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的传说(下)

关于她和周穆王相会的记载,就是典型的例证。据先秦奇书《穆天子传》记载,西周第六代君主姬满(即周穆王)在位时突发奇想,仅依靠马匹就开始了他的旷世奇举——西巡昆仑,而他会见西王母,是其西行最具光彩的篇章。

《列子·周穆王篇》又载:“(穆王)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别日有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以治后世。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之和。”这次“划时代”的会面不仅有着某种浪漫的意味,更象征着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日益密切的联系。 除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瑶池相会这个半神话半现实的传说之外,仍有许多事例可以作为秦汉以前的西域与中原地区相互交往的佐证。 考古学家在罗布泊地区的古墓葬中,曾发现一种用海菊贝壳制成的随葬饰珠。

这种海菊贝壳只产于东南沿海一带,新疆所发现的,无疑是从内地转道运输来的。 “玉门关”是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在古代它是边塞诗人的诗作里经常咏叹的对象;但它之所以得此名,与新疆玉由那里进入内地有直接关系。新疆产的玉石早就闻名于内地,在原始社会的历史传说中,就有了新疆玉器向东进入中原的记载。《玉海》引南北朝孙柔之《瑞图》说:“黄帝时,西王母乘白鹿献白环之休符,舜时复来献。”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曾以不少篇章叙述了古代帝王“贵用禺氏之玉”和昆仑墟之“琳琅”的情景,说这种玉石是来之不易的,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历尽艰险。近人考证,所谓“禺氏”,即“月氏”之异译,那时他们分布在敦煌一带,正处在新疆玉进入中原的孔道,所以中原人就称新疆玉为禺氏玉。因此有人提出,早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就存在着一条“玉石之路”。

新疆地区的畜牧业发达,所以输往内地的物品又有骏马、骆驼等牲畜。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说,莎车、匈奴、月氏等少数民族地区所产的白玉、骆驼、野马、骡最为有名。《穆天子传》中说,周穆王西行时,沿途各地向他赠送了大量的马、牛、羊以及酒等物。 经济文化上联系的加强,使内地同新疆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逐步加深。新疆地区的自然面貌,如山脉、河流、物产等,在先秦的汉文古籍中早就有了反映。在《山海经》中对昆仑山和罗布泊都有较详细的描写。

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在其所写的《招魂》《天问》等诗中,也曾述及西部浩瀚的流沙、高峻而又雄伟的昆仑山,并且由于对它们还不很熟悉而提了一些疑问。至于新疆地区的各族人民对内地的了解,突出的感觉就是内地富庶殷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虽然新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是以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都护府为标志的,但中原和西域在那以前的大量交往已经使得两地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西王母   中原地区   罗布泊   昆仑山   西行   西域   月氏   中原   新疆   内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