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丨老子西行之谜

随着周王室日渐衰微,礼崩乐坏,大小诸侯之间反复攻杀,民不聊生。三代以降,古之圣贤皆秉承“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原则。老子目睹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决计离开洛阳,骑着青牛一路向西,来到秦国函谷关前。

守备函谷关的关令名叫尹喜,平素就热衷八卦排演。早在老子到来的半年以前,他就曾登楼观星,遥望东方有紫气飘然西来,心知必有得道真人要路过函谷,遂斋戒焚香以待;后世“紫气东来”之说即滥觞于此。次年仲夏七月十二日,果然出现了一位“皓首聊耳”的老者,他骑着青牛缓缓来至关前。尹喜大喜过望,上前稽首参拜:“圣人来矣。”

经过一段时日的传道授业,老子告知尹喜,自己此番打算暂别中土,经由函谷关向西,远赴异域步道。后者闻听此言,依依不舍。恳请恩师留下墨迹,一方面作为留念,另一方面供自己参悟精研。老子见他一片赤诚,挥毫写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舟……”合计上下两篇,洋洋洒洒5000字,这便是传颂千百年的经典《道德经》,亦称《道德五千字》。尹喜大受感召,叩请随侍左右,追随老子“俱游流沙”,踏上漫漫征程。

(一)

过西域,入中亚


老子携尹喜等人离开函谷关后一路向西行进,穿越万里沙海,前往西域诸国,途经“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市——于阗国都毗摩城。

于阗古国,梵语音译为瞿萨旦那,地理范围大致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及其周边。该国素与中原交往密切,于阗王久闻老子盛名,亲率公卿、百姓出城前往南渠之山迎接,还命人在山上建造精舍供老子留宿。于阗王曾向老子请教:“何为道法?”答曰:“吾所行因机教化,尽入法门。”简而言之,老子认为教义道法并非一成不变的刻板教条,而应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大道皆源于此。

一行人在于阗稍作盘桓后,再次启程,仅留部分弟子在这里继续传播教化。这批人在于阗国被称为东士徙居之民。同时,于阗还建有一座毗摩寺,乃是“老子化胡之所”。

离开于阗后,老子的队伍向西翻越葱岭,沿费尔干纳谷地继续前进,抵达中亚喀布尔河流域的厨(音)宾国(今阿富汗喀布尔周边),暂时栖身于皮山洞窟之中。某日,厨宾王引军前往郊外狩猎,忽见异象,遂命手下寻找圣人访得老子,问是何人,从何处来。老子从容对答:吾乃修道之人,从中土至此。宾王不知“道”为何物,上前求教。老子只讲了四个字:“大道弥隆”,即道法传播历史悠久,兴盛之势极天际地。闻听此言,国王起初将信将疑,但在老子几次显示圣迹后,声言“宜奉焉”,决心皈依,大建道场。于是,道教逐渐在厮宾传播开来。

国王的七位王子得知老子隐居在郊外洞窟中,也带领侍从前往拜会。老子告诫几位王子,唯有“宜修三顺六微之要”,才能对内保全自己,对外和谐共处。道法在厮宾盛行后,老子再次启程,南下天竺各帮传教。

(二)

巡礼五天竺


老子到达天竺之时,正值印度历史上的“列国时代”,与老子生活的东周春秋时期颇为类似。当时的印度尚未形成大一统王朝,而是分裂为大小几十个邦国,其中有十六国实力最为雄厚,被称为“十六大国”或“十六列国”。老子从西北方进入天竺,游历印度北部、中部的键陀罗、乌芸、北拘萨罗和加夷诸国,最终抵达东部强国摩揭陀。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老子八十一化图》《老君历世应化图说》中,记述了老子在印度的故事,当然,其中不乏对老子的神化。

老子一行游历五天竺的路线是自函谷关西行,经过西域,翻越葱岭,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亚腹地,继而南下进入南端次大陆,属于古代中国与印度交流的“北线”。而实际上,两大文明古国之间的交往还存在一条“南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南方丝绸之路”,即“南丝路”。早在商周时期,我国西南云贵川地区的先民就已跨越横断山脉,前往南亚次大陆以及东南亚等地进行贸易;先秦战国时期,越来越多印度、缅甸等地的客商进入我国西南地区。

囿于地理条件与政治因素所限,“南丝路”显然没有“北丝路”著名,仅有南方的巴、蜀、滇等国以及楚国的部分地区经此道与天竺进行经济、文化往来。按照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提法,老子乃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那么老子为何不选择走“南线”进入天竺呢?

从主观条件上分析,老子对“南丝路”并不知情。尽管楚国曾有人经此道前往天竺,但老子的桑梓原本并非楚地。在春秋时期,苦县本属陈国,“孔子穷乎陈蔡之间”即指此地,它的大致范围在今河南周口的鹿邑县。直到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惠王所灭,方才并入楚国。彼时,老子早已在周天子处供职。

从客观条件上看,纵使有人将“南丝路”告知老子,他也不太可能自洛阳南下。究其原因在于,一代雄主楚昭王莞逝后,其子楚惠王继位,开启了征伐、统一南方诸国的序幕,相继对吴、越、巴开战,灭亡了陈、蔡等国。旷日持久的战争,错综复杂的政局,一度影响了“南丝路”的稳定,也让这条西南通道逐渐消失在中原人们的记忆中,直至西汉重新得到朝廷重视。

中国与印度之间的物质文化往来沿着南北两条“丝绸之路”同时展开,碰撞出了许多璀璨的火花。老子前往印度布道之行,无疑是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历史缩影。

作者:林硕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丝路阡陌专栏作家

来源:同舟共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喀布尔   楚国   西行   中亚   天竺   老子   西域   于阗   人文地理   道法   印度   丝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