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模范雷达站”:人人争当胡泰松,人人皆是胡泰松

“乌拉盖模范雷达站”陈列的胡泰松烈士遗物。杜圣智摄

“泰松哥,我来看你了。”又是一年清明,茫茫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矗立着一座丰碑,上面写着几个红色的大字“胡泰松烈士牺牲纪念地”,当年被烈士救下的郭海霞再次来到胡泰松的牺牲纪念地前祭扫,这样的祭扫活动,她已经坚持了三十年。

1993年2月,空军某旅“乌拉盖模范雷达站”年仅22岁的操纵班班长胡泰松,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定格在皑皑白雪中……

在探亲归队途中,胡泰松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他所乘坐的小客车被困在没膝深的雪中动弹不得,如果在车里冻一晚,后果不堪设想。

“听我指挥,老人和妇女留在车上,年轻的男同志们和我一起下车挖雪,开出一条道来。”作为一名军人,保护人民群众的使命感驱使着胡泰松,他要竭尽全力为大家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

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胡泰松和同车的武警战士白乙拉带领几名青壮年先后下车挖雪推车40多次,可还是无济于事。于是,大家决定放弃汽车和行李,徒步返回离这里最近的霍林郭勒市。

大伙走了几公里后,16岁的女孩郭海霞走不动了,瘫坐在地上绝望地哭喊。天色渐暗,气温越来越低,胡泰松知道再不继续前行,就只能等待死亡。于是,他毅然背起小女孩艰难跋涉了约10公里。由于体力消耗过大,胡泰松的双腿失去了知觉,不能走路,同行的群众被他舍己救人的行为深深感动,反过来又架着他走。

眼看着大家都体力不支,胡泰松不想拖累大家,毅然推开搀扶他的人说:“别管我了,不然谁也走不出这雪地。”就这样,郭海霞和同车群众脱险了,胡泰松却倒下了。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在生死时刻,他用泰山之松般的身躯为大家立起了一座钢铁长城。

“分别前,他最担心的是自己不能按时归队了……”郭海霞哽咽。胡泰松牺牲前,仍牢记遵守纪律,视纪律为生命。

“我们一定要把英雄的遗骸带回来!”霍林郭勒市政府组织出动了300多台次汽车,数千人次的搜索队伍,寻找了整整36天才在大雪中找到烈士遗骸。他们在胡泰松牺牲的地点立了一座纪念碑,提醒世人不能忘记“战风斗雪的英雄”。

“乌拉盖模范雷达站”门前的石碑。杜圣智摄

黄毛风、白毛风,从夏刮到冬。五月雪刚化,九月又结冰,风吹牛羊跑,六月穿棉袄……这是民谣中的乌拉盖,也是真实的乌拉盖。

走进北部战区空军“乌拉盖模范雷达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一块刻有“乌拉盖模范雷达站”字样的石碑,石碑的背面是乌拉盖雷达站英模榜,名列榜首的就是被授予“遵纪爱民模范战士”荣誉称号的胡泰松,其余的是该站获得三等功以上荣誉的官兵。在雷达站,人人争当胡泰松,人人皆是胡泰松。在他们身上,一直传承着老班长胡泰松烈士的精神财富——“立起是界碑,倒下是长城。”

“这是我第12次来到胡泰松烈士纪念地,每次都感受到心灵的洗礼。”“胡泰松班”第7任班长唐巧章说。今年已经是唐巧章在雷达站的第13个年头。当年,他怀着对草原的向往主动要求分配到乌拉盖,却被漫长的冬天和连队艰苦的生活泼了一盆冷水,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作都提不起精神。

面对心理落差巨大的唐巧章,时任班长吴举忠慢慢向他讲述了胡泰松老班长的事迹,故事并不长,唐巧章却听得低下了头。“身为‘胡泰松班’的一员,干工作都打不起精气神,怎么好意思继续留在这个班呢?”也正是这句犀利得戳心窝子的话,让唐巧章如梦初醒。

从那以后,唐巧章时时处处向老班长看齐,励志要成为老班长那样的兵。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空军雷达兵“百名优秀操纵员” 、“北疆兵匠”……这些闪亮的成绩见证着唐巧章的一步步成长。

走进雷达站训练室内,标记员迅速标记,操纵员十指翻飞,口中不断报出坐标方位。“每分钟400个数码,负责抄报的指令员根本跟不上!”这是年仅20岁的上等兵操纵员陈卫东巅峰时的报板成绩,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之前的成绩在全站垫底。

无穷的精神转化为无穷的力量,“胡泰松精神”在传承中不断被延展,从影响一个人到影响一群人。“胡班长是四川人,克服了巨大的口音障碍,把报板成绩做到全站顶尖。老班长能做到的,我也可以!”身为操纵员的陈卫东,深知自己的方言严重影响了报板的速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每天带着一个马扎、几张测报纸,比其他人早起一个小时练习。“精神的力量让我越过了那些困难。”经过一年努力,陈卫东的情报准确率99%以上,成功逆袭。

人人争当胡泰松,人人皆是胡泰松。在“胡泰松精神”的引领下,官兵们聚焦主责主业,精武强能锻造过硬本领。乌拉盖雷达站于2002年被空军授予“乌拉盖模范雷达站”荣誉称号,同年荣立集体一等功,多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先后14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1990年至今连续33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自1969年建站以来,历届乌拉盖模范雷达站官兵在面临生与死、得与失的双重考验下,自立自强、勇于拼搏、扎根边防、默默奉献。全体官兵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强精神、咬住目标不放松的奋斗精神、铆在边防作奉献的钉子精神、环境闭塞观念新的创新精神”的四种精神,凝练了“立起是界碑,倒下是长城”的站训,喊出了“看我的,跟我来”的豪言壮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承英雄精神,筑牢空天大门。

(作者:梅世雄 刘宝瑞 张凯丽 杜圣智 刘伟祺 唐明 赵敏 刘玥)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梅世雄 刘宝瑞 张凯丽 等 责任编辑:于雅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乌拉   雷达站   模范   操纵员   石碑   官兵   烈士   空军   班长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