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八旗:大清帝国最重要的盟友,满清征服中原的“突击队”

公元1616年,辽东建州女真部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经过多年的战争最终统一了东北的女真各部,建立自己的政权,史称后金,并以“七大恨”的名义正式反叛大明帝国。彼时的努尔哈赤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地区,为了提升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努尔哈赤借鉴曾经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和元朝的“达鲁花赤”制度,创造性的建立了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将自己的部众分别改编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8旗,是为满洲八旗,这些人就组成了努尔哈赤征战天下的主力。当时有句话叫做“女真(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八旗初创的时候确实是非常彪悍,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更是只带着2万八旗军就全歼了11万明军精锐,一战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然而,毕竟女真(满洲)是一个人口稀少的部族,努尔哈赤的满洲八旗满打满算也不超过8万人,而他的对手则是拥有百万大军的大明帝国,双方的兵力悬殊如天壤之别。努尔哈赤迫切希望扩充自己的兵员基础,于是他把目光盯上了蒙古各部,1621年,努尔哈赤将后金境内的蒙古部众仿照满洲八旗的模式另编为蒙古二旗。之后皇太极即位,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的基础上更加大规模扩充蒙古八旗军力,至1635皇太极正式设立蒙古八旗,特别是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察哈尔部)后,收编了大量的蒙古骑兵,皇太极将新归附的蒙古骑兵全部编入蒙古八旗战斗序列,总兵力6万余人。

1644年,清军入关,蒙古八旗也从龙入关,作为游牧民族出身的蒙八旗战斗力非常彪悍,尤其擅长长途奔袭和骑兵作战,他们在中原与南明、李自成、张献忠等集团的作战中,往往充当“突击队”的作用。他们从山海关一路打到中缅边境,为大清帝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因此成为了大清帝国最重要的盟友,其地位仅次于大清帝国的嫡系满洲八旗,高于汉军八旗(以后有机会再讲)和绿营兵。满清皇室为了保持蒙古八旗对大清的忠诚,遂采取满蒙一体的战略,即双方大量通婚,也因此终大清一世,蒙古八旗对大清也是忠心耿耿,历次战役中都少不了他们的影子。

乾隆以后,作为大清帝国武装力量的支柱满洲八旗日渐衰落,大清军界的主流成了汉军绿营兵的天下,为了抗衡绿营兵一家独大的局面,清廷遂大量从蒙古八旗中抽调精锐补充满洲八旗,并将蒙古八旗大量移防内地,因为蒙古草原上的自然条件远不如关内,这些蒙古勇士依旧保留着勇武质朴的战斗作风,而蒙古八旗对清廷的忠诚度也是没得说的,如此一来,清廷勉强维系着帝国军界的微妙平衡。

1865年5月,蒙古八旗最后的领军人物僧格林沁亲王,在剿灭捻军的战争中中伏被杀,蒙古八旗遭受重创,加上此前在八里桥之战(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与僧格林沁兵团在天津郊外八里桥的一场决战,此战僧格林沁军团伤亡过半)的损耗,蒙古八旗元气大伤,此后逐渐退出了大清军界的主流舞台。汉人实力派湘军、淮军以及后来的北洋军逐步垄断了大清军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蒙古   帝国   努尔哈赤   女真   满洲   僧格林沁   太极   军界   绿营   中原   清廷   突击队   盟友   满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