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成立:中国的西点

1921年5月,孙中山以“护法”为旗帜,在广州发动了针对北洋军阀的第二次护法运动。由于缺少革命军队,这场利用军阀来反对军阀的战争,很快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叛变而失败。这让孙中山开始思考新的革命途径的问题。

尤其是这件事让孙中山意识到,国民党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其实,在此之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曾经向孙中山提出过“创办军官学校”等建议。为此,苏联还专门派出特使越飞访问中国,在与孙中山等人的会谈中也提到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问题。随后,孙中山又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出访苏联,学习政治、军事等经验。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基本概括起来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而此次大会取得的更具历史意义的是,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在孙中山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积极地谋求与国民党的良好合作关系。可以说,联俄、联共两大政策是孙中山所做出的最英明的决定之一,这对于黄埔军校在历史上取得一席之地产生了重大功效。

随后,孙中山下令正式下令筹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同时,孙中山宣布成立军校筹备委员会,其中,蒋介石为委员长,李济深、王柏龄等7人为筹备委员,中共党员张申府参与筹备工作。孙中山还聘请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廷、加仑分别担任政治顾问和军事顾问。

在校长的人选上,蒋介石原本并不是第一人选。

但是,蒋介石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有军事才能,符合国民党现实需求。其次,此时的蒋介石刚三十岁出头的年纪,年富力强,有很大潜力;再次,蒋介石对孙中山表现地十分忠诚,毛遂自荐出访苏联,迎合了孙中山的意愿,深得孙中山的信任;最后,蒋介石不愿在原定校长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最终才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在选择校址方面,孙中山放弃了广州人通称为“东山”的地方,选定黄埔岛,这其中既有安全方面防止其他军阀侵犯的考虑,也有在经济和时间上节省资源的因素。黄埔军校以“亲爱精诚”为校训,遵循“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以500名师生为基础,在后来的一系列革命运动中始终严格遵从了孙中山“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救国救民的事业”的号召。



黄埔军校能够吸引广大有志青年参加,与其指导思想进步、招生标准严格不无关系。军校坚持“三民主义”指导思想,坚持教学与革命实践结合,坚持从严治校,锻造了黄埔军校的独特气质。考核不局限社会阶层和政治立场,分为政治审查、文化测试和专人面试三部分,只要符合军校的考核标准,不论贵贱,不论出身,都可以参加黄埔军校的培训,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

1924年,国民大革命爆发,黄埔军校师生作为主要军力,在东征、南讨、北伐等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继平定广州后,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的新型国民革命军成立。1926年,国民革命军10万将士出兵北伐,歼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还沉重打击了奉系军阀张作霖。可以说,以黄埔学生为主力的北伐军队,有力地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根基

国民大革命爆发:1924年5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以黄埔师生为主体的国民革命军在东征、南讨和北伐战争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结论: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坚持以无情的军事法规和人性化的政治工作相结合进行法制化、正规化的治校。从其中走出的将士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中坚力量,很大一部分也成为后期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者的重要将领,而军校本身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力,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军   中国   苏联   西点   军阀   护法   军校   蒋介石   国民党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