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朱元璋问,大明江山能传多少代?刘伯温:万子万孙!

历史上‬有一则‬流传甚广‬的‬趣闻‬,朱元璋问丞相‬刘伯温‬:大明江山能传多少代?刘伯温:万子万孙!


古往今来,帝王将相往往具有一般人没有的天赋异禀,而成为开国皇帝更是凤毛麟角,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历史规律阴差阳错的的选择,无论是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都具有传奇经历,不过要说起成为开国皇帝的人来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经历才是令人称奇!


有人‬拿‬汉高祖‬刘邦‬和‬朱元璋‬对比‬,认为‬刘邦‬也是‬从‬一个‬普通人‬发展起来‬的‬,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刘邦当时‬可是‬泗水‬亭‬的‬亭长‬,就相当于‬如今‬的‬镇长‬,这个‬可是‬有权力‬的‬,所以‬,当时‬押运‬徭役‬晚期‬了‬,刘邦‬带头‬反‬秦‬,才会有‬很多人‬跟随他‬


但是反观朱元璋呢?他可是一贫如洗,吃百家饭长大,又出家还俗的,朱元璋才是布衣皇帝,没有背景,不是官场之人,没有亲朋好友是财主,所以,朱元璋能够从危难中崛起并一飞冲天,确实比其他开国皇帝更具传奇色彩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比较‬早‬,因此‬自己‬立‬山头‬自家‬干‬以后‬,一些‬非常‬有智慧‬的‬人‬就‬投靠‬了‬朱元璋‬,导致‬朱元璋‬迅速‬发展壮大‬,这个‬是‬其他‬人‬所‬不及‬的‬,在‬快速‬建立‬大明‬帝国‬以后‬,朱元璋‬有一次‬和‬丞相‬刘伯温‬突然‬聊起‬一个‬古往今来‬帝王‬都‬关心‬有‬惧怕‬的‬话题‬


朱元璋问刘伯温,爱卿,都说你不但有诸葛孔明之智慧,同时也说你能通天地之造化,那你是否可以测一下,我大明江山可以传多久呢?丞相刘伯温答道:回皇上,大明江山可传万子万孙,朱元璋听后很满意。后来证实,刘伯温说的一字不差!


公元‬1343年‬,安徽‬凤阳县‬濠州‬发生‬严重‬干旱‬,进而‬导致‬饥荒‬,这一年‬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大哥‬都饿死‬了‬,只有‬朱元璋‬和‬二哥‬二嫂‬活了下来‬,不过‬为了‬增加‬活下来‬的‬几率‬,朱元璋‬和‬二哥‬二嫂‬分头走‬,二哥‬二嫂‬一起‬跟随‬一群人‬逃难‬,朱元璋‬则‬跟随‬另一群人‬逃难‬


而‬和朱元璋‬年龄‬相仿‬的‬刘伯温‬,那时‬叫‬刘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从小‬衣食无忧‬,虽‬说不上‬富的流油‬,但是‬可以‬称得上‬小康之家‬,刘基‬的‬父亲‬很看重‬儿子‬的‬培养‬,让‬刘基‬很小‬就‬念书‬,书香门第‬的‬家风影响‬,加上‬刘基‬天资聪颖,很早‬刘基‬就‬博学多闻‬了‬


刘基‬后来‬改叫‬刘伯温‬,刘伯温‬17岁‬的‬时候‬,考上‬滁州‬知名‬学府‬,跟随‬当时‬的‬名人‬郑‬复‬初‬学习‬国学‬,郑复初‬接触‬刘伯温‬几次后‬,为‬刘伯温‬惊人‬的‬天赋‬和‬智慧‬惊讶‬,一次‬郑复初‬专程‬来‬拜会‬刘伯温‬的‬父亲‬,并‬和‬刘伯温‬的‬父亲说‬,次子‬精通‬天文地理‬,兵法‬人心‬,此后‬必然‬不是凡夫俗子‬,肯定‬是‬你‬祖上‬积了‬大德‬了‬!


其实‬,刘伯温小‬的‬时候‬,教师先生‬就‬告诉‬他‬的‬父亲‬刘伯温‬是个‬“神童‬”,刘伯温‬的‬父亲‬半信半疑‬,如今‬当今‬的‬名‬士‬都这样‬说‬,那‬证明‬自己‬的‬儿子‬刘伯温‬确实‬异乎常人‬,于是‬刘伯温‬的‬父亲‬更是‬更加‬重视‬对‬刘伯温‬的‬培养‬,只要‬刘伯温‬想学习‬的‬知识‬,其‬父‬不管‬如何‬想办法‬都要‬给‬他‬找来‬


刘伯温‬饱读诗书‬,精通‬智慧‬,但‬仕途‬却‬不顺‬,和‬官场‬上‬的‬人情‬世故‬格格不入‬的‬刘伯温‬因为‬才华出众‬当了‬一小段‬时间‬的‬官职‬后‬就‬辞官‬赋闲‬了‬,当时‬元朝‬后期‬非常‬腐败‬,赋闲在家‬的‬刘伯温‬虽然‬无官一身轻‬,但是‬“刘‬诸葛‬”的‬称号‬却‬不知不觉‬中‬在‬民间‬传言‬


此时朱元璋已经从一个农民起义的小头目投靠郭子兴,并分家出来自立为王,然后打下了应天府,也就是南京城,虽说朱元璋的地盘扩大了不少,但是,元朝的名将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军队交锋后,朱元璋连吃了几个败仗,此时陈友谅气焰十分嚣张,就像后来的曾国藩大太平天国一样


当时朱元璋帐下的谋士们都劝朱元璋要不然投降陈友谅吧,朱元璋知道陈友谅是个十分歹毒的人,投降也不会有好下场,朱元璋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有个谋士单独找到了朱元璋,说,主公今日遭遇非我等所能解危,吾听闻次地区有个名士人称“刘诸葛”据说此人智慧甚至比诸葛亮更厉害


朱元璋一听,真的有此等高人?马上带我去寻来,于是朱元璋亲自去拜会了刘伯温,朱元璋将目前和元军陈友谅对战情况告诉了刘伯温,刘伯温分析说,目前陈友谅打了几个胜仗,军心大增,气焰嚣张,根本没有把明军放在眼里,而此时明军虽败,但只是上层担忧,底层兵士还是憋足了劲


刘伯温接着说,明军之所以败,是因为陈友谅的元军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而明军虽得民心但毕竟训练要差些,但是不要紧,可以通过兵法排兵布阵来规避短板,控制得当,给陈友谅来个出其不意,将陈友谅一网打尽!刘伯温一听,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而通过交谈朱元璋了解了刘伯温精通奇门遁甲,精通很多兵法战法,非常厉害,当场就拜刘伯温为军师


就这样‬,朱元璋‬成为‬了‬刘伯温‬的‬伯乐‬,而‬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先‬干掉了‬陈友谅‬,然后‬快速‬吞并‬了‬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一步步‬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公元‬1368年‬,明军‬大局‬已定‬,建立‬大明‬王朝‬,而‬刘伯温‬顺理成章‬成为‬朱元璋‬的‬丞相‬,朱元璋‬常说‬,自己‬有‬两只‬翅膀‬,一只‬是‬刘伯温‬,一只‬是‬李善长‬


民间‬传言‬,刘伯温‬比‬诸葛亮‬厉害‬,因为‬诸葛亮‬三分天下‬而不能‬归一‬,刘伯温‬则‬助‬朱元璋‬战败‬群雄‬而‬称帝‬一统‬,元朝‬的‬残兵败将‬逃亡‬漠北‬从此一蹶不振‬,淡出‬了‬历史‬视线‬。而‬民间‬还‬传言‬,诸葛亮‬会‬鬼神之术‬,刘伯温‬则‬前知‬500年‬后知‬500年‬,并且‬刘伯温‬还能‬算出‬很多人‬的‬命运‬,都说‬很准‬


有一天,朱元璋在御花园召见了刘伯温,这次朱元璋只留刘伯温和自己品茶闲聊,朱元璋问刘伯温,听闻丞相除了行军打仗安邦定国之外还会预测,小到个人命运,大到国运都能测算出来,我很想知道这大明江山国运能传多少代呢?


刘伯温本来微笑的脸上,马上笑容就消失了,并不是刘伯温测算不出来,测算不难,说出来也不难,难就难在如果说出来皇上听了不高兴那很可能自己要掉脑袋的,因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一点不假,一不留神就把自己搭进去了


朱元璋‬看出‬刘伯温‬有些紧张‬,然后‬说‬,爱卿‬不必‬紧张‬,你放心‬测算‬,今天‬没有‬君臣‬之称‬,这里没有‬外人‬,你我‬就是‬我是大哥‬你是‬兄弟‬,结果‬如何‬但说无妨‬,我‬不怪你‬,君无戏言‬。刘伯温‬一听‬,用‬手‬擦‬了‬擦‬汗‬,然后‬在那里‬念念有词‬,推算起来‬,大约‬过了‬一刻钟‬,刘伯温‬说‬,好了‬!


朱元璋反而有点紧张了,有点期待,又有点紧张,又莫名有点不自在,然后说,爱卿可直言,刘伯温说,回皇上,大明江山可传万子万孙,朱元璋一听,又确认了一下,问道,爱卿所言非虚?刘伯温回到,皇上,这是千真万确的,刘伯温这才转不自在为大喜


虽说‬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建立‬新的‬王朝‬,经过‬开元‬,中兴‬,然后‬就走下坡路‬最后‬腐败‬灭亡‬,这个‬规律‬朱元璋‬不是‬不懂‬,哪里‬有什么‬万岁‬啊‬,可是‬当‬自己‬成了‬皇帝后‬,反而‬关心‬起‬明朝‬会不会‬侥幸‬不会‬走向灭亡呢‬?所以‬,人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果然‬一点不假‬


不过‬,后人‬都说‬刘伯温‬预言‬预测‬从未‬失算‬过‬,那么‬刘伯温‬对于‬回答‬朱元璋‬的‬这个‬问题‬难道‬只是‬简单‬的‬敷衍‬朱元璋‬的‬搪塞之‬词‬吗‬?那就显得‬肤浅‬了‬,其实‬刘伯温‬说的‬都是‬事实‬,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大明帝国从朱元璋开国到明朝灭亡历时两百多年,满清结束明朝是在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时候,而朱由检正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孙子,所以,刘伯温说的“万子万孙”就是指明朝的江山传到万历皇帝的儿子和孙子的时候就到头了


这样理解的话,刘伯温的这个测算就果真是一点不假,不过这个回答刚好让朱元璋满意,不得不说这就是中华文化文字的语言魅力艺术之所在,刘伯温说刘伯温的,朱元璋听朱元璋自己理解的,一点也没有违和感,这和唐太宗李世民让袁天罡算大唐国运,“猪上树时止”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不但能够把事物描述的精准,同时还能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建立一个无形的屏障,世界上除了汉字,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不过朱元璋虽然聪明过人,但在刘伯温相比之下就显得一般了


而且,朱元璋一听“万子万孙”当即就自我理解成要传万代这么久,一开心就不自觉降低了质疑了,不好的才质疑,好的谁还会质疑呢?说是人之常情,也符合常理,网友们,你们认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大明   江山   明朝   国运   丞相   刘邦   皇上   趣闻   皇帝   父亲   智慧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