市逗留的时间都不许超过3个月。这些规则适用于普通的穆斯林,也适用于西欧的商人。之后,主要的意大利城市在君士坦丁堡设立了领事馆,领事馆的官员在帝国当局的同意下承担着他们居民的监护权。俄罗斯人被认为更野蛮,对他们另有安排。

他们可免费居住,免费洗澡,但被安置在郊区,没有护卫就不允许进入城墙内。保加利亚商人必须对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商品进行登记。

这样的事发生在君士坦丁堡;9世纪晚期,一个腐败的大臣将登记处移到帖撒罗尼迦,这极大地扰乱了保加利亚的贸易,以至于它的国王发起了一场战争来加以纠正。

尽管因战争发生偶有中断,拜占庭对外贸易的规模在11世纪后期国际性的动乱发生之前仍有增长。

政府很少做出鼓励,只是在攸关自己的财政或是为了获得黄金和帝国工场所需的原料时才进行干预。为了外交利益或为了维持君士坦丁堡的秩序,商人的利益应该做出牺牲。

内部贸易的组成主要是供应君士坦丁堡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及保障市民对詩适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养活这个城市人口的谷物大部分在小亚细亚种植,并通过离谷地最近的港口运来。如果亚洲收成不丰,也可从其他省运来弥补。

1073年亚洲饥荒期间,政府就从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半岛收购了100000莫迪(650000公斤)的谷物。在突厥人占领安纳托尼亚的大部后,色雷斯开始供应谷物——它过去主要是饲养牛和猪的,这些牲口被成群地赶到城市的屠宰场。羊主要来自比希尼亚高原。

水果和蔬菜的种植是在本地和尼科梅蒂亚湾的非常隐蔽的海岸。博斯普鲁海峡富产鱼类。渔夫要买执照,执照的收益用来支付圣索非亚灯塔照明用的油钱。

帝国的各个地区都有香料和调味品,如来自诸岛的乳香,奇里乞亚的番红花,比斯迪亚的香口胶。本地生产的布补充伯罗奔尼撒半岛生产的不足。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安纳托利亚生产地毯。塞柏和科林附近的农场源源不断地供应生丝。

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爱琴海的亚洲海岸种植亚麻,它们被运到君士坦丁堡来加工成成品布,并且用伯罗奔尼撒半岛染料和克拉桑特的明矶来染色。

其他大城市,如帖撒罗尼迦和特拉布宗为了保持它们相当大的人口也需外地的进口来补充本地生产的不足。

除食物外,货物被从一个省运到另一个省时在目的地要缴纳入市税,但皇室和军队的货物不受这一限制。

农用机械及私人用品可免税,修道院也可得到免税的特权,通常船长的私人货物也可以享受这一特权。

商业性的海运业被控制得非常严格。管理它的规则被编成一部法典,即《罗得法典》——因为在早期罗马帝国时期罗得似乎有最好的海运法规。

从8世纪到13世纪,这部法典断断续续地一字不改地重新颁布。它给我们提供了拜占庭航运业组织的一些信息。每艘船都有一个船主或雇主,他与船长是截然不同的,尽管一些船长也可拥有或雇用他的船。

不过一旦航行开始,船长就完全控制了该船。他的薪金是一般海员的两倍,地位稍次的成员是船员的1.5倍,而厨师是船员的一半。

当遭遇窃贼或货物被仓底的水损坏时,船长要负全责。他必须保证船体合适能保护货物。丝和麻需要特别地看护。

在危机时,船长有权筹措贷款以获得船上所需的一切必需品。商人经常与他们的商品一块航行。

因此,旅客有权加入任何有关是否抛弃货物的讨论,尽管最后的决定有可能是船长做出。他们不得不将值钱的东西和黄金存在船长那里,否则船长对损失不负任何责任。当因海难或其他原因导致货物丢失时,船主要按照物品的不同进行补偿。如果是白银则付价值的1/5,黄金、珍珠或干丝则付1/10,如是丝绸弄湿了赔付的比例便要更小。不值钱的货物,如谷物或油就不必承担这个责任。

每个旅客可拥有不到3立方肘尺的空间;妇女少些。每天淡水的供应都是定量的。

船运的定价是每1000莫迪50个金币(约750金法郎),莫迪显然是一种容量单位,它是以1莫迪(6.5公斤)谷物为基准,如果使用到一定期限就只值30个金币。在海运保险出现之前,失去一条船对船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海上旅行非常危险。只要在头年10月到第二年的3月封海,海难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但是在黑海和爱琴海任何季节都有可能遭遇暴风雨——-前处几乎没有暖和的抛锚点,后者则有暗礁和急流。船只失事特别多。

相比而言,海盗并不是常有的危险。在黑海几乎没有海盗,但爱琴海无数的岛屿都比较适合他们生存。

824年到961年,克里特岛是撒拉逊海盗的总部。即便是港口也有海盗,他们切断船缆,盗走船锚。防火有不同的警告。甲板上惟一允许点火的地方是厨房。旅客尤其不允许自己炸鱼。

基于这些危险,投资航运业是非常具有投机性的,商人一次成功航行的赢利非常大。因此政府允许航运业的贷款利率比普通的高一些。

拜占庭中期,利率为每年16,66%。这个比率是否高到可以吸引投资者是值得怀疑的消除这个限制也许有利于拜占庭航运业的发展,特别是当来自西方的竞争变得激烈时。

君士坦丁堡是主要的商品交易中心。为了便于监督,每个行业都占有自己的某个区,销售条件也由不同的行会条约来规定。

君士坦丁堡的集巾全年都特别忙,尽管冬季海运停止时贸易活动会减少,特别是当风雪堵住色雷斯和小亚细亚的道路时,它差不多就停止了。其他城市每年都有自己的集市,其中帖撒罗尼迦的圣德美特里厄斯集市是非常著名的。

它每年在10月20日开放,而在圣德美特里厄斯日(10月26日)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关闭。到11世纪,它巳经是每年都举办一次了,一直到突厥征服前夕都很繁荣。在这几个世纪,它是近东最大的集市。

12世纪早期的一位讽刺作家将它描述成繁荣的顶峰。这个集市位于城墙外的露天平原,有两排长长的帐篷带,两边的街道与它们互相垂直。大部分科林斯湾和维奥蒂亚的丝绸就是在这里交易的,也就是这里,巴尔干的农产品和喀尔巴阡山脉的皮革和盐找到了它们的市场,穆斯林商人带来了叙利亚的锦缎和埃及的棉花。

意大利商人主要是来购买。近东的贸易内容在圣德美特里厄斯的集市中都得到了体现。

帝国内再没有其他城市有如此大规模的集市,尽管特拉布宗的集市到夏季四处都是各民族的商人,而安提俄克在969年被拜占庭帝国征服后是希腊和穆斯林商人的主要集会地点。

直到11世纪末,拜占庭贸易开始经历一系列灾难性的转变,从此再也未能从中恢复过来,关于衰落的内容这里暂不多加赘述,而8~12世纪拜占庭帝国在经济方面的政策调整内容大抵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拜占庭   伯罗奔尼撒   帝国   君士坦丁堡   黑海   叙利亚   世纪   贸易   繁荣   商人   方向   工业   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