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虎门销烟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走近历史上真正的林则徐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让清政府官吏见识到外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建设自己的国家。

力劝道光帝开展禁烟活动,不畏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压迫,大刀阔斧开展禁烟活动,打响历史上抗击帝国主义的第一枪,唤醒国民反抗侵略和保护民有资产的意识。

在任期间竭力保护百姓,挽救晚晴政权,他就是禁烟大吏林则徐。

历史背景

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上,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几乎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面对生产出的大量工业品,英国商人和政府都急剧想要找到贸易伙伴,在西方人眼里披着神秘面纱的东方大国中国成功引起英帝国的注意。

在双方政府高层的商谈后决定两国正式在广州开展经济贸易,英国人原以为凭借他们优异的生产力水平,精美的工业品出口到中国后肯定能赚的盆满钵满,大量转移中国黄金白银。

天不遂英国人之愿,中国有上下几千年的农耕历史,历朝历代以来,中国人民向来自给自足,以农耕为生存之本的。

工业发展根基薄弱,加之清政府前期为阻止海盗对沿海一带百姓的侵扰推出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英国人兴致满满带来的大量工业品根本卖不出去。

当然,贫穷也是限制百姓消费的重要原因,乾隆年间,面对长久处于和平时期的民众大量生育之事。

乾隆就曾对内阁讨论过,他表示和平年间,人口急剧增长,耕地生产的人少,吃饭的人却多,现在的耕地已经不能满足百姓吃饭问题了。

在当时来清朝的使团马嘎尔尼使团的相关记载中,晚清时期的中国,更是贫穷的代名词,到处人满为患,底层民众长期处于半饿半饱之间。

他们曾将不想要的食物从船上扔进海水中,中国人看见后竟不顾生死,毫不犹豫跳进海水中开始打捞他们丢弃的食物即使是腐烂了的也不放过。

在大富人家,主人打骂奴仆是常有的事,原本是用来开的船,在河道间也可以看见大量人力用绳索拉着船行驶。

彼时的清政府,老百姓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温饱已然是最大问题,根本没有闲钱买一些英国人带来的洋火洋布。

而英国却与之相反,对比中国每年人均gdp600左右美元,英国人差不多可以翻一番。

经济发达不说,英国商人从中国采购运输回国的瓷器、茶叶和绸缎在英国上流社会掀起时尚风波。

不仅如此,对于爱装绅士和长期食用面包和肉类的英国人来说,茶水是绝佳的解腻饮品,茶叶在英国的地位直线上升,成功从药品转位日常饮品。

在英国贵族眼里喝茶是高贵典雅的行为,风靡一时。

由于英国人大量进口中国的茶叶、绸缎和瓷器,在最初的贸易中中国人成功逆转,赚取了英国大量银钱。

原本打算掏空清政府家底的英国人很快觉察到这种贸易差,想着中国人可以拒绝使用他们的洋货,如果中国人民依赖他们的产品,无法抗拒事情瞬间就会好办很多。

于是,丧心病狂的英国决定向中国倾销鸦片,并为之取名“福寿膏”。

虎门销烟

英国将中国商品卖到世界各地,在从多个国家进口鸦片倾销的广州,北边的俄国也从北边向我国境内大量倾销鸦片。

在双方的“努力”下,中国的鸦片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吸取鸦片人数达到将近两百多万。

上自慈禧太后,下至黎民百姓人手一杆烟枪,整个清朝笼罩在鸦片的浓烟中缓缓下坠。

道光帝其实并不像传言中无所作为的样,他其实是一个比较聪明的皇帝皇帝,他父亲嘉庆帝去世后,登上龙椅的道光帝已然看明白大清王朝的颓势,于是多次重用以林则徐为代表的青壮派大臣,力图改变清政府处境。

当有大臣上奏力劝道光帝下旨禁烟时,道光帝看见“国将不国”一词,当即下定要禁烟的决心。

清政府禁烟在嘉庆帝时期就已经在法律上明面禁止买卖鸦片,但是皇帝只能指定大概方向,都是由下边的人去执行。

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很多禁烟大臣最终沦为商人贩卖鸦片的最大靠山。

即使是收缴来的鸦片,最终上交到清政府的也只是其中一半,当做自己邀功领赏的政绩,剩下的部分则是私下销售赚取银钱。

甚至在英国商人眼中,给进口处海关官吏“买路财”已经成为双方之间约定俗成的默契。

显然,政府官员贪污腐败问题身居庙堂的道光帝心里是知道的,于是他决定放弃原本与禁烟相关的官员,而是特意召回时任湖北总督的林则徐。

1838年道光帝9月时,道光帝连续8天诏林则徐商议具体禁烟事宜,同年十一月,道光帝封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清宣宗道光十九年也就是1839年3月,林则徐到任之后,就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禁烟之事。

各路与鸦片售卖沾边的商人和官吏都懂事的给林则徐“上贡”,有的直接送给他一部分鸦片供其售卖赚取银钱。

总之,在多数鸦片商人眼里,他们有朝廷权贵做靠山,他林则徐不过是带着圣旨的贪官,只要他们足够孝敬,断不会真的断了他们的财路。

即使面对各方势力的威逼利诱,林则徐丝毫没有屈服,他先是积极联络当地官员商讨具体禁烟措施,然后实地考察了广州多地鸦片贩卖的现状。

在意识到鸦片售卖的黑色产业链比预想的庞大后,林则徐决定先从货源采取封禁措施。

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时任广东水师提督的关天培的大力支持下给广州十三行传讯,命其在规定事件内将手中鸦片如数上交,遭到英国贩卖鸦片的商人和英国驻华总监查理.义律的强烈反对,还扬言林则徐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已,禁烟运动一定会夭折。

在林则徐的授意下,官兵迅速包围广州十三行,僵持不下,最终英国驻华总监查理.义律在1839年3月交出交出部分鸦片。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数额,在林则徐等人艰苦卓绝的斗争下,最终从商管和鸦片私犯的手中成功查获两百多万斤鸦片。

最开始林则徐本打算将毒品如数运回京师上交朝廷,但是和林则徐一起禁烟的御史邓瀛认为,以京师权贵现在的腐败程度,鸦片还没有运送到京师就可能会遭到掉包。

即使成功上交朝廷,在巨大财富和鸦片上瘾的精神压力下,难道就真的不会被人惦记吗?

再三商讨权衡利弊后,林则徐改变主意,决定就地销毁鸦片,上奏道光帝,得到道光帝支持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官吏开始为硝烟做进一步准备。

由于当是的清政府技术有限,怎么样彻底销魂鸦片成为围绕在众人身边的难题。

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浇筑桐油后直接点火燃烧,但是这方法根本经不起推敲,首先大量鸦片燃烧产生的烟尘聚集在空气中,吸收到的人可能会就此染上烟瘾。

其次,燃烧后产生的鸦片渣浸入泥土中,疯狂的烟瘾患者和走私鸦片的不法商人肯定还会刨地三尺,吸取剩余鸦片。

在众人再三讨论下,一致认为“海水浸化法”最为妥当。

林则徐命人在珠江口的府门挖出来个大池子,并在底部铺满石头撒上石灰,为防止鸦片渗漏出去,他还命人在四周装上木板。

一切准备妥当后,林则徐让官吏们将鸦片掰成几块,丢进盐水中浸泡,将盐水倒入尺子中,尺子中的石灰接触到水就会发热沸腾,烟土就会溶解消失。

与此同时,林则徐还命官兵拿着木耙不断搅拌,力图将所有鸦片一举销毁,待潮水来时就会将池底残渣一起带入大海中,杜绝任何再被二次利用的可能。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是现在的福建人,公元1804年,林则徐中举,遇到伯乐张师诚,张师诚将自己一生为官之道倾囊相授,对林则徐后半生仕途影响深远。

在张师诚栽培下,林则徐开始正式踏上他的仕途。

1832年在江苏任职巡抚时九大力提倡新的农耕技术,研发新的农具。

他认为良好的水利灌溉能提高土地生产力,带领官员大力发这些所有的农耕提议,都是他在田地里考察得来的。

为感激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林则徐,当地民众亲切的称呼他为“林青天”。

林则徐到任广州禁烟后,他不仅抗住各方鬼怪压力积极开展运动,还时时督促当地军事建设,增设炮台,训练水师,为抵御外来入侵积极做准备。

但是这些仅限于广州的军队而已,林则徐曾上书道光皇帝希望加紧对沿海水军的建设,重整军队意味着要拨发大量军费,但是由于乾隆皇帝一生花钱大手大脚,皇位传到道光帝这里是国库空虚。

吝啬的道光帝也想让军队变强但是就是舍不得花银子,就这样,其余沿海地带的水师建设搁置了下来。

1840年也就是道光二十年,英国派遣舰队封锁了入海口,想要问责于林则徐。

清军有了之前的准备,硬是凭借土枪土炮顶住带着了先进武器的英军。

两军交战一段时间,英军方面长官发现在林则徐这块硬骨头上讨不到好,决心绕过广州攻占浙江定海,并以此作为登陆据点继续北上直接打到天津的大沽口。

天津大沽口到北京直线距离只有将近百来公里,对于常处深宫的王公贵族而言,这无疑是入关200多年来第一次敌人的大炮架到自家大门口,个个被吓破了胆,道光帝也不例外。

在以琦善为代表的主和派劝谏下,道光帝派出主和派与英军交涉和谈。

在战场上明显军事不利的清政府只能答应英军提出的一切和谈要求,让禁烟钦差大使林则徐成为替罪羊。

琦善早年也是禁烟大臣,稍有政绩,但是他与林则徐有过节,在英军提出对林则徐的不满后,他逮着机会就开始在道光帝面前诋毁林则徐,最后道光帝一改之前对林则徐嘉奖的态度将其贬黜新疆伊犁。

到新疆走马上任的林则徐并没有被贬怨气,而是积极当地的各种典籍,带领当地人民屯田戍边。

向来以游牧为生的民族在林则徐上任第二年就开垦出20万亩田地,解决部分粮食问题后又开始着手改善水利问。

各种建设都需花费银两,但是彼时正面临巨额赔款的清政府哪里有多余银两,林则徐甚至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私银以供建设之需。

新疆人民为纪念他,在新疆为其雕刻一座威武的人像雕塑。

结语

以现在的视角看来,林则徐的一生不过是封建地主抵抗派的一贯作风,对封建政府愚忠,强行给已经腐败不堪的清政府续命。

但是他的一生可谓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真正担得起民族英雄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虎门   农耕   官吏   英国   帝国主义   鸦片   广州   英国人   英军   中国   清政府   商人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