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后作祟,长沙王被烤,汝南王被割,八王之乱是血腥与杀戮交响乐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三国时代的故事,还是一段充斥着争权夺利的史诗,无数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在后人的润色之下,愈发扣人心弦。然而,“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之争终于落下来历史帷幕,迎来了一个较为统一的朝代,史称“西晋”。

但是,动乱和纷争并没有因为西晋的建立而销声匿迹,相反,西晋末期的八王之乱、东晋时期的五胡乱华,都是这一段历史留给后人探究的故事。八王之乱,在历史上,不同于九子夺嫡的政治内斗,也不只是皇权纷争的缩影,而是一场充斥着残酷而血腥的杀戮,暗藏了数不胜数的令人发指的故事。

一、乱世妖后贾南风掌控朝政,八王之乱由此而兴

说起八王之乱,首先要明确这个事件的历史定位,那就是发生在西晋时期。话说当年司马昭去世以后,其子司马炎定都洛阳,取代曹魏,建立起新的政权,史称“西晋”。这八国之乱就发生在西晋的第一任皇帝司马炎去世后。

司马在建立西晋之后,注重依靠宗室的力量维系自己的统治,分封了各个诸侯王爷镇守天下,因此也让西晋的中央政权在短期内赢得了世家大族的拥护,国内政治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西晋强调以孝治国,严守长幼有序的尊卑观念,因此,太子之位只能由司马衷来担当。但十分不巧的是,这个司马衷却是一个智力存在问题的太子。

如果您对“司马衷”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么说起一句话,您肯定会觉得熟悉,那就是——说流离失所的难民们“何不食肉糜”。也许之前,人们只是觉得太子和正常人的言行举止有些许出入,也只敢猜想皇帝可能是性格与大众格格不入,自从闹了这么大一个笑话之后,朝廷上下无一人不知,当朝太子司马衷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

所以,司马衷作为一个枢纽,为八王之乱奠定了现实基础。司马炎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他在生前就已经料到了诸王必将会因此对王位虎视眈眈,他的算盘是让孙子司马遹早早掌权。但是,司马衷的嫡妻贾南风,也就是未来的皇后,却不是司马遹是亲生母亲。换而言之,如果司马遹提前掌权,就意味着贾南风将无法分一杯羹。

这对于野心勃勃的贾南风而言,可谓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贾南风的策略是将司马衷作为傀儡,她来当背后实际掌握大权的那个人。此时,贾南风心生一计。

她先除掉了杨太后一族的外戚势力,然后借司马玮之手除掉了司马亮。据说,司马玮为了泄愤,甚至将司马亮割耳刮鼻,来向司马亮曾经的手下示威。之后,贾南风再以司马玮假托密诏的罪名除掉了司马玮。八王之乱中的两王就此下台。这次宫廷政变,我们姑且将其称为八王之乱的第一个阶段,这一个阶段以皇后贾南风的胜利而告终。

但人的野心是会随着权力的扩大而无限膨胀的。贾南风显然不满足于掌控朝野的暂时性,她甚至将太子囚禁起来,要将自己母家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立为储君。这明显是要给皇室改名换姓啊!司马家族的王爷们当然是一百个不赞成。于是,八王之乱就来到了第二个阶段。

原本同贾南风站在一边的司马伦,开始在洛阳城内散布谣言,说太子的党羽要发动政变,一举夺权。贾南风一听,瞬间按捺不住,立刻出手将太子的性命了结了。司马伦一看,正中下怀,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贾南风,将皇帝囚禁了起来,夺取了朝政大权。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司马伦大肆封赏,以至于用来装饰官帽的貂毛都不够用了,只能用狗尾巴毛来代替。这就是成语“狗尾续貂”的出处。经过他这样一操作,留下了一个坏传统,那就是之后无论司马家族的哪一个王爷掌控朝政,都会大肆封赏群臣,这让那帮贪图名利的群臣不仅不反对宫内的政治斗争,反而还盼着造反作乱。反正不管谁上位,都能从中捞点儿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如此一来,八王之乱在无形之中,有了社会氛围的支持,开始步入白热化阶段。

二、八王之乱从宫廷政变衍生为兴兵作乱,长沙王司马乂年纪轻轻就被活活烤死

司马伦掌控朝政之后并不太平,司马颖、司马颙、司马冏三方起兵,夹击洛阳,消灭了司马伦。就在三方为了如何划分蛋糕而纷争不断的时候,闻名史书的长沙王司马乂也加入了进来。八王之乱自此步入了白热化阶段,从宫廷政变演变为诸王之间的火并,从政治内斗发展成了大规模的血拼。此时的西晋,可谓是烽火连年,民不聊生,各地起义此起彼伏。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颖作为四者中最有名望、血亲关系最近、也最具实力的王爷,无疑是继承王位的最佳人选。但他选择将所有的名利让出,表面选择功成身退,实则是想等待合适的时机杀回洛阳。可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司马乂,让他整个算盘的走向都发生了改变。

内部的斗争已然是如火如荼,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外患竟也随着内忧的加剧接踵而至。这时候,氐族在蜀地一带叛乱。距离这一股反叛势力最近的是正盘踞在关中长安一带的司马颙,只要他愿意派人去镇压,平叛不是问题。可是他却爱惜自己的羽翼,不肯让出一刀一枪、一兵一卒。

而正把控洛阳的司马乂却看不下去了,他认为此时的要务应是解决外患,于是就派出部队前往蜀地。司马颙见状,忍不住盘算到,如果让长沙王司马乂平叛了氐族,他的部队必然驻扎在蜀地,那我不就会受两面夹击了吗?结果路过关中,又偏偏被心胸狭隘的司马颙扣押住了。

八王之乱后的五胡乱华,也正是由于司马颙一派的纵容与不作为而发酵起来的恶果。

司马颙扣押住了司马乂的部队,又暗中联系司马颖的部队,说自己的辈分比皇帝司马衷要大,按理来说,兄终弟及,所以自己是做不了皇帝的,但是你司马颖就不一样了!你作为皇帝的兄弟,又是诸王之中具有实力和名望的存在,我们一起合作,除掉目前最大的障碍司马乂,事成之后,你只要给我多点好处就行了!司马颖听了这话,心想正合我意!于是这俩厮狼狈为奸,前后夹击司马乂。

这堂堂长沙王司马乂也不是吃素的。他之所以会被兼具名望和实力的司马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最大的原因就是司马乂年轻有为、智勇双全,朝野之中也有了一些倒向司马乂的声音陆续涌现。

面对司马颖和司马颙的两面夹击,司马乂两面作战,不落下风。可就是这样独具文韬武略的年轻王爷,最后却被司马越生擒活捉,交给了司马颙的手下张方。

三、八王之乱开创泯灭人性的暴行,发酵了古代封建社会的野蛮酷刑

在落到张方手里的时候,司马乂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驰骋乱世,风流一世,居然将遭受有史以来首次最残忍的火刑。

如何虐杀一个人,这对于毫无人性的西晋军阀而言,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送分题。司马颙的手下张方,就将司马乂用铁链拴在一根大木上,将其横架在火上炙烤。这样的火刑与先前普通的烧杀有所不同。他是要将司马乂活活烤死!

曾经英俊潇洒的长沙王,如今已沦为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他不甘心这样的结局,甚至在被炙烤的时候,狠狠咬紧牙关,不愿发出一声惨叫。然而,随着火势渐渐加剧,灼烧的疼痛也愈发加剧,他痛苦的死后响彻云霄,在场者无不悲恸。他的皮肉逐渐融化,滋滋地滴着油脂,已经失去了对于痛苦的感知。

张方不仅满心欢喜地观看着烧杀司马乂的全过程,甚至还割下了司马乂胸口的一块肉,放进了嘴里吃掉,野蛮、残忍、变态、毫无人性都不足以描述他的可怖。有些人,对于同类的恶意真真是超乎人类社会伦理的想象,同野生动物可以说是毫无区别。

我们都熟知的满清十大酷刑,其实并不是清代伊始的,而是自古有之,被人继承了下来,到清代发展到了顶峰。腰斩、剥皮、凌迟、梳洗……这些看似熟悉实则遥远的酷刑名词,其实都是来自人性之恶。继张方之后,吃人肉、烤活人似乎都开辟了先河。古有诗云:“一将功成万骨枯”!虎毒尚且不食子,而人类对于酷刑的钻研,似乎已经超越了我们对于动物性的认识了。

论起火刑,大家往往会想到西方政教合一的宗教社会,用这种酷刑来排除“异教徒”,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古代中国,也不约而同地诞生了相同的酷刑。这种惊人的巧合,是人性共同的罪恶。

结语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规模浩大的夺权之争,伴随着血雨腥风的洗礼,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扑朔迷离的一页。八王之乱的背后,不仅仅是人性的残酷与自私,罪恶与狠辣,还有西晋选官用官制度的不合理。伴随着一场场声势浩大的战火接连燃起而后熄灭,八王之乱也终于在国家的四分五裂中平息,只给后世爱好史学的人们留下了亦真亦假的故事和无限延绵的思考。

参考文献:

《西晋不同社会群体的国家认同演变》

《晋书》

《论八王之乱中的宗室失衡》

《“八王之乱”是人心之乱》

《晋末政治与“八王之乱”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长沙   汝南   南风   司马   洛阳   西晋   朝政   王爷   交响乐   酷刑   太子   血腥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