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穴,流感季节必备退烧穴,中医言它是治疗发烧不出汗的要穴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最近流感和发热又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所以今天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再分享一个可以退热的穴位,这个穴位主要治疗的是发热而且不出汗的热性疾患。这个穴位就是大都穴。

首先我们简略地了解一下大都穴。大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之一,其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本穴的位置就在人体的脚上,是比较容易找到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记载:“脾出于隐白……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中医教材《针灸学》则记载:“大都穴在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如果大家还是找不到穴位,那它还有一个比较简便的取穴方法。人体足大趾与脚掌形成的关节,内侧可触及凹陷,处于赤白肉际交界处,即为大都穴。

上文提到,大都穴是个神奇的退热穴,也是治疗发热汗不出的重要穴位。这个并不是随意吹捧的,而是在我国古代医家典籍里有着详细的记载。古籍《针灸甲乙经》载:“热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泄,心痛腹胀……,大都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也有记载:“大都穴治热病汗不出,手足逆冷,腹满,善呕,烦热闷乱,吐逆,目眩。”《针灸大成》也有相同的记载:“大都穴主热病汗不出,不得卧,身重骨疼……。”《医宗金鉴》同样记载了:“大都主治温热病,汗不出。”由此可见,大都穴治疗发热汗不出是得到众多古代医家认可的。

至于具体缘由,这与穴位所属经络以及位置息息相关。上文已经提到,大都穴为足太阴脾经荥穴。我国古代著名医家杨上善言:“水溢为荥”。古籍《难经·六十八难》记载:"荥主身热。"《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同样记载:"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由此可见,荥穴是一个退热的良穴。而大都穴为脾经荥穴,其同样有着良好的退热作用。除此之外,大都穴为脾经的气血物质聚集之穴。刺激本穴可以调畅脾胃经经气,可驱散人体内部热邪,从而起到散发脾热、泄热止痛的效果。

最后和大家学习一下大都穴的退热治疗方法。大都穴用于退热常用针刺法或者推拿按摩手法。艾灸法一般不用于本穴的退热治疗。针刺法一般可直刺0.3-0.5寸,或者使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但非专业人士不建议采用本法。按摩推拿法则是一个简便有效且安全便捷的退热方法。一般是确认好穴位位置后,用食指指甲掐压穴位1-2分钟后,沿顺时针方向按揉穴位即可。

退热的大都穴今天就聊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黄帝内经   医家   热病   白肉   太阴   穴位   上文   针刺   针灸   流感   中医   季节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