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挽救大明于水火?皇帝和百姓却对其恨之入骨

崇祯三年,袁崇焕被斩首处死,斩首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死刑,需要用刀将活人的头颅一刀一刀割下来。据说袁崇焕被割了将近三千六百次,这一数字成为了大明律中的记录。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每一次割下一块肉,就有人买下来生吃,场面十分惨烈。他的家人也没有能够幸免,被流放到了三千里之外。

是什么原因,让皇帝和百姓对此人如此痛恨!巴不得削骨吃肉来解恨呢?

袁崇焕是明末年间的一位杰出将领。在其早年,他拥有卓越的文学才能,但同时也对军事颇有研究,曾经通过退伍老兵的介绍,深入了解了边境的形势和民情。这使得他在被提拔到兵部任职时,得到了御史侯恂的赏识,并开始逐渐向武官转型。

天启二年,袁崇焕奉命镇守山海关,因其胆略和智谋而受到了朝廷的赞赏。

他在这里担任了兵备佥事,并成功地平息了军民之间的矛盾,巩固了边防。此后,他还在一些战役中表现出色,如在宁远大捷中,他利用西洋大炮打败了后金军,被朝廷任命为右佥都御史,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名将之一。

袁崇焕镇守山海关期间,凭借其卓越的才干和治军能力,先后受到王在晋、孙承宗的器重。他不仅善于安抚军民、整治边防,更在几场战役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天启五年,孙承宗被罢免后,袁崇焕主动率军前往救援宁远。当时经略高第却在山海关不予支援,使得宁远面临被后金攻陷的威胁。袁崇焕不甘心放任宁远陷落,于是带领几名大将奋勇作战。他巧妙运用西洋大炮的优势,成功地抵挡住了后金军队的攻击,努尔哈赤只能下令退兵。最终取得了宁远大捷。

这场胜利让袁崇焕声名鹊起,成为了当时备受推崇的右佥都御史。他也因此被后人视为一位英勇无畏、足智多谋的抗清名将。

然后他的辉煌也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发生的几件事情!将会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宁远大捷不久之后,努尔哈赤病逝,他最优秀的儿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承袭父亲的志向,将覆灭明朝作为自己的使命。

在即位后的第二年,皇太极率军攻打朝鲜,随后又包围了锦州。总兵赵率教和太监纪用选择关闭城门,严防死守。

面对后金的包围,锦州多次向宁远请求支援。宁远由袁崇焕镇守,他深知宁远的重要性,无法派遣主力支援。尽管如此,他还是让尤世禄、祖大寿率领四千兵力从敌军背后发起攻击。然而,在增援尚未到达之前,后金就派遣了部队来攻打宁远。

在激烈的战斗中,尤世禄、祖大寿等率军在城外与敌人正面交战,而袁崇焕、刘应坤和毕自肃率领士兵登上城楼防御,用大炮攻击敌军。双方都遭受了惨重的伤亡。尽管宁远受到了挫折,但后金军还是将火力转向了锦州,久攻不下,最终只能撤退。这场战役被称为“宁锦大捷”,但明军伤亡惨重,这并不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战役。

此后!袁崇焕的形象从英雄变成了败类!我们来仔细列举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他遭到了不少诟病,在百姓中声名狼藉。

1、袁崇焕的成功离不开魏忠贤的帮助,他是明朝最大的奸臣,虽然是宦官,但却掌握着重要的权力。

袁崇焕有一个好友叫阎鸣泰,阎鸣泰因为讨好魏忠贤而高升,但他在飞黄腾达后也没有忘记提拔袁崇焕。后来,袁崇焕也得到了魏忠贤的青睐。

从天启六年开始,袁崇焕经常在官方文件中大肆称赞魏忠贤,还提议为他建造生祠。但之后两人不知道为什么就翻了脸,魏党开始针对袁崇焕。在宁锦之战后,其他将领得到了奖赏!而袁崇焕只是晋升了一个官阶,因为魏党在背后给他制造了麻烦,指责他没有为锦州提供支援,袁崇焕感到非常愤怒,最终辞去了官职。

后来,明熹宗去世,明思宗朱由检登基。朱由检一直将魏忠贤视为眼中钉,不断打压他的势力,最终设法除掉了魏忠贤,之后将袁崇焕召回朝廷,并再次重用他。

2、袁崇焕为了解决敌军后顾之忧,除掉了占据东江的毛文龙。

毛文龙虽然能够牵制后金,但治理能力不佳,浪费了不少军饷,因此袁崇焕一直对他有所不满。

不久,袁崇焕以阅兵为名,邀请毛文龙来观看士兵射箭,实则是一场埋伏。袁崇焕命手下将毛文龙绑了起来,对他列出十二条大罪,大加责难,最终将其斩杀。这件事未得到朝廷允许,袁崇焕擅作主张。

此举被后人评为和秦桧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一样丧尽天良。不过,袁崇焕此举也确实解决了后顾之忧,为军队创造了更有利的作战环境。

3、利用北京打防守战!和皇太极一起决战紫禁之巅

因为前有袁崇焕,后有毛文龙,皇太极一直不敢与朝廷开战,怕落个腹背受敌的下场。但当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大明朝廷的防线开始瓦解。清军趁机绕过袁崇焕的军事部署,率军向京城进攻。

得知消息后,朝廷派袁崇焕回京抵御清军。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几乎让崇祯惊呆了。

袁崇焕不仅没有进攻皇太极,反而派出多股部队袭扰,让皇太极的兵力集中起来,专心致志地加快攻击明朝首都北京的速度!

当时满朝文武都吓坏了,他们认为袁崇焕根本不是来支援的,而是给对方送上了助攻!因此,在崇祯和其他官员惊讶不已的目光中,袁崇焕和皇太极率领着超过二十万的军队,接连进攻了北京城!

然而,北京城并非如同山海关那般易守难攻,它已经近两百年没有遭受过战争的蹂躏,城内外早已融为一体。在城外,至少有十万的北京居民居住,他们最终成为了后金军队抢劫、屠杀的牺牲品。

最终,这场决定胜负的战斗并没有如袁崇焕所预期的那样顺利。崇祯的信任开始动摇,因为袁崇焕由于未被允许进城,只能在北京城外与皇太极进行对决!

虽然经过一番拼死抵抗,京师终于得以保住。但是,袁崇焕并没有因此获得赞誉和尊重,相反却遭受了不幸的命运。

他被百姓视为卖国贼而遭到极其残酷的对待。他被指控与清军勾结,为清军入关铺平道路。

事实上,他的确在军事上犯过错误,但以“卖国贼”来评价他则是不公正的。袁崇焕的家人也遭到了流放,他们度过了三千里的艰苦旅程。

袁崇焕的结局非常凄惨,但他在镇守边关、抗击清军等方面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他是一位兼修文武、胆识过人的名将,其事迹至今仍被后人铭记!

虽然他却背负着不良的声誉而去世。在“反清复明”一派眼中,他被视为“卖国贼”,而清朝乾隆皇帝却对他给予高度评价并为其平反。对于袁崇焕,人们一直存在争议。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杀毛文龙事件,但用“卖国贼”来评判他则是不公正的,因为他确实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努尔哈赤   宁远   崇祯   山海关   锦州   大明   明朝   太极   卖国贼   恨之入骨   大捷   水火   朝廷   皇帝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