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班牙殖民统治,对菲律宾西式教育的影响

#历史开讲#

19世纪,西班牙殖民统治,对菲律宾西式教育的影响——在16世纪60年代中期,西班牙征服菲律宾并建立起殖民统治。直至1898年在美西战争中战败,西班牙才结束了殖民统治。在300余年间,由教会主导的西式教育体系在菲律宾建立起来并获得一定发展。

1521年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现了菲律宾群岛,由此开启了西班牙政府对菲律宾的征服。1564年,经过5年筹备,由黎牙实比率领的西班牙远征军从墨西哥出发,经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征服了菲律宾的中部和北部,并以马尼拉为中心建立起殖民统治。

殖民统治机构的建立

西班牙王室通过印地院对各殖民地进行统治,印地院主要是负责制定政策,向各个殖民地发放施令,各个殖民地的总督则负责执行印地院颁布的政策,总督是殖民地的实际管理者。在墨西哥独立之前,菲律宾由墨西哥总督进行管理。

随着菲律宾商业贸易的发展,其在西班牙属地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使得墨西哥总督对菲只保留名义上的管辖权,实际上掌权的是菲律宾总督。菲律宾总督是西班牙在整个菲律宾群岛的最高统治者。

总督由西班牙国王任命,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大权于一身,一般不在当地殖民者当中进行指派,而是由国王直接派出。总督在任期间不能结婚、购买地产,以防止总督在当地发展势力。从1835年到1897年菲律宾就换过五十位总督,每个总督平均任期是一年零三个月。在这一期间总督多由军人担任,往往独断专行。除了设立总督之外,还设立最高法院和建立终身审查制度对总督进行审查,但作用不大。

地方行政机构

最初菲律宾地方实行赐封制度,封君在赐封的土地上拥有征收赋税和使用劳工的权力,但没有土地所有权。随着后来总督担心封君权力过大,逐渐有意识的收回封地。到19世纪初,菲律宾基本完全废除了赐封制度。

各地开始建立民政省份和军政省份,民政省份设立省长、军政省份设立省督。省长省督名义上是由西班牙国王决定但是实际上是由总督来决定和任命,他们完全掌握各省的行政、财政、司法和军事,任期一般是三年,短期任命使得这些省长省督加大了对菲律宾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每一个省之下又设置市镇,每个城镇的实际权力掌握在教区牧师手中。

西班牙的经济剥削

西班牙殖民菲律宾最初目的是为了黄金和香料,但是占据菲律宾之后却发现菲律宾处于原始的农业生产状态,群岛上黄金和香料少之又少,妄图通过掠夺黄金、香料赚取厚利的愿望落空。西班牙殖民当局不仅没有获得黄金、香料,反而为巩固在菲统治投入巨大,经常处于财政赤字当中,为此殖民当局极力加重经济剥削。

西班牙殖民者一方面将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经济制度—庄园经济移植到菲律宾,通过贡税和徭役的形式,进行赤裸裸的掠夺,使菲律宾大部分地区长期停留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社会分工无法扩大。

另一方面西班牙殖民者以马尼拉港口为贸易中转站,发展政府控制下“大帆船贸易”,剥削菲律宾劳工,压榨菲律宾商人的生存空间,以此控制菲律宾对外贸易。西班牙当局以残酷的统治方式,无休止地掠夺和剥削菲律宾人民,激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反抗。

文化上推行天主教

天主教会是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天主教会不仅将教育文化事业牢牢控制在手中,更左右地方行政,垄断地方经济。天主教首要任务是传播天主教义。自16世纪末期,西班牙传教士为了向菲律宾人传播天主教教义,努力地学习当地的主要方言,用方言来传授宗教义理,通过教理问答的教学方法,传播天主教信仰。

比如多明我会就组织教士学习他加禄语,并且翻译和解释《教理问答》的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天主教。17世纪教会开始简化宗教仪式,以宣誓代替教理问答,普遍施行集体洗礼。通过此种方式17世纪菲律宾信仰天主教的人数大量增加,教会发展迅速。天主教左右地方行政,垄断地方经济命脉。

为了方便传教和管理,教会首先实行堂区制度,建立基层教区;其次实行移民并村计划,将菲律宾人聚集到一个大村中汇总,教士定期巡视,支持圣事,进行传教活动,这种镇村系统左右着地方的行政,成为殖民统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会通过建立教区,霸占土地,掠夺菲律宾人民的财富。无论是在马尼拉或各省的第一批教堂、寺院都是强征居民土地,迫令居民无偿劳动而建立的。

总而言之在整个西班牙殖民时期,西班牙殖民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菲律宾进行渗透和控制,而教育则就成为西班牙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传播西班牙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成为维护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正是由于教育的政治功能决定着西班牙政府在菲推行西式教育的目的是为巩固殖民统治服务。

西式教育体系的建立

西班牙殖民者占领菲律宾之后,为加速天主教的传播,巩固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开始有序的在菲律宾建立教会主导下的三级教育体系。

西班牙政府首先发展的就是初等教育。1565年,第一所教区小学创办于宿务岛,此后各地教区陆续建立教区小学。由此,一批教区小学建立起来,成为菲律宾小学教育的雏形。教区小学由西班牙传教士担任教师,面向的群体主要是在菲律宾出生的西班牙子弟以及少数本地的贵族。课上课下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上课时以教会祈祷开始,又以祈祷结束。课堂上宗教神学课程是小学各个年级的必修课程,主要以天主教的经典教义读本为教科书,强制性要求学生对天主教教义死记硬背,也不加解释。除了学习宗教神学课程外,还训练学生掌握三个技能—即三“R”(读reading,写writing,算reckon)。课外活动也是以参加教堂的宗教活动为主。

教学语言上最初传教士使用西班牙语进行教学,后来发现菲律宾当地人学习西班牙语存在较大的困难,于是传教士开始学习菲律宾的当地语言,并用菲律宾当地语言进行教学。教区小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实践都是为了传播天主教教义,同时也培养训练了一批教会骨干,使得菲律宾本土传教士得以不断壮大,天主教也为更多的菲律宾人所接受。

中学教育

当教区小学陆续建立后,传教士在市镇又开始筹建一批中等学校。这类学校一般分为四类:修道院学校、学院(类似于今天的高中)、女子中学以及神学院。这批学校最初只是为西班牙人的子女和西菲混血开放,后来又吸收了菲律宾当地上层人士的子女。

这一类学校虽然名为中等教育,但是教学内容却参差不齐,有的继续学习小学的内容,有的学习比中学更深入的内容,但学习宗教义理是当时唯一不变的教学内容。

1589年,耶稣会教士在马尼拉创建了第一所男子中学—圣伊格纳西奥学院,此后相继建立了不少的中学。其中还包括一些女子中学,比如圣波坦西娜学院、圣伊萨贝尔学院等,这一类的女子学院主要也是学习宗教义理,同时还学习一些缝纫、刺绣等课程。

高等教育

除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传教士也开始建立一些高等院校,高等院校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和统治殖民地的人才。高等院校招生群体同样主要是面向西班牙殖民者的子女,同时也允许本地的贵族子女入学。学生从高等院校毕业之后获得学士学位,学位授予权则被罗马教皇牢牢控制在手中。

学校开设的课程除了开设神学、拉丁文、希腊语、西班牙语、诗歌、修辞、历史、哲学、神学、天文、物理、化学、博物学和数学等中世纪学校常规的课程之外,也开设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下,多少反映时代需要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开设学科虽然很多,但是学习重点主要放在经典研究、法律学习上。

传教士所建立的高等院校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圣玛利亚学院,是亚洲最古老的的大学圣托马斯大学的前身,1611年建立并留存至今的唯一一所大学,由多明我会建立。哲学和神学是这所大学成立几百年来主要的学习课程,在1734年后增加了法律和人文学科,1871年增加了医学。

总的来说,哲学和法律是该学校最受欢迎的科目,特别是法律专业培养出许多的高材生,如黎萨、哈利托等人都是就读于该校法律系。但是在该学校入学人数和毕业人数却有很大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能毕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菲律宾   西班牙   马尼拉   天主教   殖民统治   殖民者   教区   传教士   总督   教会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