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国的主体民族党项族是怎样起源并发展壮大的?

西夏其实很有趣儿——正说西夏史系列连载NO.1 引子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王国,党项族是羌族的一个分支。历史文献中对党项族的最早记载始于南北朝末期,《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中都对党项族有专门的记载。

党项族曾长期居住在今青海、四川、甘肃境内的部分地区,公元六世纪末,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周边各少数民族纷纷归附,隋开皇五年(585),党项族大首领拓跋宁从率领其部落至旭州(在今甘肃临潭境内),请求定居下来,杨坚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给予了他大将军的官号。

李唐代隋以后,党项族加快了归附的步伐。唐贞观三年(629),党项族首领之一细封布赖率部归附,大受优待,其他党项部落闻风而起,纷纷归附。

但是一个叫拓跋赤辞的党项族大首领和吐谷浑王室通婚,相互关系密切。贞观八年(634),唐朝大将李靖等率唐军进攻吐谷浑时,拓跋赤辞帮助吐谷浑作战,进行顽强的抵抗。后来实在打不过李靖,才率部投降。唐太宗赐其姓李,设置静边州等州用来安置拓跋赤辞的部落。

拓跋赤辞死后,他的侄儿拓跋思太继承了他的职位,任静边州都督。思太死后,继承他职位的儿子守寂被唐玄宗封为西平公。安史之乱,守寂因战功被升为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死了以后还被追赠为灵州都督。守寂的孙子拓跋乾晖曾经担任过银州刺史。

党项人形象

唐咸通十四年(873),乾晖的孙子拓跋思恭占据宥州(今陕西靖边东),自称刺史。思恭因镇压黄巢大起义有战功,唐僖宗升他为夏州节度使,复赐其姓李,封夏国公。从此以后夏州拓跋氏便称为李氏。夏州地区也获得了“定难军”的称号,统辖夏(今陕西横山西北)、绥(今陕西绥德县)、银(今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宥四州地方,成为了藩镇,这是夏州政权的开始。

五代十国时期,夏州李氏政权为保存实力,避免卷入内战,在名义上先后对统治中原的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各政权保持着臣属关系。后汉乾佑二年(949),后汉政府把静州(今陕西米脂县北)隶属定难军,夏州政权的辖区增加为五个州。

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当时夏州政权的统治者李彝殷随即表示归顺。李彝殷之后,他的儿子李光睿(后为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改“光”为“克”)和孙子李继筠都曾为北宋立有战功。李继筠死了以后,他的弟弟李继捧继任定难军节度使留后(留后,即代理)。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西夏   米脂县   吐谷浑   孙子   后汉   刺史   战功   陕西   首领   政权   起源   主体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