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与安徽淮北

这几天由于马英九回家祭祖,想到前年写的一篇文章,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马援是谁?他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开国大将,陕西扶风人士,在他的身上出了“老当益壮”和“马革裹尸”这两个成语,在刘秀统一全国后,他还多次带兵击退了北边匈奴、乌桓的入侵,平定西边羌的叛乱,在两次平定岭南地区交趾等地(今属越南)的叛乱中,被授予“伏波大将军”的封号。公元49年,马援以62岁老迈之躯,再次领兵出征南方,前去武陵郡平定蛮人的叛乱,但是战事失利,最后兵败病故在充县(今属四川)。

马援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富有文采,是个文武双全的军事家,其南征交趾时所写的家信,被清朝人吴楚才、吴调候叔侄二人选入其所编的《古文观止》中,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这样英雄豪杰生前和淮北没有交集,怎么会和淮北有关系呢?原来是当年马援将军病故后,家人就将其灵柩运回陕西安葬,那个年代的运输主要靠水路,而如今的淮北渠沟就是当年由长江进入西北的必经水道,睢水宽阔造就了渠沟这个繁华的大码头。在渠沟,其家人听到了,由于兵败武陵郡,再加上仇家的构陷,马援一代名将被“褫夺”封号的消息,只好将灵柩就地埋葬。一直到东汉明帝继位,马援的女儿成了马皇后,马援才得以恢复名誉,到了东汉章帝继位,他的家人才将其墓葬迁回陕西扶风,此地便留下了衣冠冢。马援的灵柩在淮北停留了近三十年,据说淮北本地的马姓子弟大部分都是他的后代,他的衣冠冢也被称为“马家墓地”。

那么马援墓到底在什么地方?根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推断,马援墓应该在安徽淮北渠沟镇抗战路一带,我曾经在渠沟生活工作了二十年,竟然不知道它坐落何方?不仅我不知道,许多渠沟的居民也不知道,于是决定去寻找。

在高德卫星地图的帮助下,经过两次的寻找,终于在抗战路的东侧,原酒精厂厂区开发的小区“相山家园”的后围墙外的一片果树林中发现了马援墓。

所谓马援墓,就是一块“淮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石石碑,该碑由淮北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元月设立,碑的正面刻有“马援墓”三个大字,石碑的背面刻着马援的生平事迹,并划定周围的50*50平方米为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地面上并没有什么遗存。此处墓葬对研究马援的生平事迹以及淮北的历史研究,都能起到证史作用。

说到淮北的历史,不得不提到渠沟,淮北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起源于渠沟,据《春秋左传注疏》记载,公元前697年,宋、鲁、卫、陈四国在渠沟歃血为盟,准备攻打郑国,这可谓是淮北历史之滥觞。当年渠沟是睢水上的一个大码头,一个市井繁华之地,只是由于两晋南北朝之后,由于水陆交通的变迁,再加上战争的破坏,渠沟才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淮北   扶风   淮北市   衣冠冢   渠沟   交趾   灵柩   叛乱   陕西   安徽   东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