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崔建功怕特功八连打光,交待团长刘占华:八连只攻不守

下图的这面战旗上,有381个弹孔,特功八连曾在上甘岭战役中,将其一次又一次地插在上甘岭主峰上。八连连史记载称:

“八连有史以来都是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从来没打过败仗,也从未失过阵地,是一支打不烂拉不垮的连队。”(1952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军组织工作会议材料内容)

当年崔建功将特功八连派上上甘岭时,怕八连将士打光了,还特地交代134团团长刘占华,八连的任务是反攻而不是守备。

特功八连战旗上遍布弹痕

特功八连踏上597.9

尽管崔建功很认真地强调了特功八连只攻不守,但战局恶劣,容不得特功八连依照计划行事。早在1952年3月,彭老总在回国治疗头部肿瘤时,便开会决定让15军和28军一起担负志愿军最核心位置的战线防御任务。

会后彭老总特地留下15军军长秦基伟,严肃而郑重地对秦基伟说:

“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五圣山上甘岭地区

秦基伟当即做出保证,一定会将五圣山牢牢攥在手中。同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岭战役拉开序幕,美军疯了一样地朝五圣山上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狂轰滥炸。

时任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率领麾下将士顽强阻击,反复争夺上甘岭表面阵地,战至18日,45师因为减员过于严重,无奈退守坑道。45师作战科长宋新安在向秦基伟汇报伤亡情况时忍不住嚎啕大哭,部队伤亡太严重了——

133团一、三、九连只剩16人;134团一营共剩30人,二营四连剩19人,五连无兵,七连无兵,八连11人……

英雄连队——特功八连

秦基伟说不出话,半晌他才让刘新安叫来45师师长崔建功,秦基伟平静到几乎麻木的声音伴随着“刺啦”的通讯杂音在崔建功耳畔响起:

“15军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了全局胜利,15军打完了在所不惜!国内15军这样的部队多的是,上甘岭只有一个!”

顿了顿,秦基伟继续说:

“老崔啊,阵地丢了,会有不好见我哟。”

秦基伟将军修复彩照

崔建功沉声表示自己明白。通话结束后,崔建功对师指的成员说:

“打吧!老子手上还是有点儿本钱的,够鬼子们啃上一气!45师打剩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如果我牺牲了,我的第一代理人就是副师长唐万成。”

作战科长宋新安擦干眼泪,回应说:

“师长,我给你当班长,过了鸭绿江我就没打算回头!”

当日夜晚,崔建功拿出包括特功八连在内的最后6个连,让当中的一个连进行战斗机动,特功八连和其他4个连扑向597.9高地,展开第一次大反击。

上甘岭阵地分布情况

钢铁般的特功八连

各战斗部出发前,崔建功怕王牌八连打光了,特地吩咐134团团长刘占华:特功八连只攻不守,他们是开路的尖刀,不能被敌人折断刀尖。

不久后,随着作战指令下达,特功八连连长李保成率领战士们冲上597.9高地,由于战前准备很充分,特功八连以伤亡仅5人的代价,全部进入1号坑道,这为其他连队反击作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特功八连在上甘岭伤亡惨重

进入一号坑道后,特功八连片刻没有休息,将士们直插1号和9号阵地,阵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暗堡,已经身负重伤的机枪手赖发钧拼着最后的力气,手握手雷扑向地堡,与敌人同归于尽;

19岁的苗族小战士龙世昌拖着被炸断的腿,爬上一个疯狂喷吐火舌的碉堡,朝其中塞了一根爆破筒,用胸膛拼命抵着不让其被敌人推出来,结果与敌人一起被炸得尸骨无存。

战士赖发钧与19岁的龙世昌

同一时刻,黄继光扑向高地的最后一个敌军地堡枪眼,暂时阻断了敌军猛烈的炮火。当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检查黄继光的残躯时,惊异地发现黄继光在最后一扑时,被敌军打得7个海碗大的弹伤,没有一处在流血。

换言之,黄继光身上的血早在他扑向敌人地堡枪眼的时候,已经流干了。他的肉体确实死了,但精神和意志力支撑着他创造了奇迹般的壮举。

黄继光人物油画作品

黄继光并非特功八连的一员,不过他与当时牺牲的龙世昌和赖发钧均被追记为特等功臣,其中黄继光还与杨根思一样,得到了“特级英雄”称号,此二人是志愿军历史上唯二获得这项荣誉的人。

上甘岭无愧“绞肉机”之名,特功八连战斗到21日夜时,包括伤员在内仅剩16人,但仍然坚守在597.9高地上。

23日夜晚,特功八连在135团5连的协助下,朝597.9高地2号、8号阵地发动反击。

然因为5连很快伤亡殆尽,特功八连失去策应,他们与敌人反复争夺了9次阵地后,尽管顺利拿下8号阵地,可由于全连仅剩5人,且其他连队无法上来接应,特功八连要保住阵地,就必须违抗“只攻不守”的军令。

影视剧上甘岭一角

在与敌人对抗了数小时后,副连长侯有昌重伤,李保成无奈放弃阵地,撤回坑道,侯有昌在坑道中水米未进整整4天,第5天的早上静悄悄地离开了战友们。

崔建功每天听着特功八连的汇报,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将战斗力补给连长李保成。短短2周时间内,崔建功向特功八连补充了800多人,但实际上只有三四百人幸存着进入到李保成所在的1号阵地中。

战士们战斗11月1日,终于收到撤退的指令,此时李保成带领的特功八连战士连同他本人,只剩下8人,回撤途中因为敌人的炮火突袭,八连又失去2名钢铁战士。

原属特功八连的战士,只剩下连长李保成、指导员王土根和一个小通讯员3人。

特功八连连长李保成

英雄活在传承中

在15军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部队中,特功八连历经3次打光重建,重建次数最多的一支连队,4班更是因为前任班长重伤或牺牲,先后迎来6名班长,经历了4次重建。

他们开赴战场时,崔建功虽然下达了“八连只攻不守”的指令,但大敌当前,真正到了战场上哪里还顾得上呢?特功八连既攻且守,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解放军报记者程雪在2020年走进“上甘岭特功八连”储藏室,采访新一代的八连官兵时,偶然间注意一排外观与普通行李箱没什么两样,但写着每一名八连官兵“详细家庭地址”和“后留”字样的箱子。

老将不死,星火相承

八连指导员祝华峰告诉程雪:

“如果有一天,八连有战友牺牲了,这个行李箱会装着他的遗物,‘后留’给他的家人。”

这就是这些箱子存在的意义。程雪错愕地回头看向参加采访的战士们,他们年轻的脸上只有平静,就像几十年前淡然而有条不紊地冲上上甘岭的老一辈八连英烈一样。

穿过岁月,新一代八连官兵与上甘岭上的八连前辈,身影似乎重叠在一起,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老将不死,星火相承。


参考资料:

[1]《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闫树军.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2]《上甘岭军魂——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不容置疑的真相》 王腾飞[责编].北京日报[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3]《血的较量——记上甘岭战役中的秦基伟与王近山两将军》 董建国.《中华将星》[湖北党史]

[4]《走进“上甘岭特功八连”:站在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前》 程雪、蒋龙、夏澎、王帅.解放军报

[5]《决战朝鲜》 李峰[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上甘岭   打光   战旗   坑道   连队   作战   连长   团长   伤亡   阵地   战役   敌人   崔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